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梨村

佛梨村

佛梨村位於四川省長寧縣開佛鄉川南佛教名山佛來山西北麓,因盛產佛來山梨子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佛梨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8平方公里
  • 人口:1729人
  • 戶數:496戶
村情簡介,經濟發展,文化旅遊,新村風貌,社會事業,

村情簡介

該村山清水秀,綠樹環繞,幅員面積8平方公里,轄10個社,496戶,1729人,南距長寧縣城8公里,西距江(安)長(寧)高等級公路3.5公里。過去,因為淯江河的阻隔,“山坡路陡黎明起,挑擔趕集候船渡”,信息閉塞,觀念落後,村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1世紀初,開佛大橋建成通車,該村開始步入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車道。佛梨村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走出了一條以果興村、以旅強村的現代生態文明和諧新村發展的新路子。

經濟發展

佛梨,在佛來山有著上千年的種植歷史,本地特產黃皮梨果實脆嫩化渣,果味香甜可口,深受消費者喜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佛來山梨子市場前景看好。村民們憑藉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優勢,依託老梨園,啟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工程。幾年下來,廣大村民通過選地、開墾、種苗,成片乾田、坡地退出糧油種植,引進六月雪、黃花梨、黃金梨等新品種,新建早、中、晚熟品種配套的多種水果生產基地5000餘畝,形成了以甜梨為主導的“一村一品”生產格局。在梨園和“農家樂”比較集中的中上部區域,農戶已基本退出了糧食種植而專心經營非糧產業。同時,通過嫁接改良,引進翠冠梨、清香梨等高產優質品種,實現“佛梨”品牌第二次創新;通過錯位發展,培育多品種和不同生長成熟期的果品,進一步搭配桃、李、櫻桃、桂花等多種水果花卉,努力朝著四季花果飄香的目標邁進。隨著新定植梨樹的逐步投產,村民們積極實施標準化生產,常年梨子套袋1000餘畝,施用有機肥,病蟲實行綜合防治。梨子註冊“佛梨”牌商標,打造生態型綠色食品。2002年開佛鄉被列為全國農業(臍橙、甜梨)標準化示範鄉,2004年取得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無公害農產品品牌認證,2006年又被四川省農業廳列為IPM示範區。組建佛梨村甜梨協會,使水果銷往大市場。通過幾年發展,該村現已成為遠近聞名、以梨為主的水果產業特色村,年產甜梨達3800噸,果農種果收入600餘萬元,戶平水果單項收入7200元。

文化旅遊

佛來山得天獨厚的農業生態和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2003年,縣政府編制完成了《佛來山旅遊區發展規劃》,並於同年成功創建為國家AA級旅遊區。為了唱響佛來山文化、打造佛來山旅遊,從2002年起,連年舉辦了“梨花節”、“品果節”。春花怒放,遊客沉醉;果實飄香,貴賓嘗鮮。來自縣內外的客人們在朝山拜佛、賞花嘗鮮、吟詩作畫、踏青攝影的同時,免不了在農家庭院休閒娛樂、品嘗佳肴。這樣,以“吃農家飯”為主要服務內容的“農家樂”應運而生。客人們玩了、吃了,最後還買走了櫻桃、香桃、甜梨等水果。以30餘家“農家樂”為視窗,常年有幾十名村民在“農家樂”幫工,村民為“農家樂”訂單種植糧食、蔬菜、水果和養殖畜禽,使農產品大多實現就地銷售增值。與此同時,成立了佛來山佛教文化協會,並由縣內部分民營企業家聯合組建了佛來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2004年5月佛來山西明禪寺重建工程奠基,至2006年底已投入1200餘萬元恢復重建了山門殿、大雄寶殿、普賢殿、牌樓、鐘樓等佛教文化設施,並正在規劃建設觀音殿和遊人接待中心。由此,山頂佛教文化與山腰農業生態輝映成趣、相得益彰,共同撐起了佛來山現代農業與鄉村旅遊的一片藍天。如今,開辦“農家樂”的農戶常年收入七八萬元,最多的如村民代光付年收入達20萬元以上。佛來山旅遊區常年接待觀光遊客1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50萬元。“游佛教名山,觀千年古樹,賞萬畝梨花,品四季鮮果”的生態旅遊休閒觀光農業村初具雛形。

新村風貌

為了打造富有特色的川南農村風貌,淨化“農家樂”環境,佛梨村民紛紛行動起來,以“生態文明村”建設為載體,大力實施建池、建家、建園、建路和改房、改廚、改圈、改廁、改壩“四建五改”,實行山、水、田、林、路、房綜合治理。該村先後建成山坪塘5口,整治水庫1座,精修水渠10公里,建設蓄水池24口,紅層找水打井88眼,建沼氣池208口,修建提灌站1座,荒山造林1000畝。在構建四通八達路網的基礎上,佛梨村實施農村電網改造,戶戶通電用電,正準備進行高水準的第二次農村電氣化改造。全村70%以上的村民建起了樓房或磚瓦房,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有近一半的村民戶實施了川南民居式風貌改造。在公路兩旁、農戶庭院、入戶道路實施綠化工程,在遊客集散地建設旅遊廁所,並在適宜的位置設定垃圾箱(桶),收集的垃圾實行集中填埋。如今,全村道路平整暢通,飲水衛生安全,公共場所乾淨整潔,鮮花常開,綠樹擁翠,民眾生活習慣良好,人居環境和接待環境明顯改觀,呈現出清風撲面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適齡兒童全部入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村辦公場地300平方米,村民文化活動室有圖書1000冊,人口政策生育率達94%,文明家庭戶95%以上,農村低保應保盡保,平安村社創建達標,幹群關係融洽,家庭關係和睦,家族關係協調,人際關係和諧。 面向未來,全村幹部民眾正滿懷豪情,決心沐浴著改革發展的春風,著力推進“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和“省級綠化示範村”創建工程。通過整合優勢資源,捆綁項目資金,大力實施生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景區旅遊開發,以高效綠色農業模式打造萬畝甜梨、萬隻白鵝基地,以鄉村游模式打造“生態農家”,構建基地與公司互動、農家樂農戶與一般農戶“1+1”或“1+2”合作的良性發展機制,從而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加快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生態文明氣息的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