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立威

佟立威

佟立威,1979年6月4日出生於遼寧省撫順市,瀋陽未觀堂活態品牌管理機構總經理,【青舍家居】創始人,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室內裝飾與陳設設計師,商務策劃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佟立威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
  • 出生日期:1979年6月4日
自我鑑定,個人資料,學習經歷,工作履歷,專業與愛好,專業,愛好,個人作品,從文化到發展一,從文化到發展二,玄學探索,衍諾之道上卷 衍諾,衍諾之道中卷 終始,衍諾之道下卷 治制,

自我鑑定

鐵劍貂裘絕塵馬,暗夜飛霜盪魂風。
佟立威佟立威
慣飲情仇怕無酒,常醉繁華懶明燈。
混於人世,惑於人心,事無定論,行無定規,於萬物有情,與浮緣無份,察之不明,思之難辨,雖怡然自顧,又抱古懷今,既瞭然出塵,又耽於聲色,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歷劫而自得者,達於明與未明之間!

個人資料

佟立威
職業:瀋陽未觀堂活態品牌管理機構總經理,【青舍家居】創始人,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室內裝飾與陳設設計師,商務策劃師,中國國際職業培訓師行業協會註冊培訓師,“活態行銷”理論創立者,生活方式設計師,戶外生活愛好者……
離開上海前離開上海前
生日:1979年6月4日
出生地: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
現居地:遼寧省瀋陽市鐵西區
民族:滿
生肖:羊
星座:雙子
血型:AB
身高:180
體重:75kg
滿族名:和倫泰
藏名:尼瑪多吉
化名:華傑
英文名:Waley Tong

學習經歷

1979年~2002年: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工學院(原鄭州紡織工學院)紡織工程專業(工貿方向)

工作履歷

歷任——
上海天弋品牌管理機構:製片經理、項目經理、總經理助理
北京方正育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漫畫事業部企劃編輯
上海碧日諮詢事業有限公司/碧信廣告有限公司/《今日風采Oggi》/《今日佳儷CanCam》/《今日雅美Amy》:廣告企劃、代理廣告總監
上海靡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MUSES珠寶飾品事業部品牌經理
北京喬藍特傳媒機構:企劃總監
北京繁星戲劇村:企劃經理
瀋陽未觀堂活態品牌管理機構:總經理
青舍家居:設計總監

專業與愛好

專業

設計:生活方式設計,軟裝設計(創意生活、品位生活、樂享生活),家居紡織品設計,平面設計,CIS設計,形象設計
策劃:戰略企劃,項目策劃,品牌策劃,廣告策劃,行銷策劃
個人原創動漫造型1個人原創動漫造型1
培訓:活態行銷,組織生態,企業文化

愛好

藝術相關:油畫、國畫、攝影、雕塑、影像等
文化相關:民俗研究、宗教信仰研究、歷史、玄學、文化與發展的關係研究
戶外運動:腳踏車、鐵人三項、BMX、獨輪車、徒步穿越、攀岩、帆板
手工:摺紙、拼布……以及各種歷史或民間手工技藝
文字:戀字癖……

個人作品

從文化到發展一

——由日本的明治維新想到的 《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一書的第一部分選用的第一篇文章是摘自戴維?蘭德斯著的《國富國窮》,以《文化使局面完全不一樣》為題,通過阿根廷和日本等國的發展史分析例證了馬克斯?韋伯的所謂達爾文的基督教新教教義的內涵造就了現今的資本主義,並指出依附論已經過時,甚至說依附論是弱國之所以成為弱國的自己給自己找到的藉口。
對於基督教的新教教義我們暫且不提,依附論的正確與否我們也暫且不去追究,在這篇文章里真正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的則是日本明治維新的事例。
1867年—1868年的日本明治維新,結束了德川幕府265年的封建統治,也使日本從此走上了自強和發展的新時期。
在這裡,我們明顯可以看到日本政府的三個方面的主要轉變。這些轉變在有力的推動了日本的政治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的同時,又很好的保護和發展了日本的文化,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對於自身文化的保護和發展,使日本的民族性得到了空前的統一,國民素質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從而造就了日本的騰飛。
這三個方面的轉變分別體現為——
1、 諸藩割據,地方意識和等級意識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一統的轉變;
2、 閉關鎖國的封閉狀態到開放和學習的轉變;
3、 盲目自大到追求自強的轉變。
這三個方面對於我國來說,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從中國的近代史來看,中國的民主革命和共產主義革命同樣使中國實現了這三個方面的轉變。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到持續了20多年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國在這三個方面的轉變都是非常巨大的,為國民所認同,更為世界所矚目。
但是,我們在為中國的持續快速發展驕傲和自豪的同時,必須清醒的意識到——
1、 中國的整體國民性和民族性正在逐漸的削弱,這種狀況直接影響到了中國的長期發展和穩定,成為中國目前制度推廣實施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
2、 由於中國的幅員遼闊,在改革開放後,實施的重點發展戰略,造成部分地區的發展迅速,而更多的地區則相對滯後,這種區域性差異正在逐步擴大中;
3、 中國政府鼓勵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大力發展各種學科的建立健全,作為中國發展的有力工具,但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產業並不多,更多的只停留在引進及套用上,是一種純粹的學習和模仿,缺乏自主開發的能力;
4、 在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下,國民意識中的價值觀日益體現為對利益的追求,缺乏整體責任感,造成民族優越感和自信心的削弱,直接導致了自強意識的喪失;
5、 為更好的利用國際資源,樹立中國的國際地位,發展國際經濟往來,中國注重與國際規範的接軌,反過來對中國固有的文化特色重視不夠,對傳統文化精華只停留在對文化載體的保護和傳承上,甚至有時候僅僅表現為呼籲而非行動,對於文化本質的發掘和套用明顯不夠。國民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只具有粗淺的了解,更認為是已經過時的東西,只存在於歷史的輝煌,不具有現代的指導意義。這進一步造成了國民對於傳統文化的無能感,影響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而導致了中國的文化特色的逐步喪失,引起廣泛的迷茫感,形成對中國的進一步發展的不良影響,有損於國家的長遠利益。
在充分發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時,超越狹隘的地方觀念,代之以統一的國民性和民族心,圍繞國家的長期發展和長遠利益,樹立統一的價值觀,樹立、保持和發揚中國的整體文化特色,是中國目前發展問題中的關鍵所在。
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依然具有非常鮮明的借鑑意義。
一、 通過國家的巨觀調控,加強基礎設施和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打通地方差異的壁壘,建立統一的價值觀念,以實現對統一的國民性和民族性的認知和建立,強化國民對於國家、集體的責任意識,為國家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1、 完善的物流體系和交通運輸網。以龐大的網路覆蓋全國,促進各地區間的互動溝通和貿易往來,將整個國家形成統一的利益和價值體系,為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念和國民性提供了最為基礎的保障和前提。
2、 傳播媒介。以灌輸和宣導的方式強化國民對於國家發展和自身利益的聯繫性的認識,明確國家發展方向和目標,加深對於國家傳統文化和觀念的了解和認知,促進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和國民性的同時,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 教育體制。普及型義務教育,將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結合,以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為目標,強化國民勤奮好學的積極態度,成為統一國民價值觀念,將國民意識與國家長遠利益相結合的最有效措施。
4、 兵役制度。打破階級差異,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強化國民的紀律性和服從意識,樹立堅定的愛國主義思想,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為國家發展提供最為有利的保障。
5、 巨觀調控。以國家的長遠利益為前提,用國家的整體發展目標作為標準,將整個國家整合為統一的價值體系之下,發揮地方優勢,取長補短,均衡發展,提高國民的整體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將國民牢牢地團結在國家發展目標周圍,群策群力,協同發展。
二、 結合國家發展目標,針對國家發展需要,以審視的態度選擇合適的學習對象,以政府為主導,主動引進和學習先進的技術、經驗和知識,並迅速將學習成果加以套用。
1、 對於學習對象的選擇,重點研究與本國基礎狀況和國情相同或類似,但更為先進和發展更為成功的國家和地區。因為具有相對比較明顯的比較性,有助於迅速地找出差距和差異點,以確定當前發展的重點。
2、 以政府為主導的學習,尤其是國家管理者的學習,是整個國家學習風氣形成的關鍵。
(1) 體現了國家學習和進步的決心和信念,同時標示出以國家需要為前提的學習重點,成為國民學習的表率。
(2) 國家管理者的學習,有利於從巨觀的角度把握國家的需求,以明確發展政策的制訂。
3、 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突出對技術和經驗的模仿和套用。
(1) 技術的學習是比較直接的,而且比較容易模仿和複製。
(2) 經驗的學習,可以避免在競爭中時間的浪費,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3) 對於觀念的學習以借鑑為主,重點是將技術和經驗在套用中與本國文化相結合,以免動搖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在保護文化的同時,避免削弱國民的能動性和自信心,強化民族自豪感和優越感,有助於對國民的統治與團結,同時也是進一步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文化優勢的關鍵。
4、 主動學習,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需要,並明確自身想要達到的目標。
(1) 帶著目標和需要有目的的選擇性學習,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有用的東西,是後進者相對於先進者的優勢所在,並使超越成為可能。
(2) 主動學習有助於提高自身對所學內容的消化和分析能力,這種能力的提高是在被動的接受式學習中不可能實現的,而這種能力的培養為本民族的自力更生奠定了長期基礎。
(3) 學習的主動性決定了對學習對象和學習內容的審視和篩選,可以有效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省去了在不適當的嘗試中時間的浪費,避免了更多的決策失誤的風險,有助於對學習內容和進一步綜合提純,找出最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部分,減少對國民積極性和自信心的傷害。
(4) 主動學習是“拿來主義”,是以同等地位進行的交流和互動,是一種選擇性的接受,不同於被動學習中施與受的關係所體現出來的姿態高低,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自尊心和優越感,並進一步強化了自信心。
5、 迅速地將學習成果加以套用,是後進者在更短的時間內趕上甚至超越先進者的關鍵。
(1) 學習是為了套用,不是為了應付差事,不是為了考試。為了實現更高要求下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套用為目的的學習是活學而不是死學,這種套用式學習的態度和方式,是在競爭環境中最為有效也是最為經濟的學習方式,符合快速發展的要求。
(2) 對學習到的內容的套用要儘可能快速。知識是不斷更新的,但快速發展的需要是不可能等到有更多更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出現後才採取行動的。應該抓緊時間,並在實踐套用中,找出或者提煉出更適用於本國實際的新的知識。
(3) 以套用為目的的學習,將學到的內容迅速套用,可以使人養成一種對於效率和效果的習慣性關注。這種習慣性關注是提高整個國民素質的關鍵,可以改善國民整體的精神面貌和價值取向,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有效的政治決策提供了必須的意識保障。
三、 樹立國民整體的自強意識,培養國民對國家、集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並將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上升為一種評判標準,體現到日常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自強才是發展的唯一出路。
1、 自強意識源於對國家、民族,以及對集體、家庭,甚至對個人的責任感,當責任感成為普遍意識為大眾所接受,並上升為一種評判標準的時候,自強變從空喊的口號轉化為人們自覺的行動。
2、 後進者對於先進者的學習和競爭,要善於模仿和借鑑,但一定要立足於自強。
(1) 後進者相對於先進者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由於技術、經驗和知識的不足或者落後造成的發展程度的不同上,而這些東西是可以通過學習、模仿和借鑑來彌補的。後進者的優勢便體現在可以更直接的學習到最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掌握最高端的知識,省略了在技術的改進,經驗的積累和知識的深入中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
(2) 學習、借鑑和模仿的東西,真正的所有權依然在別人的手裡。省略了開發和積累的過程,相對的,帶來的是對別人的依賴性。學習和模仿只能對眼下自身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永遠無法實現超越,只能跟在別人的後頭亦步亦趨,由別人來引導自己的前進方向,如同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的手裡。這種狀況必然導致對自身發展前途的迷茫,造成自身的無能感,嚴重影響民眾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長此以往必然喪失前進的激情和動力,成為別人的附庸。
(3) 自強是藉助於學習和模仿先進者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依照別人已有的技術、經驗和知識,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在實踐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出路,把別人的優勢轉化為自身的優勢,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只有自強才能真正的避免受制於人,才能使超越成為可能。因此說,自強才是發展的基礎,才是後進者的唯一出路。
3、 自強關鍵在於對人才的把握。
(1) 任何一種資源、技術和知識能否發揮其效用以及能發揮多少效用,歸根結底是由人來把握的。因此,套用的主體是人。只有肯於用人,敢於用人,善於用人,才能真正的把握套用的效果。
(2) 自強表現在通過自己的人來對別人的學習和模仿、借鑑來掌握對方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把別人的本事轉變為自己的本事。
(3) 真正優秀的人才具有更為廣泛的適用性,擁有更為廣闊的市場,面臨更多的誘惑,因而表現出較大的流動性。自強要求能夠吸引和把握住人才。除了利益的驅使外,更好的辦法是觀念上的從屬意識,即責任意識。將消極被動的誘惑、吸引和籠絡人才變成人才自身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驅使下的自覺行動。這需要在人才培養和成長的環境中,首先便具有這樣的意識,通過灌輸、宣導等方式,將責任意識上升為一種社會評判標準,成為指導人們實踐活動的準則和自覺意識,促使人才將國家、民族、集體、家庭甚至個人的發展都視為足以引以為傲的責任感的體現和自身價值的體現。實現了這一點,才能最有效的實現對人才的長期和有效把握及激勵,同時,這也是統一的國民性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的體現。
以上,是我從日本明治維新所採取的措施中受到的啟發和思考。
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造就了中國光輝燦爛的文化,其中不乏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和進步起到關鍵作用的方面。在建國初期和改革開放的初期,中國的國民意識得到了空前的強化,曾一度成為促進國家發展的主要動力。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國民的國民意識和集體責任感正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意識和利益追求,這必然導致國家發展動力的不足,造成國家政策和制度推廣的困難和障礙,影響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危及國家的長遠利益。
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把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發揮中國文化特色,建立和強化統一的國民意識和集體責任意識,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增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優越感作為中國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
讓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進一步建設和發揚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和意識,全方位的推動中國不斷向前發展和進步。
生活照生活照

從文化到發展二

——經濟文化與競爭優勢
《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第一部分的第二篇文章選用了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教授麥可?波特的發言稿《態度、價值觀、信念以及繁榮的個體經濟學》。
文中,作者將那些對個人、單位及其他機構的經濟活動有影響的信念、態度和價值觀定義為經濟文化。從個體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了經濟文化在以生產率決定競爭優勢的今天如何影響經濟的繁榮。並指出,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的經濟文化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日益趨同,而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特色文化則可以促進重要的專業化優勢,成為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在全球經濟中增進繁榮。
作者的觀點引發了我對於經濟文化和競爭優勢的思考——
從全球角度來看,各個國家甚至各個地區都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體系,正是這種文化的差異性構成了錯綜複雜的全球文化格局。但文化的產生和形成必然根源於人類自身生存和發展中個各種欲望和需求,而這些欲望和需求卻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只是由於所處的環境和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了對這些欲望和需求實現和滿足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體系。這其中也包括了人類對自身所處環境的認知、理解和分析。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這種因環境和自然條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差異正在所,也就導致了對於不同文化體系中的人們來說,自身欲望和需求的實現和滿足的方式正逐步趨同。這種趨勢形成了全球化的市場,成為了經濟全球化的基礎和前提。我們要接受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就必須正視文化的同一性根源和差異化表現,在經濟活動中採用國際性的統一標準和操作規範,同時,發揮自身的特色,以形成自己專業的競爭優勢。
文章中,作者指出,在全球經濟中,以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儲備為基礎的比較優勢已經被以優越的生產率,調集資源創造出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優勢所取代。並認為,生產率才是經濟繁榮的基礎,經濟文化的作用就體現在是促進還是阻礙了生產率的提高。
我們認為,文化與經濟是互為因變數的關係,存在著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文化的產生和形成除了人類對自身所處環境的認知、理解和分析外,更多的是來自為實現和滿足自身的欲望和需求而從事的經濟活動中的實踐經驗、操作規範和評判標準的總結和概括。經濟的發展對文化的演進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同時,文化對經濟活動又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影響著決策和戰略的制訂和執行,進而影響著經濟活動中實際生產率的高低。這種與經濟活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文化即所謂經濟文化。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便不難理解經濟文化與競爭優勢之間的關係——在文化的同一性根源驅使下,經濟文化有效的促進了生產率的提高,進而形成了國家或地區的競爭優勢;同時,經濟文化發掘文化差異下的專業特色,也促進了競爭優勢的形成;反過來,競爭優勢帶動了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繁榮,為經濟文化的提升和完善,創造了更為適宜和優越的環境基礎,並由此推動了整個文化體系的發展。
接下來,我想進一步探討經濟文化是如何在 文化的同一性和差異性的綜合作用下,促進競爭優勢的形成;以及競爭優勢在推動經濟繁榮的同時,如何帶動經濟文化甚至整個文化體系的發展;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又該如何完善和發展經濟文化以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
麥可?波特認為,經濟文化的形成是具有其經濟根源的,確切地說,是來源於微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包括社會政策的取捨也是因其影響到經濟背景而對經濟文化產生強烈的影響。另一方面,“在現代全球經濟中,生產率所以來的,主要不是一國企業是在哪些產業從事競爭,而是它們如何競爭,也就是說,它們是如何動作的,它們的戰略如何。”“繁榮歸根到底有賴於改善競爭的微觀經濟基礎。生產率的微觀經濟基礎,在於兩個相互關聯的領域:公司運作和戰略的成熟,以及微觀經濟的工商環境質量。”
整個文化體系的形成是與巨觀經濟環境密切相關的,而經濟文化的作用則更多的體現在其對於微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例如:微觀經濟中產品的生產和價格的制定是與市場上的需求和接受度相對應的,而時常上的需求和接受度則是人們生活水平的體現。決定著生活水平高低的,很明顯,是人們的收入。在競爭優勢的要求下,人們的收入是與生產率的高低相對應的,生產率高的個人,收入也相對較高。而生產率的高低取決於競爭優勢的發揮,即如何參與競爭。這設計到個人的教育程度和掌握技能的水平,以及公司的運作和戰略的制訂。而這兩方面又受到公司的管理者或決策者的價值取向以及對競爭環境的認知和判斷以及參與程度的影響……以此類推,經濟文化在整個微觀經濟環境中,始終對生產率和競爭優勢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同時,經濟文化推動生產率提高進而形成競爭優勢所帶來的經濟繁榮,會吸引更多的資本、投資、技術和經濟機會。“國家願意接受經濟全球化,勸酒經濟就會使它能夠以驚人的速率進步,獲得知識和技術的機會將會空前增多。”這必然造成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對競爭優勢的追逐導致競爭的加劇,也因此產生了對決策和戰略的更高層次要求,這就是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的動力。
在文化的同一性根源作用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經濟文化也日益趨於同化。主要表現為:不斷創新;參與競爭;在規章制度的標準下勇於承擔自身的責任;以雇員為資本;同時加大對能力和技術的投資;通過聯繫和網路建立與供應商和顧客/客戶良好的合作關係;發揮企業簇群成員地位的競爭優勢;以教育和繼承為工作有成效的必備條件;提高生產率以獲得財富和經濟繁榮等。
與之相對應的,在文化差異性的作用下,經濟文化也為經濟活動開闢了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哥斯大黎加對生態的熱心,美國對於方便的迷戀,日本對於遊戲和卡通的愛好,會成為別人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造成國際專業化的新格局,因為各國人民會日益發揮他們的文化給予他們的獨特優勢,生產相關的產品和提供相關的服務。”
文化的同一性根源決定了人們具有相同或類似的需求或潛在需求。全球化的進程和各國現代化建設也使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趨於同化。在這種情況下,文化的差異性表現在體現出經濟文化對生產率的特殊作用的同時,使文化本身也具有了經濟價值。差異性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都以文化產品姿態進入了真正的經濟或中。韓國在90年代末開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從而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在亞洲金融風暴後的復甦,就是一個實證。
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但到了近代,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經濟文化已不足以促進生產率的提高,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樹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在改革開放2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不斷加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從核心上學習和接受全球性的經濟文化養分,提高生產率,樹立自身的競爭優勢,才有了持續20多年高速發展的經濟奇蹟。
但我們也清楚的認識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極強的改造能力。這使得大多數移植過的經濟文化並沒有完全發揮應有的效用,或多或少都打了折扣。這是與中國傳統的經濟文化作用下的微觀經濟環境相關的。在經濟活動中,官僚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和壟斷意識等依然存在並發揮著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護國家和地區經濟免遭國際競爭的風險,但同時卻阻礙了以競爭為基礎前提的對生產率提高的要求,從而喪失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所幸的是,隨著中國加入WTO,這種局面正在好轉中。雖然初期可能帶來較大的壓力,出現迷茫、困惑和惰性,但從長遠利益來看,這將有利與我們自身經濟文化的完善和發展,推動經濟的繁榮。
相對於全球性的經濟文化的移植和套用來看,中國對於自身經濟文化的認識則明顯不足,發覺和套用的力度不夠,中國的傳統文化以人為本,強調“人”“和”,是針對人與環境的管理和關係的文化,本身具有西方的文化所缺少的優勢。從微觀經濟角度說,有助於更好地實施管理運作,依照市場和經濟環境制定相應的戰略戰術,甚至許多已開發國家的決策者們都已經開始自覺地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
因此,中國要更快速的提高生產率,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在移植全球化的經濟文化的同時,首先應自覺主動地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進一步完善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經濟文化加以套用,並找出適當的途徑,將這些文化的經濟價值進一步體現出來,轉化為商品,一方面樹立自身文化產業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將中國的經濟文化融入到全球化的經濟文化中加以傳播和完善,反過來進一步促進我們自身最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套用,從而促進生產率的提高,走向經濟的繁榮。
經濟文化與競爭優勢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只要正確認識了文化的同一性根源和差異性表現的經濟價值,並加以有效的運用,就不用擔心全球化對於文化特殊性的威脅,以及自身的文化是否會消失於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機遇,在完善和發展自身經濟文化的同時,促進自身競爭優勢的形成,最終實現國家文化和經濟的同步繁榮和富強!

玄學探索

衍諾之道上卷 衍諾

章一
衍諾,循因果而行續引之道,辨致知而付體用之機也。
謬以狀其未有,達其既成,非其為物者。
個人原創動漫造型2個人原創動漫造型2
其道衍,其機諾,周行往復而晉其上,終始治制而達其明。
非續引莫成其道,非體用莫察其機。
故推衍諾以昭法,授受上明矣。
章二
衍有常,諾無常。
以有常生無常而為終始;以無常晉有常而為治制。
有常者,無為之變,故衍無常以增益。
無常者,無為之定,故諾有常以守恆。
是故衍諾者,原生也。
章三
衍者本原,諾者質相。
衍其命而諾其形。
諾之為物者,以巨碩而中微,窮其極而衍。
是以諾歸於衍,為衍所生也。
衍之為物者,虛其形而往復,無不在也。
是以衍環於諾,付諾而為之變也。
故衍諾生生,皆守一而化萬狀。
章四
衍者化也,故以增益為根本。
諾者定也,故以守恆為根本。
章五
原初,衍極而諾,諾以衍聚,生生寰宇。
諾極而衍,以有常勝無常,故以諾沖衍而為符命。
章六
衍而諾,物以生;衍於諾,物以明。
諾而衍,物以靈;諾於衍,物以空。
其以衍聚諾而生物,以諾沖衍而靈命,故依衍諾而定符命之格。
其衍勝諾而格晉,諾勝衍而格沒。
故符命以格分而終始,以晉沒而治制。
章七
符命生生,吸納衍諾而治晉,及格分而定規。
夫以上格制下,以衍晉制諾,故符命者,欲也。
欲者,食也。
章八
符命者,處無常而行有常,衍諾營營而為定變之用。
諾其體而衍其命,欲其食而廢其事。
符命之格,守衍而推諾,及長而分。
處其格而謀其定者,損也;處其格而謀其變者,補也。
定者無常,損有餘而補不足,衍諾不相生,是以符命不久。
變者有常,事其食而補其損,衍諾往復授受,是以符命無疆。
章九
是故,衍諾唯唯,莫出其變,有無常常,莫出其化,損益營營,莫出其法。
通衍諾而事營矣。

衍諾之道中卷 終始

章一
世以衍諾而為終始。
聚衍而生諾者曰始,諾化而生衍者為終,周行往復,營無息。
是以衍為始,為終,諾為其相已。
章二
寰宇者,大衍行諾,以為星塵;高衍推終始以為星系;中衍施治制以為符命。
故曰寰宇生於衍而行於諾,終始治制而為既知,順也。
及其窮,符命喪為崩治制,星系殞而亂終始,聚諾而歸於衍者,逆也。
故曰,寰宇者,順生而逆死,順諾而逆衍。
章三
天衍地諾而質相萬千,可以為終始之鑑。
天地原初,衍聚而諾生。
故重諾處其中,名之曰地;輕衍處其周,名之曰天。
名二分而原守一,故曰天地以一生二。
天地既成,衍諾營營。
故天不盡覆,地不周載,為風雷丘壑之變以謀其定。
天地列分,衍諾亘亘。
故衍沖諾以為符,諾沖衍以為命,使衍諾諧用。
二分天地而質相萬千,故曰天地以二生萬。
章四
天地以衍為始,生衍諾之變,故天地為二數,取其列。
符命以天地沖衍,故衍二而諾一,為三數,取其列。
世以符命處天地,為五數,推其格。
故天地之列,以二數而窮其變;
符命之列,以三數而斷其原;
世之格,以五數而致其化。章五
生活照01生活照01
天地二數,以顯藏歸一。
顯者,彰其表而納其原;藏者,護其體而動其心。
故天相終始,納表而彰原;地相終始,動其體而護其心。
斯可為天地之用也。
章六
符命三數,以吐納而應天地,行而變,三用歸一。
吐納者,顯藏其形,循天地之道。
行者,動靜其神,應處變之機。
故符命終始,察天地之道而為處變之機。
斯可為符命之用。
章七
世格五數,以顯、藏、吐、納、行而成其欲,五符歸一。
顯藏吐納者相競為極而行其中。
故世格終始,辨其極而達其行。
斯可為世格之用。
章八
衍諾終始,符命為營。
營營天地,行為之變。
故終始之道,行矣。
行者,逆也。
故終始之機,逆衍而順諾,逆生而順死,可逾寰宇。
章九
是故,終始衍諾逆順,生死往復,循道而應機,謂之成。

衍諾之道下卷 治制

章一
世以終始而為治制。
治制者,終始之行也。
終始唯唯曰治;終始營營曰制。
終始治制而衍諾之道成。
章二
終始之治,增衍守諾,行規法之安,無為之變;
終始之制,增衍益諾,行規法之晉,常為之變。
故治安無為,制晉常為,機變也。
章三
世所謂安身立命者,符命治也。
其增衍守諾者無常也。
故衍愈增而諾愈損也。
吐愈疾而納不繼也。其終始周行也。
生活照02生活照02
圖其安而不逮。
章四
世所謂強身健體者,符命之治於諾也。
其損衍益諾者無常也。
故衍愈損而諾增其極格也。
吐不繼而納相隨也。
其終始周行而逆其數也。
圖其強而不勝。
章五
世所謂神明練達者,符命之治於衍也。
其增衍損諾者無常也。
故衍愈增而諾損其極也。
吐愈疾而納相隨也。
其終始周行而沖其格也。
圖其達而不至。
章六
故曰
符命之治,
圖其安而不逮,
圖其強而不勝,
圖其達而不至,
無為而行之無常者,不久也。
終始往復其數相薄者,列其少而致其速也。
非符命之欲。
章七
符命之制
增衍益諾者有常也。
衍諾增益往復,損不足而補有餘,晉其數也。
吐愈疾而納相繼,顯愈彰而藏愈豐,行其效也。
終始周行而為其格變
無所圖而欲其成者,制數也。
章八
故曰
治制之機,御終始之數而行也。
天地之二數為上下;
符命之三數為橫亘;
世格之四極為周列;
行之一變遁九宮。
常為者,衍諾治制也。
章九
是故,衍諾之道,成於終始;衍諾之機,行於治制。
衍諾昭法,授受上明,處華堂而列變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