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坳村

佰坳村,位於龍城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9.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上嚇山村、蕉湖村、杉坑村、下寮村。始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前後,黎姓先祖從今廣東五華遷入而形成。村子地處山地丘陵的低處,故取名佰坳村。東南面有清林徑水庫。該村建村後歷經兩次搬遷,第一次是1958年因修建清林徑水庫,全村居民從庫區外遷,在原居住地的山邊建立移民新村;第二次是2005年城市化轉地安置,全村村民於2014年搬遷至五聯社區百合盛世小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佰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
  • 地理位置:龍城街道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世居村民主要為黎姓,南宋從江西遷至今廣東五華;清代從今五華遷入。
2015年末,戶籍人口150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79人;80歲以上8人,最年長者97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47人。非戶籍外來人口37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70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蘇利南和泰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黃豆,玉米、甘蔗、龍眼、荔枝等。改革開放後開始發展工業。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該村有兩棵樹齡均為130年的橄欖樹,為國家三級古樹。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糖環、角仔、蘿蔔粄、糍粑,清明節的茶果等。
該村交通較為閉塞,武深高速經過村西,只有一條水泥路通往村外。1980年通電,199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3年通電話,1995年通自來水,2008年通網際網路。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20座。代表性民居佰坳老屋,建於20世紀60年代,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兩排廊屋,土磚牆,外覆白灰沙保護層,硬山頂,灰瓦頂;現比較破敗,無人居住。每年重陽節,村民上山祭祖。祭拜結束後,族人聚餐。佰坳村流傳村民支持抗日部隊的故事。抗日戰爭時期,有位村民在村里開茶樓當老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在紅花嶺附近作戰時,茶樓老闆看到幾個戰士飢餓難耐,便邀請他們到茶樓吃飯,並表示不收飯錢。戰士們雖然當時身無分文,卻執意向老闆打了欠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欠條已丟失。曾經的東江縱隊老戰士見到老闆後人,老闆後人表示應該無私地支持革命事業。
代表性人物:鐘鴻昌(1914一),村裡的老醫生,醫術高明,醫德高尚。村里人有手、腳、腰受傷時都會請他醫治。治好之後,他不收醫藥費,村民只好封一個紅包表示感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