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嚇山村

上嚇山村,位於龍城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4.8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上寮村、下寮村、佰坳村。始建於清代,曾姓先祖從廣東長樂縣(今五華縣)遷入此地而形成。因立村時村落前後都是山,取名上下山村,後演變為上嚇山村。該村位於低山丘陵地帶,東南面有洞其寨山,海拔150米。2005年因城市化轉地安置,全村村民於2014年搬遷至五聯社區百合盛世小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嚇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
  • 人口數量:20 人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世居村民主要為曾姓,北宋從福建寧化遷至今廣東五華;清代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20人,其中男性12人,女性8人;最年長者65歲(男);實際在村人口16人。非戶籍外來人口89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4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45人,主要分布在高棉。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玉米、花生、大豆、甘蔗、龍眼、荔枝等。20世紀80年代,上嚇山村與上寮村合併,2004年獨立出來,開始發展工業。2007年村里建設第一棟廠房招商引租,集體經濟發展起來。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該村有1棵樹齡130年的古荔枝樹,為國家三級古樹。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餅、煎堆、蘿蔔板,清明節的茶果、油果。端午節的灰水粽、鹹粽。
該村交通較為閉塞,武深高速經過村東面,只有一條水泥路通往村外。20世紀80年代中期通電,90年代初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末通電話,2008年通網際網路,已通自來水。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已無存:存有曾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1958年,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單間單進,大門橫額書“曾氏宗祠”,兩側楹聯“東魯家聲;南豐世澤”,外牆刷成白色;現仍用於村內各類宗活動。
每年重陽節,村民在宗祠祭祖。該村傳承中秋拜月的習俗。村民在中秋晚宴之後,擺好各種祭品,燃香點燭,全家拜月。只有拜過月亮後,全家人才吃月餅。該村村民傳承竹編技藝,形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過去不少村民從事以編草鞋、涼帽、籮筐為主的家庭手工編織業貼補家用。涼帽是用竹子剖成篾條,削整光滑,再按一定規格編織而成,農村婦女大多喜愛這種用竹篾編成的客家涼帽,一般配以黑色布簾,縫於帽檐,自然下垂,既涼快又美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