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耳峽遊覽區

佛耳峽遊覽區

佛耳峽遊覽區是一個以奇峰秀石為主的峽谷景區,素以奇峰異石、山重水複而著名,給遊客以夏觀“水瀑仙境”、冬賞“冰瀑銀山”的別樣風景。主要景點有:七彩瀑、水上樂園、聖人瀑、吊橋、登山索道、金龜望月、浮屠峰、佛珠石、迎賓峰、大石壁、佛耳峽步道、 三戒門、佛耳潭、佛耳瀑、佛憩亭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耳峽遊覽區
  • 步道全長:2公里
  • 特點:以雄奇險幽而著稱
  • 索道全長:1000米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遊覽的是青天河佛耳峽遊覽區。佛耳峽遊覽區是一個以奇峰秀石為主的峽谷景區,素以奇峰異石、山重水複而著名,給遊客以夏觀“水瀑仙境”、冬賞“冰瀑銀山”的別樣風景。主要景點有:七彩瀑、水上樂園、聖人瀑、吊橋、登山索道、金龜望月、浮屠峰、佛珠石、迎賓峰、大石壁、佛耳峽步道、 三戒門、佛耳潭、佛耳瀑、佛憩亭等。
水上樂園 園內水面寬闊,嵐影波煙,山水相映,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盪竹排、木船、鴨船、水上腳踏車、水上三輪車戲水其間,聖人瀑飛流直下,令人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佛耳峽至靳家嶺登山索道 佛耳峽至靳家嶺登山索道,全長886.6米,高差475米,角度44.6°,登山索道兼具遊覽和交通雙功能,為各種層次的遊客提供了新的遊覽途徑,使老者登高觀景成為可能,也滿足了追求現代旅遊節奏的需求,使時間緊迫的遊客能在最短時間內遊覽儘可能多的風景。乘坐登山索道,在悠揚的音樂聲中沿山勢緩緩而上,佛耳峽、觀音峽勝境便逐漸盡收眼底,東遙峭壁如削,南瞰山水一色,西眺丹水蜿蜒,北視群峰千疊。真可謂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索道的動與山石的靜形成了顯明對比,動靜結合,變幻萬千。抵達山巔,在探尋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可以盡情飽覽靳家嶺一年四季的無限風光。
浮屠峰 浮屠,即佛塔之意,該峰因外形酷似石柱寶塔而得名。 兩峰之間的這塊懸空巨石,上刻有一倒立的“緣”字,暗含人到緣到,緣到福到之意。 浮屠峰上流下的水打到夾在兩峰之間的懸空佛珠石上,水花四濺,在陽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此景為“佛珠開光”。
無隙石壁 佛屠峰左側有一高約10餘米,長達50-60米,面積在600多平方米的石壁,壁面光滑如磨,連一條裂縫也沒有,宛如大山的底座,實屬罕見,人稱“無隙石壁”,壁上有原文化部長王蒙到此後題寫的“仙界人間”。下邊有一山泉,名為“智慧泉”。據說喝了“智慧泉”水可使你聰明伶俐,開啟你的智慧。
佛耳峽步道 步道全長1700餘米,共有台階2786個、82個彎,步道兩側植被茂密,樹木繁多。灌木主要有:黃櫨、山皂角、黃荊、山榆、照山白、繡線菊、酸棗、連翹、葛根等,草木植物有白草、頭號得草等,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佛耳峽步道以雄奇險幽而著稱。登山觀景,曲徑通幽,一彎一景,步隨景移,變換萬千,人往高處走,季節變換稠,一天覽四季,陽春,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絢麗似錦;盛夏,山嵐繚繞,雲濤陣陣,尉為壯觀;金秋,紅葉如火,山果飄香,惹人陶醉;隆冬,群峰披素,霧松冰掛,別具情趣。行到中段,視野豁然開朗,周圍群山環抱,森林涌綠,峰巒疊翠,雲霧飄渺,萬紫千紅、百鳥齊鳴,可觀四周林海、花海、雲海之奇觀。抵達靳家嶺,千仞絕壁,雄為壯觀,是攀岩比賽的最佳選擇地。佛耳峽步道遮天蔽日,由於植被茂盛,氧離子含量多,是喧鬧城市的7-8倍,登佛耳峽步道,吸新鮮氧氣,採摘野果、野菜,像鳥一樣沐浴森林,是人不思歸、鳥不思飛的幸福樂園。
三戒門 走到這裡,仿佛已走到了山谷盡頭,但踏水而過,繼續前行,則眼前豁然開朗,又是一片嶄新的天地。“三戒門”象徵著儒家、佛家和道家的禁戒之門,水中的三組蓮花汀步,分別代表佛、道、儒,大蓮台上面分刻:佛,“戒貪”、 “戒嗔” 、“戒痴”;道,“戒甚”、“戒奢”、“戒泰”;儒,“戒色”、“戒斗”、“戒得”。
佛憩亭、佛耳瀑、佛耳崖、佛耳潭 我們看到的這個水潭因為形似佛耳故名“佛耳潭”,水潭由洪水沖刷而成,但奇怪的是無論春夏秋冬,這個水潭從來沒有乾涸過,充滿了原始神奇的魅力。沿著佛耳潭繼續前走,前面兩座山峰形似威風凜凜的大將軍,人稱“天將峰”。
傳說每年的臘月三十日,是天宮諸神奉玉皇大帝的御旨,到人間巡撿善惡的日子。諸神要把巡查結果,稟報玉帝,好在新的一年裡,抑惡揚善,教化萬物。
是日,西天古佛出了南天門,駕著祥雲巡視人間,但見香火燎燒,且聞爆竹震耳,好一派繁榮景象。古佛心細入微,按了按雲頭,用鼻子嗅了嗅,從人間的煙火中,他嗅出了四種景像:一是帝王官宦之家,珍饈玉饌,酒肉朱門,山珍海味,食不厭精,爆竹放的驚天響,把新年粉飾得歌舞昇平;二是殷實之家,雖無山珍海味,雞鴨魚肉也還豐盛;三是勞作困苦之家,勞累一年,所收無幾,割上一斤、半斤五花肉,給兒子買頂氈帽,給女兒扯根紅頭繩,再賒三個炮仗放了,沖沖穢氣,也算過一年;四是生活在最底層的窮苦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體,天災人禍壓得他們伸不直腰,過年對他們來說是過“鬼門關”。因此,家中毫無一點菸火氣味。
“不好!”西天古佛正在品味人間民生百味,突然透過雲層,看到兩個花甲夫婦正把兩條繩索向房樑上搭。老夫婦腳踩了凳子,把脖子伸向繩套,西天古佛忙把袍袖一揮,“撲”地一聲,老年夫婦便雙雙從凳了上摔了下來,坐在地上,嘆道:“哎,老天爺,人窮了放屁也砸腳後根。活了一輩子只知道活著難,誰知道死比活更難?!老夫婦互相挽扶了,還要往凳子上攀,西天古佛忙化了人形,變作一尊胖大和尚,將二位老人拉了,連連叫道:“施主慢來,施主慢來,明天就是新春佳節,二位施主不去與兒女們團聚,尋此短見作甚?”
老年夫婦把頭搖了又搖:“佛爺何必多事,讓我們夫婦一了百了,隨先人去吧,也算佛爺做了一件善事,渡我們脫離了苦海!”
“施主,”佛爺道:“施主縱死,也要死得一清二白,似這等糊糊塗塗死去,豈能瞑目?”
“哎,一言難盡呀!”老夫婦嘆了口氣,慢慢講起了老夫婦的遭遇。
老夫婦乃癸城鎮人氏,生有二男二女。秦皇無道,瑤役繁重,民不聊生。為躲避瑤役,老夫婦領著一雙子女來至在這深山老林,本打算在這天高皇帝遠的山中開荒種地,靠勤勞的雙手,辛勤勞作,打點糧食,過幾年舒心日子,有誰知一進山就落入了一夥山賊手中。山賊看老漢的大女兒長得如花似玉,先行將老漢的女兒霸占了。老漢的大兒子稍有不滿,便被山賊打入地牢,折磨得九死一生,活活地致殘了。人禍未靖,天災繼來。前兩年不知從何處飛來一隻鱷魚精,長可數丈,奇醜無比,一張尖嘴又長又大,張開來,血盆一樣,嚇得人魂飛魄散。鱷魚精椎體前凹,尾長而扁,四肢前長後短,趾間有蹼,既能爬行,又能游泳,力大無窮,遠遠近近未有能降伏得它,成為當地一霸。它嗜血成性,過往的馬邦山樵盡皆吃了,這還不算,還要強迫附近村寨,每年向它供奉一雙童男童女。原來鱷魚精的喉中有一癢刺,奇癢難支,於是吃飲之後就張開巨口,讓童男童女為它搔癢骨,搔舒服了,它就靜靜地睡去,搔不舒服,就將童男童女吃掉。去年初一,老漢的小兒小女,被作為祭品送給鱷魚精,已屆一年,明天老漢的小兒小女就要成為鱷魚精口中之物。可憐老夫婦兩雙兒女,皆遭禍害,走投無路,只得去尋短見。
西天古佛聽了,義憤填膺,便坐在山石上作法,不一會,閆王帶著鬼判悄然古佛面前。閆王鬼判查了這伙山賊陽壽,報與古佛:這伙山賊陽壽已盡,應入虎口而亡。古佛當下叫道:“山神何在?著山中君火速剿滅山賊。"不一會,山中的餓虎皆皆飛奔而至,俯伏在古佛腳下。古佛袍袖一揮,虎如添翼,飛闖山賊營寨,將殺豬宰羊的山賊盡皆吞入虎口,山賊霸占的民女,關押的山民盡皆放歸還家。
古佛又念咒作法,請來兩尊天將,飛至丹河捉拿鱷魚精。這鱷魚精也修了數百年,修煉了些許法術。兩尊天將與鱷魚精大戰五百回合仍不分勝負。古佛嘆道:“阿彌佗佛,老納本不願開殺戒,看來是不行了。”遂由兩尊天將帶領來到丹河之畔。那鱷魚精聞聽西天古佛親來捉拿,駕了土遁,倉慌而逃。古佛駕雲念念有詞,正當鱷魚精竄出地面時,喊了一聲“定!”鱷魚精便牢牢地定在山上,化成一座山峰,這就是鱷魚峰。
山區的百姓聞聽西天古佛救了老漢的兒女,殺了山賊又將鱷魚精化為山石,紛紛前來控訴山賊和鱷魚精的罪狀,古佛便問道:“既然山賊如此可惡,爾等怎不報告官府儘早捉拿?”
山民答道:“天高皇帝遠,誰能管得這深山老林里的事!”
古佛又道:“從此之後,山 民有求盡找老衲如何?”
山民答道:“佛爺位在九重,我等人微言輕,如何到達天庭?"
“既然如此”,古佛便道:“老衲留一信物”。說著袍袖一揮,古佛的耳朵便齊整整割掉,放在地上:“今後無論何人有難,只要站在老衲耳邊禱告一番,老衲自會為爾等排擾解難”。古佛轉而對兩位天將言道:“兩位天將也留下幫助人間除惡揚善如何?”兩位天將點頭依了,古佛便駕了祥雲,到他處巡查。
西天古佛放在地上的佛耳就是今天的佛耳潭。兩位天將就是佛耳潭不遠兩座天將峰。數千年來,人們無論有了任何困難,只要站在佛耳潭邊禱告一番,就保你心想事成。你要是受了壞人的欺詐,古佛自會派兩位天將幫你拿妖捉怪。
在佛耳潭上面的瀑布,就是“佛耳瀑”,泉水依山壁落下,喻意“高山流水”,象徵佛祖聽到瀑水美妙的聲音,如痴如醉,於是留耳於此,以聆聽天地之聲,滋養佛性。旁邊的亭子,叫做“佛憩亭”,供遊人駐足觀景休憩。亭內安置有揚聲器,用於播放輕緩佛教音樂和山水輕音樂,供遊人休憩,聆聽佛音,感悟佛理,淨化心靈,立地成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