使事切意法

【使事切意法】 所用典故與作者意圖、文氣文脈貼切。此法亦是散文用典的基本要求。無論明用、暗用、借用,都必須與本人(作者)、本文(作品)相吻合。此種用典,才可達到“道古語以剴今”,“取古事以托喻”的目的。蘇軾在《答謝民師書》中,用楊雄自己的“雕蟲篆刻”的話,批評楊雄自己“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似隨手拈來,但很是貼切。劉勰《文心雕龍·事類》盛讚劉劭《趙都賦》善用毛遂和藺相如事:“公子之客,叱勁楚令歃盟;管庫隸臣,呵強秦使鼓缶。”不用原話,撮要用《史記》事,非常工切,劉勰說它“理得而義要”。全在於活用,活用之妙又全在善於點化。三毛《赴歐旅途見聞錄》(《豬吃老虎的遊戲》)記敘從台灣經香港赴英國的旅途見聞與遭遇感受,特別是英國人的紳士派頭、可氣可笑的“刁難”與友好以及作者不卑不亢的個性風彩,真真切切,長達萬餘言的散文結尾時套用徐志摩的詩句而作結:“揮揮手,我走了,英國,不帶走你一片雲。”作者運筆似輕,寄寓頗豐,全在於活化了徐志摩的詩句,妙不可言,美奐美輪。此用典法可只用前人意,不用前人語;可只用前人語,不用前人意;可變通前人意,翻新前人語,等等。運用此法,切忌生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