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光照,澆水,換盆,夏季,冬季,繁殖培育,
形態特徵
植株無葉,具肉質莖,肉質莖幼時球狀,以後逐漸呈圓柱形,質地柔嫩,表皮灰綠色,有密集的三角形或半球形、圓錐形疣突,形似佛像頭部的螺形發旋。花生於植株上部的疣突中間,花冠呈平展的淺碟狀,五裂,淡黃色至黃綠色,上有深紫色斑點。
生長環境
佛頭玉原非洲南部,分布於南非、納米比亞等地,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要求通風良好,稍耐半陰,耐乾旱,忌土壤過於潮濕。不耐寒,也怕酷熱,在冬季溫暖、夏季涼爽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夏季高溫時植株呈休眠或半休眠狀態,肉質莖雖然不再生長,但有花朵陸續開放。
分布範圍
南非(北開普省,里希特斯韋特,那馬夸蘭,從Sendelingsdrift至Garies)和納米比亞。佛頭玉在原產地較常見,以Bushmanland西部的石英山地尤為多見。
主要價值
栽培技術
光照
佛頭玉在3~5月以及9~11月為植株的生長期,給予充足而穩定的光照,經常轉動花盆,使植株的每一部分都能得到均勻的陽光,以防肉質莖長歪。若光照時強時弱,會使植株粗細不勻,影響觀賞。
澆水
佛頭玉澆水做到“乾透澆透”,注意防止雨淋,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複合肥。
換盆
佛頭玉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換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肥沃,含有適量的石灰質,並有良好的排水性,可用腐葉土3份、園土1份、粗沙或蛭石3份,並加少量的骨粉混合配製。
夏季
佛頭玉在夏季高溫時植株呈休眠或半休眠狀態,肉質莖雖然不再生長,但有花朵陸續開放,可移至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處養護,可稍澆點水,但不宜過量,加強通風,防止因悶熱潮濕引起的植株腐爛。
冬季
佛頭玉在冬季寒冷時植株也處於休眠狀態,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嚴格控制澆水,溫度不可低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