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頓·克里克
- 外文名: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 出生地:英格蘭
- 出生日期:1916年6月8日
- 逝世日期:2004年7月28日
- 職業:科學家
- 主要成就:46歲時獲諾貝爾醫學獎
佛朗西斯·克里克一般指本詞條
其中她所拍攝的DNA晶體衍射圖片“照片51號”,以及關於此物質的相關數據,是詹姆斯·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解出DNA結構的關鍵線索。此後她也領導了關於菸草花葉病毒...
中心法則(英語:genetic central dogma),又譯成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教條(英語: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於1958年[1]提出,並...
其在倫敦國王學院期間解開了DNA分子結構,以及一些相關研究,使其與佛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共同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國王大學的同事羅莎...
嚴格的說,DNA是由兩條單鏈像葡萄藤那樣相互盤繞成雙螺旋形,根據螺旋的不同分為A型DNA,B型DNA和Z型DNA,詹姆斯·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所發現的雙螺旋,是稱為...
按照英國生物物理學家佛朗西斯·克里克的假設,tRNA是一種“適配”分子,介導mRNA序列上密碼子的識別,並且翻譯成相應的胺基酸。1962年,佛朗西斯·克里克因提出去氧...
在tRNA被發現以前,佛朗西斯·克里克就假設有種可以將RNA訊息轉換成蛋白質訊息的適配分子存在。1960年代早期,亞歷山大·里奇、唐納德·卡斯帕爾等生物學家開始研究tRNA...
1950年代,詹姆斯·沃森、佛朗西斯·克里克、羅莎琳·富蘭克林和莫里斯·威爾金斯共同參與解析了DNA雙螺旋結構,並提出DNA與遺傳信息傳遞之間的關係。 [1] ...
嚴格的說,DNA是由兩條單鏈像葡萄藤那樣相互盤繞成雙螺旋形,根據螺旋的不同分為A型DNA,B型DNA和Z型DNA,詹姆斯·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所發現的雙螺旋,是稱為...
直到1953年,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詹姆斯·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佛朗西斯·克里克在實驗中證實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進一步證明了DNA就是控制生物遺傳的關鍵物質。...
2004年——英國物理學家佛朗西斯·克里克逝世。2005年——中國著名的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程思遠逝世。2008年——原國家測繪總局局長李廷贊逝世。...
神經科學家佛朗西斯·克里克認為因為屏狀體與大腦皮層多個區域有雙向連線,所以可能在意識的產生中有重要作用。詞條標籤: 自然 圖集 屏狀體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
1953年,詹姆斯·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基於羅莎琳·富蘭克林及莫里斯·威爾金斯的研究,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到了1961年,方斯華·賈克柏與賈克·莫諾,提出了一個...
與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為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諾貝爾(Nobel Prize)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John Chambers, Cisco主席和執行總裁(CEO)...
1961年 他與佛朗西斯·克里克通過克里克-布倫納實驗解釋了蛋白質翻譯的三元碼,發現了移碼突變。這個發現提供了遺傳密碼前期解釋。之後他專注於秀麗隱桿線蟲的研究。...
2009年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的雅各布斯音樂學院(...與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為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諾貝爾(Nobel Prize)生理學...
《核酸的分子結構:去氧核糖核酸之構造》(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為詹姆斯·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所發表...
1916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國物理學家、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1921年——蘇哈托,印尼前總統。1938年——李柱銘,香港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