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佛山民俗》的主要內容包括七個部分,分別是:第一章生產商貿民俗;第二章民間消費習俗;第三章民間信仰習俗;第四章歲時節令習俗;第五章人生禮俗;第六章特殊風俗;第七章附錄等。
基本介紹
- 書名: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佛山民俗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 頁數:408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世界圖書
- 作者:余婉韶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050787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引 言
第一章生產商貿民俗
一行業
二市商經濟民俗
三其他市商民俗
四農業生產習俗
五行業勞動歌謠
第二章民間消費習俗
一佛山民間服飾
二多姿多彩的食俗
三佛山民間居住習俗
四出行
第三章民間信仰習俗
一地方保護神崇拜
二行業祖師崇拜
三佛山民間封奉的人神
四神誕廟會之燒炮與搶花炮
五神誕廟會之神功戲
六神誕廟會的八音鑼鼓櫃
七民間建塔民俗
第四章歲時節令習俗
一節 日
二鄉、村慶
第五章人生禮俗
一誕生禮
二命名
三彌月
四開丁禮
五開筆與開學
六結婚禮
七特殊婚俗
九喪葬禮
第六章特殊風俗
一鄉飲俗
二 自梳女風俗
三水上居民風俗
第七章附錄
一民間娛樂習俗
二佛山楹聯與燈謎習俗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民俗資源是我國文化資源最有特色、最有開發價值的人文資本之一,它內容豐富、門類齊全、地域覆蓋面廣、地方色彩濃郁、人文特點鮮明。保護民俗文化資源,讓民間文化中的精華,民眾習俗中的良俗得以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和嶺南文化的精粹得以弘揚,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佛山是一個有著近2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城,民俗事象異彩紛呈,流傳廣泛,有強大的吸引力。同時,佛山民俗資源根基深厚,輻射力強,在嶺南民俗文化中具有較典型的代表性,可供開發的資源豐富,開發的效果好,效益高。禪城區孔廟的孔子誕辰民俗會,南海區西樵黃飛鴻紀念館,黃飛鴻黃岐中聯基地,樂安花燈會,順德區大良鎮、龍江鎮的中秋、元宵民俗盛會,陳村花博園,三水區荷花世界等,都是近年以本地區傳統習俗特色開發的,並已成為影響大、效果好的民俗文化項目。因此,對民俗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有利於先進文化建設,提升地域文化魅力和文化競爭力;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倡導精神文明,有利於增強人民民眾的凝聚力,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提倡優秀的民俗文化,移風易俗,有利於倡導社會新風尚;保護和開發民俗文化,有利於豐富人民民眾文化生活;開發民俗文化資源,讓世界人民深入了解佛山,欣賞佛山;留住佛山的記憶,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與繁榮。
本書的編寫與出版,得到佛山市各級政府文化部門、廣大文化工作者、攝影愛好者、民間文化志願者,以及眾多熱心民眾的鼎力支持和幫助,凝聚著集體的智慧和心血。得到廣東省非物質文化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席吳世楓、廣東省民族文化研究會劉志文會長、佛山市博物館副館長、市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關宏主任對書稿認真審閱,對其中的章節作了修改、增刪和定稿;佛山市博物館程宜同志擔負了大量而艱巨的總校工作,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在此,特致以衷心的感謝!同時,渴望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提出批評和建議。
編者
2010年3月
序言
總序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代口耳相傳且經過歲月的篩選存留下來的瑰寶,是祖先千百年來積累的智慧結晶和精神財富,是留給我們的珍貴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是無形的、活態流變性的,它始終鮮活生動地傳遞著、見證著歷史文化,可謂:“一脈文心傳萬代,千古不絕是真魂。”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如今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面臨著消失或喪失多樣性的嚴重威脅。佛山也不例外,我們必須面對這種緊迫性、重視保護傳統文化多樣性、民族化、本土化,加倍珍惜其文化價值,搶救、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的精神價值,這是時代賦予我們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由以往的單項選擇性項目保護逐步走上全國整體性、系統性的全面保護階段”。⑦在歷史上有著繁榮、豐厚多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佛山,非遺保護工作也緊跟國家與省的戰略步伐,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而在這個長期、浩大又複雜的文化傳承系統工程中,理論建設是非遺整體保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我市經過普查、整理、申報的諸項工作,已經編撰出版圖文並茂、收人19項省級及以上名錄的《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以及對佛山民俗歸納較全的《佛山民俗文化》,傳統美術專項集《佛山剪紙》、《佛山木版年畫》,進人嶺南文庫的通俗讀本有《佛山秋色藝術》、《龍舟歌》、《石灣公仔》、《南音》等“非遺”類書籍。其知識性與普及性,無疑增強了“非遺”的傳播力度。但鑒於我市豐富厚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內容複雜,各有側重,有跨學科、跨領域的文化特徵與知識屬性。因此,我們編撰了這套《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叢書組成是每單個項目獨立成書,目的是要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做進一步詳盡的記載與一定的理論提升,主要立足的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內容,包括歷史淵源、創作及製作等行為過程、傳承活動、發展現狀等比較詳盡的描述,包括過程的動態細節。有的項目也對它的綜合性、時空性、周期性等特徵進行了分析論述。這套叢書的產生是經過更加深入的田野調查,走訪項目的原生地與不同年齡的傳承人,運用錄音、攝影、攝像等手段獲得的資料,這種真實的記錄具有可信性與保存價值,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土”味。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首先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是怎樣的”,力爭通過這套叢書對許多項目真實面目及內部結構有個清晰地認知,廣泛營造整個社會的保護氛圍,鼓勵傳承人群的創作靈感與傳承熱情,激發更多人們的文化自覺和參與意識,提高青少年熱愛祖國與民族文化的精神境界。同時注重夯實理論建設中的基礎部分,期待著逐漸將理論推向深入,不斷上升到更高層面的理論研究,避免盲目性的、甚至是破壞性的“保護”。最終實現凝聚傳統精神、推進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產業、保存文化多元性的具體實踐。逐步地走向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合理化的軌道。在認識中繼承,在繼承中利用,在利用中發展。
普查中得知,佛山非物質文化資源極其豐厚,這套叢書的形成將是一個系統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逐步將我市重要的“非遺”項目進行專項收集、整理、彙編成冊逐本推出。目前本套書籍的作者多數是來自第一線的“非遺”保護專家和工作者,隨著保護的深人和理論的提升,期待著有更多的學者和專家加入作者的行列。更加以平等、寬鬆、和諧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術與編輯相統一的氛圍中,以面向未來的視野,推進撰寫、編輯和出版工作。
這種歷史資源不可複製的獨特性與時代文化胸懷寬廣的創新緊緊聯繫在一起,是一個城市不可多得的軟實力,是增添城市魅力的重要方式。相信這套叢書的出版,將為佛山塑造文化品格、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詩意棲居”的精神魅力,即在智慧佛山的建設中做一個堅實的基礎工作。
這套叢書的編撰過程中,得到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吳世楓、楊明敬、蘇章鴻等專家的悉心指導,得到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專家們的有力支持,市民俗攝影家協會的熱心供稿,在此一併表示深深的感謝。
儘管我們做出很大努力,但是在編輯過程中仍然會有疏漏和錯誤,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編撰委員會
二○一三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