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並不特別》一書由[美]小戴維·麥卡洛所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你並不特別
- 作者:[美]小戴維·麥卡洛
- ISBN:9787508671055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為什麼如今被精心保護、引導、教育、培養,並享受大量優質資源的孩子,變得更加平庸,成為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教育是否越來越商業化和功利主義?
今天的孩子不斷地被所謂成功的概念鼓舞著,喪失了生活的激情。他們被“要做上等人”的沉重的壓力壓迫著,這讓他們不能失敗,不能冒險,也不能從挫折中獲得同理心和自信心。
同時,儘管人們表面上贊同“人人平等”,但卻狂熱地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普通”就如同“劣等”。
小戴維·麥卡洛,美國著名作家戴維·麥卡洛之子,名校韋爾斯利中學教師,從20多年在美國名校執教的經驗出發,提出了許多發人深思、振聾發聵的觀點。他在書中旁徵博引,富于思辨,提供了一個超越以往高度的視角,反思當今的學校教育體制、親職教育理念和整個社會在教育下一代問題上的價值取向。
小戴維·麥卡洛指出了當下家庭與學校教育的誤區,深刻揭示了學校與親職教育的弊端,表達他對教育理念與當代大眾文化的憂慮。在赴海外求學熱的當下,本書提供了一個更為理性與冷靜的視角,具有非常的意義。同時也為當下盲目跟風、瘋狂投入教育的家長敲響了一記警鐘。在關注教育問題之外,本書更深切的意義在於對整個社會如何運轉的關照。
作者簡介
小戴維·麥卡洛,美國著名作家戴維·麥卡洛之子,美國名校韋爾斯利高中教師。曾在火奴魯魯大型私立名校普納荷學校(歐巴馬的母校)授課16年,後一直在波士頓(“全美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的韋爾斯利高中(金牌高中,麻省高中評比第四)任職至今,與妻子和四個孩子生活在一起,曾因發表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畢業致辭《你並不特別》受到國際關注,先後登上了CNN、NBC、CBS、ABC等電視台及《時代》雜誌等各大媒體,並為《新聞周刊》《紐約時報》撰寫專欄,成了“你並不特別”的那個人。
目錄
演講全文
前言
第一章 可憐的父母
終日在外操勞的父母用過分的溺愛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同時高昂的教育費用透支了他們的賬簿。他們對人生早已喪失熱情,因此寄希望於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比自己有出息,想從孩子身上尋找慰藉。在學校,孩子們幾乎是唯利是圖,一心想著分數和獎勵,這是當代青少年的淨資產。
第二章 我是誰?
孩子看到什麼,就會成為什麼。人在童年的早期就具備了自我意識,明白“我為什麼是我”,“我為什麼重要”,然後一生以自己為伴,過一種不同於其他人的人生。性別是人的第一道身份,在教育的過程中,在社會的環境中被不斷界定。而朋友則是人的另一個自我。了解自己,是一生的功課。
第三章 關乎整個物種成敗的人
有些老師臭名昭著,有些老師很可怕,有些老師令人驚嘆,每天都創造奇蹟。大多數老師不好不壞,介於二者之間。教師能讓學生受到鼓舞,或感到厭倦、感到滿足、感到沮喪,這種影響也許會持續一生。因此,教師的成敗關乎整個物種的成敗。除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老師還能給學生提供什麼?
第四章 愛你所愛,從容地活著
前言
第一章 可憐的父母
終日在外操勞的父母用過分的溺愛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同時高昂的教育費用透支了他們的賬簿。他們對人生早已喪失熱情,因此寄希望於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比自己有出息,想從孩子身上尋找慰藉。在學校,孩子們幾乎是唯利是圖,一心想著分數和獎勵,這是當代青少年的淨資產。
第二章 我是誰?
孩子看到什麼,就會成為什麼。人在童年的早期就具備了自我意識,明白“我為什麼是我”,“我為什麼重要”,然後一生以自己為伴,過一種不同於其他人的人生。性別是人的第一道身份,在教育的過程中,在社會的環境中被不斷界定。而朋友則是人的另一個自我。了解自己,是一生的功課。
第三章 關乎整個物種成敗的人
有些老師臭名昭著,有些老師很可怕,有些老師令人驚嘆,每天都創造奇蹟。大多數老師不好不壞,介於二者之間。教師能讓學生受到鼓舞,或感到厭倦、感到滿足、感到沮喪,這種影響也許會持續一生。因此,教師的成敗關乎整個物種的成敗。除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老師還能給學生提供什麼?
第四章 愛你所愛,從容地活著
你喜愛的東西定義了你。興趣愛好能否促使一個人成為藝術家或建築師,這其實並不重要。去做那些出於熱愛而非功利才去做的事,能在人生中清理出一個空間,能磨練出人的一種能力,人生從此有了目的和價值。
第五章 為什麼好大學越來越難上?
隨著能上大學的人越來越多,精英大學的行情水漲船高。想進入聲望良好的大學,一個學生要擁有優秀的成績、越多越好的榮譽、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能登大雅之堂的特長以及出手慷慨的父母……學生因此被訓練成為“雙面人”,既善於鑽體質的空子,精於達到目的,同時又要顯得單純。“公平”一再變得曖昧,學生和大學自身似乎都迷失了。
第六章 誰來背負父母的童年夢、卑微感和內疚?
如今,運動和競賽不再是一種單純、快樂的遊戲,而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儘管培養一個“小運動員”需要大量投入,還要面臨運動傷害的危險,但這畢竟能夠為入學簡歷上增添一筆。父母、企業家和商人帶著各自的目的聯合開發了市場,全社會陷入了運動狂熱。我們不斷培養出訓練有素的專才,狹隘的優秀變得比責任和樂趣更加重要。
第七章 這個世界的名字叫不平等
即使在學校里,你仍然能感受到不平等的陰霾,窮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有天賦的孩子和資質平平的孩子,成功的孩子和平庸的孩子……這是我們文化的不完善之處,它助長成規式的看法,鼓勵弱者更加屈從於環境。其實,你根本不需要任何來自他人的嘉許,也不必玩別人制定規則的遊戲。
第五章 為什麼好大學越來越難上?
隨著能上大學的人越來越多,精英大學的行情水漲船高。想進入聲望良好的大學,一個學生要擁有優秀的成績、越多越好的榮譽、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能登大雅之堂的特長以及出手慷慨的父母……學生因此被訓練成為“雙面人”,既善於鑽體質的空子,精於達到目的,同時又要顯得單純。“公平”一再變得曖昧,學生和大學自身似乎都迷失了。
第六章 誰來背負父母的童年夢、卑微感和內疚?
如今,運動和競賽不再是一種單純、快樂的遊戲,而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儘管培養一個“小運動員”需要大量投入,還要面臨運動傷害的危險,但這畢竟能夠為入學簡歷上增添一筆。父母、企業家和商人帶著各自的目的聯合開發了市場,全社會陷入了運動狂熱。我們不斷培養出訓練有素的專才,狹隘的優秀變得比責任和樂趣更加重要。
第七章 這個世界的名字叫不平等
即使在學校里,你仍然能感受到不平等的陰霾,窮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有天賦的孩子和資質平平的孩子,成功的孩子和平庸的孩子……這是我們文化的不完善之處,它助長成規式的看法,鼓勵弱者更加屈從於環境。其實,你根本不需要任何來自他人的嘉許,也不必玩別人制定規則的遊戲。
第八章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在我們的體制中,大部分人讚賞的一些品質,如友善、慷慨、豁達、誠實,往往與失敗相伴;我們厭惡的那些人格特質,比如刻薄、貪婪、自私自利,往往是成功的符號。而且人們讚賞第一種品質,卻更愛第二種帶來的結果。
第九章 “自私的無私”與“自負的謙卑”
社交媒體、大學的定位以及整個社會風氣都在鼓勵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除了尋求和利用個人榮譽之外,他們很快意識到“合群”的必要性。青少年在學校里林立的團體中尋求歸屬感,同時以此經歷豐富自己的簡歷。然而整個社會都在鼓勵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既不了解現實,又不能承受挫敗。
第十章 人生無法重來
總有一天,我們將不會再看到太陽,肉體化為塵埃,一切都會終結。儘管沒人願意去想這讓人不寒而慄的現實。死亡的真正悲劇是我們對它的否認,好好活著是我們反擊死亡的最好方式,活著的每一刻都應該擁有美好和意義。讓孩子們擺脫期盼、擺脫壓迫、擺脫嫉妒、擺脫恐懼,放縱激情和想像力,過一種完滿、幸福的人生吧,不要迷失在追逐結果中。
謝詞
後記
在我們的體制中,大部分人讚賞的一些品質,如友善、慷慨、豁達、誠實,往往與失敗相伴;我們厭惡的那些人格特質,比如刻薄、貪婪、自私自利,往往是成功的符號。而且人們讚賞第一種品質,卻更愛第二種帶來的結果。
第九章 “自私的無私”與“自負的謙卑”
社交媒體、大學的定位以及整個社會風氣都在鼓勵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除了尋求和利用個人榮譽之外,他們很快意識到“合群”的必要性。青少年在學校里林立的團體中尋求歸屬感,同時以此經歷豐富自己的簡歷。然而整個社會都在鼓勵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既不了解現實,又不能承受挫敗。
第十章 人生無法重來
總有一天,我們將不會再看到太陽,肉體化為塵埃,一切都會終結。儘管沒人願意去想這讓人不寒而慄的現實。死亡的真正悲劇是我們對它的否認,好好活著是我們反擊死亡的最好方式,活著的每一刻都應該擁有美好和意義。讓孩子們擺脫期盼、擺脫壓迫、擺脫嫉妒、擺脫恐懼,放縱激情和想像力,過一種完滿、幸福的人生吧,不要迷失在追逐結果中。
謝詞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