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航天育種

作物航天育種,利用衛星、飛船等返回式太空飛行器將作物的種子、組織、器官或生命個體搭載到宇宙空間,在太空誘變因子的作用下,使其發生遺傳性狀變異,利用有益變異選育出農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新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作物航天育種
  • 始興年代:20世紀50年代
歷史,價值,

歷史

20世紀50年代以來,衛星、飛船、太空梭、空間站的相繼問世,使空間生命科學應運而生。蘇聯在“禮炮”號和“和平”號空間站種植小麥、洋蔥、蘭花等,發現這些植物要比在地球上生長得快,成熟得早。美國在太空實驗室和太空梭上種植松樹、燕麥、綠豆等,在失重條件下生長不僅沒有受到影響,而且蛋白質含量高。迄今,美、俄兩國已先後培育出百餘種太空植物新品種,包括番茄、蘿蔔、甜菜、甘藍、萵苣、生菜、黃瓜、洋蔥等蔬菜新品種。中國自1987年以來,利用返回式衛星共搭載了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幾百個品種,經20多個省、市70多個單位眾多育種工作者的地面選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價值

航天育種的重要價值在於:
①有變異幅度增大、有益變異增多的趨勢,有利於加速培育出新的優良品種。
②有可能選育特高產品種,如“衛星–2”大青椒較原種增產30%~50%。
③有可能改良品質。如湖南省婁底市農科所從航天誘變水稻後代選得糙米粗蛋白含量由原來8.7%增加到10.08%的品系。
④可明顯引起生育期的變異,從而可選育出早、中熟品種。
⑤易於獲得株高的變異,選育出矮稈、抗倒伏品種。
⑥早代穩定快,三四代就能決定優良株系。
⑦有可能獲得在地面育種難以得到的特異、有益突變材料。   
太空環境對植物基因產生影響已經得到各國科學家的證實,但對航天育種原理的解釋仍有所不同。有的科學家認為,航天育種主要是通過強輻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綜合環境因素誘發植物種子等的基因變異。由於億萬年來地球植物的形態、生理和進化始終受地球重力的影響,一旦進入失重狀態,同時受到其他物理輻射的作用,有可能產生在地面上難以獲得的基因變異。但是究竟主要是哪些因素產生的影響,以及如何產生影響,尚沒有定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