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薩克酋長國是17世紀是烏克蘭中部地區的烏克蘭國家前身的雛型,當地曾經是基輔羅斯的領土,在基輔羅斯受蒙古入侵而滅亡後分裂成幾個部份;東北部羅斯成為殘餘的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國和繼承國莫斯科公國,而西部羅斯成為殘餘的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後來被波蘭立陶宛聯邦併吞而滅亡,南部地區被蒙古金帳汗國併吞,在蒙古消亡後又有奧斯曼土耳其的勢力,在17世紀赫梅爾尼茨基起義後烏克蘭中部的蓋特曼政權以及哥薩克人和哥薩克酋長國拒絕接受波蘭貴族的控制。波蘭強迫西烏克蘭改信天主教,因此烏克蘭經常與波蘭聯邦發生衝突,西部烏克蘭的利維夫等地最終被併吞成為小波蘭的一部份,而南部邊界又被當時強大的奧圖曼土耳其侵犯,中部烏克蘭的蓋特曼政權要求改為加入文化相同的俄羅斯基督教東正教派,最終哥薩克議會於1654年在佩列亞斯拉夫-赫梅利尼茨基(Переяслав Хмельницький)城市與莫斯科沙皇簽訂通過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兩國結盟共談抵抗波蘭的入侵,烏克蘭加入莫斯科公國效忠俄羅斯沙皇,此後300多年烏克蘭的文化逐漸和俄羅斯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