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辦學條件,辦學實績,歷任領導,學校地址,
辦學條件
近兩年,學校通過開展名師工程、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工程,青藍工程、青年教師培養與管理工作等措施,正在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高學歷、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現在學校在職教工123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48人,中級教師53人,初級教師13人,行政管理13人,行政管理人員3人,工勤人員2人,退休教師89人,在校學生850人。學校領導班子9人,校級4人,中層5人,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目前,學校擁有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市級骨幹教師9人,省級教學能手6人,市學科帶頭人2人,市十大名師1人。
近年來,第十中學已成為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備、教學質量優良的市直屬中學。第十中學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思路,千方百計加強教學和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教學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學校擁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學基礎設施,擁有學生食堂、學生公寓、接近標準的運動場等生活基礎設施;學校近兩年加大了教學設備、實驗設備的投入力度,教學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辦學實績
在近五年來,全市舉辦的“菊花杯”課堂教學大賽上,獲得數、理、化、語、外、政治六大主科和文、理綜合團體一等獎。
特別是學校加大了計算機學科的教育教學投入後,先後已有多名同學在各級賽事中獲獎,還有4名學生參加了全國總決賽。第十中學在素質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努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行嚴格規範的教育管理模式,從而為教學資源的最佳化組合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奠定了基礎。在大力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方式的改變,貫徹文理滲透的原則,貫徹以自主的讀書能力、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創造能力為主要內涵的創新性原則,貫徹知識結構和培養規格的個性化原則。除日常教育教學之外,還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了閱讀課,此外,美術課外活動及古箏演奏班也進行的如火如荼。由此建立了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實施了讀書工程、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使每一個同學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個性,發掘自己的潛能,成為時代所要求的具有競爭力的人才。第十中學具有優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並確立了先進的教育理念——“追求真善美,培養有教養的人”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學校不斷加強校園環境整治工作,加快校園綠化、淨化、工作,設有讀書節、藝術節、全方位打造蘊涵濃厚人文精神的文化校園,學校採取有效措施,邀請校內外專家開設講座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第十中學將以積極進取和深化改革的姿態,積極應對挑戰,搶抓發展機遇,進一步發揮“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立足基礎,整體提高,全面發展”的教學特色,抓常規穩基礎,練隊伍強素質,搞科研增活力,抓改革促發展,把第十中學建設成為教育教學特色明顯,校風、師風、學風優良,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佳市東部名優國中而不懈努力!
歷任領導
1990年 宋長敏任校長、 馬文林任書記
1991年——1992年 門春生任校長、馬文林任書記、孫紹先同志從電大調入任副校長
1993年 門春生任校長 馬文林任書記
995年 門春生任校長 笪雲啟任書記 趙世華調出,杜友權從教育局招待所調入任副校長,劉萬友從六中調入任總務主任。
1996年 門春生任校長 笪雲啟任書記。孟繁軍從市第二職業高中調入任團委書記,學校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
1997年 笪雲啟任校長兼書記,門春生調到市科研所任書記。
1998年 學校領導班子進行大調整,杜友權任校長,笪雲啟任書記,龔文同志從佳紡子弟校調入任副校長,柳金鳳任副校長,陶俊鳳任校長助理兼教務主任,孟繁軍任政教主任,陶俊鳳參加市教委組織的首批赴上海掛職鍛鍊學習。學校成立民辦校啟智中學,開始收費,標準1000元/年。
1999年 杜友權任校長,笪雲啟任書記,學校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標兵。學校省級課題《在動手、動口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項。
2000年 杜友權任校長,於慶鵬從市實驗學校調入任書記兼副校長,笪雲啟退二線。學校承辦全國自學輔導法教學現場會。
2001年 杜友權任校長,於慶鵬任書記兼副校長,孟繁軍到上海掛職學習。
2003年 第十中學與實驗學校合併重組為新十中,校址遷至原實驗學校。於慶鵬任校長、李桂芝任書記兼副校長,孟繁軍任副校長,潘廣民任副校長,侍建軍任校長助理兼任教務主任,劉萬友任工會主席,丁傑任政教處主任、周健任總務主任,王丹任團委書記。陶俊鳳調任到雲環學校任書記。
2004年 學校領導班子進行調整。孟繁軍任校長,任霞從第四中學調入任書記兼副校長,侍建軍任副校長,丁傑任教務主任,張磊任教務主任,王洪祿任總務主任、吳鳳文任工會主席,王丹任團委書記。學校通過市級文明單位標兵復檢,學校開始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
學校地址
地址:佳木斯市長安路167號
佳木斯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