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每一家報紙都會報導這一事件,俱樂部、沙龍,甚至在僕人的住處,都會有人談論這件事情,閒言碎語甚至會漂洋過海跨越疆界、他的每一次社交活動、每一次信件往來,都會因為雙方的尷尬而顯得極不自然,因為雙方都不知道是該提起這件事昵,還是裝作不知道,如果是前者,又該怎么提。
有時,給小說加個前言以說明情節和人物純屬虛構或諸如此類的話好像很明智。但對本書,作者似乎得作一個不同的聲明。幾乎所有在作品中發生的故事都建立在事實基礎上。除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例外,一切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是真實的。從他們的專著、戲劇、文章、信件、日記等引用的,都是他們自己的話。但在再現他們所思、所感、所說時,我行使了小說家特權;我想像了一些被歷史記錄忽略的事件和個人細節。
因此,本書是一部小說,而且以小說的結構展開。它從故事結尾,或故事行將結束時開篇,接著從情節開端處倒敘,進而發展到中間部分,然後與開篇處的結局再次結合……
作者簡介
戴維·洛奇(David Lodge),1935年在倫敦出生,早年就讀於
倫敦大學,
伯明罕大學博士,英國皇家文學院
院士,以文學貢獻獲得不列顛帝國勳章和法國文藝騎士勳章。從1960年起,執教於伯明罕大學英語系,1987年退職從事創作,兼伯明罕大學現代英國文學榮譽教授。
洛奇已出版12部長篇小說,包括“盧密奇學院三部曲”《換位》(Changing Places,1975年,獲霍桑登獎和約克郡郵報小說大獎)、《小世界》(Small World,1984年,獲布克獎提名)和《作者,作者》(Author,Author,)2004等,其中以“盧密奇學院三部曲”最為著名。他還著有《小說的藝術》(The Art of Fiction,1992年)和《意識與小說》(Consciousness and the Novel,2002年)等多部文學批評理論文集。
洛奇的作品已用25種語言翻譯出版。文學批評史家
安東尼·伯吉斯認為,洛奇是“同代作家中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小世界》在1988年改編為電視連續劇;洛奇本人擔任編劇的《好工作》,獲得1989年英國皇家電視學會最佳電視連續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