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寮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下寮村,位於龍城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9.2千米。相部目然村為上寮村、上嚇山村、佰坳村、杉坑村。始建於清代,余姓先祖遷入而形成。下寮村祖先從今五華遷至此地時,上寮村已經有人居住,便選擇在比上寮村地勢低的河流下游擇地而居,取名下寮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西南為清林徑水庫,北為杉坑水庫;村邊有風門山,海拔152米。該村建村後歷經兩次搬遷,第一次是1958年因修建清林徑水庫,當時一部分村民通過投靠親友的方式安置在龍崗公社各個大隊。另一部分村民在原居住地的山邊建立移民新村;第二次是2005年因城市化征地安置,全村村民2014年搬遷至五聯社區百合盛世小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寮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
  • 地理位置:龍城街道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余姓,清代從今廣東五華遷入。2015年末,戶籍人口190人,其中男性96人,女性94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88歲(男);實際在村人口183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27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龍眼、荔枝等。改革開放後開始發展工業,集體經濟開始發展。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煎堆、油角、蘿蔔糕,清明節的茶果、油果,端午節的灰水棕、鹹棕等。該村交通較為閉塞,武深高速經過村西面,只有一條小水泥路進出。1980年通電,199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世紀90年代中期通自來水,2008年通電話、通網際網路。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33座。代表性民居有下寮老屋和下寮碉樓。下寮老屋牆體破裂有倒塌跡象,已無人居住。下寮碉樓始建於民國時期,坐東朝西,面闊8米,進深5米,占地面積40平方米;碉樓高4層,平面呈方形,天台女牆方桶式,頂飾紅帶,四面開窗;旁邊民居單間,硬山頂,三合土牆;整體保存基本完好,現已無人居住。每年除夕和正月初二,村民上山祭祖。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全村村民聚餐,以前是村中婦女自己動手下廚做菜,現在經濟生活水平提高了,廚房工作外包給飯店。
代表性人物:余東興,1944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為偵察連偵察員。1947年退伍回家。1955年,回響號召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