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佛山年俗

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佛山年俗

《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佛山年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章佛山年俗概述;第二章內容構成與其涵義;第三章“佛山年俗”的文化傳承;第四章推進保護和傳承春節年俗,通過每章詳細的描述讓人們更加了解佛山年俗。

基本介紹

  • 書名: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 頁數:146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世界圖書
  • 作者:關宏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05336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佛山年俗》由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簡介

關宏,女,滿族,1962年出生於北京,成長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曾任建築力學講師,報紙副刊編輯,雜誌總編輯,現為佛山市民眾藝術館館長助理。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過長篇小說《找北撞南》。微型小說集《兩條珍貴的白魚》。作品散見於《中華散文》、《人民日報·大地》、《青年文摘》、《作品》、《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羊城晚報·花地》等報刊雜誌,開設過報刊專欄。

圖書目錄

總序
第一章佛山年俗概述
第一節祭祀起源之說
第二節漢《太初曆》歲首確定和春節得名
第三節歷史逐漸形成且傳承至今的佛山年俗
一中原與南越融合的民俗
二佛山年俗活動日程
第二章內容構成與其涵義
第一節衣食住行的內容及其涵義
一新年新面貌——穿新衣
二歡喜購物——準備年貨
三迎春清潔——開家務、洗邋遢
四光鮮門楣——上揮春
五賀歲陶塑藝術品——吉祥生肖
六奼紫嫣紅逛花市——行花街
七年俗符號——金桔與門庭廳堂置花
八祈祝來年好運——責米瓮(壓米缸)
九滾油盛開富貴花——開油鑊
十妙趣橫生的傳說儀式——老鼠嫁女
十一喜慶煎品——特色煎堆
十二吉祥安康——團圓年飯
十三驅懶求勤——賣懶,唱《賣懶歌》
十四隆重除歲——迎神賀新燃爆竹
十五辭舊迎新——熬夜守歲
十六求貴鄉俗——買發財大蜆(顯)
十七喜食佳果——高尚檳榔
十八步步高升——食年糕
十九不與他人分享——佛山九層糕
二十火中抓銀——必備紅瓜子
二十一不可或缺的禮節——新春拜年
二十二孩子的喜悅收穫——派“利是”
二十三新年的虔誠——初一齋戒
二十四預祝豐收——初一“飲春酒”
二十五春天的清香——初二“飲春茗”
二十六新年吉兆——開年飯
二十七象徵圓滿——人日、元宵吃湯圓
二十八初一禁忌——謹慎行事
二十九蔬菜的寓意——擺“春盤”
三十舞動吉祥——醒獅賀歲
三十一新歲特色歌——唱賀歲龍舟
三十二盡興走街——遊春俗
三十三初二慶喜——開年儀式
三十四慈善之舉——初二放生
三十五開門吉日——初二“頭榪”
三十六 “難吃”的美味——食“無情雞”
三十七贈與是福——互贈蛋糕俗
三十八娘家的團聚——初二女兒回家
三十九初三不拜年——謹防“赤口”
四十新嫁娘的禮節——初四“行銀路”
四十一祈望高中——喝及第粥
四十二元宵宴請——開燈酒
第二節祭神祈福的內容及其涵義
一迎新除舊的祭祀——祭灶
二擦掉灶神備忘錄——掃屋撣塵
三納善避邪——迎春鬥神
鬥神之一:神荼、鬱壘,也稱茶與壘,冥神、
鬥神
鬥神之二:鐘馗,亦稱終葵、鐘葵。冥神、
鬥神
鬥神之三:尉遲恭、秦叔寶。人神、鬥神
鬥神之四:文官鬥神與祈福鬥神
鬥神之五:寒山拾得和合二仙鬥神
四除夕重典——祭神祭祖
五新春納財——開財門接財神
六初一的祈望——行祖廟、拜北帝、燒頭柱香
七與神攀親——初一、十五“上契”
八古鎮舊俗——北帝行宮祭拜
九各區春俗——游神祭拜
十人日節——人類起源的日子
十一初九的燈會——樂安花燈會習俗
十二天官賜福——正月十五天官誕日
十三祈喜添丁——元宵燈節與花燈會
十四盛大廟會——順德龍江正月十五民俗節
十五春情萌動——元宵踏青
十六生財求子——生菜(財)會
十七通濟惠人——正月十六“行通濟”
十八富麗大戲——祖廟萬福台演戲酬神習俗
第三章 “佛山年俗”的文化傳承
第一節折射嶺南文化發展過程
第二節民俗與傳統思想
一泛宗教、多神論情結
二敬祖先、重倫理情結
三 “天人合一”的生命意義
第三節實用性、開放性和地域審美觀
第四節年俗囊括了大量的民間藝術
一民間文學
二傳統美術與技藝
三傳統說唱曲藝及戲劇
四傳統音樂及舞蹈
第五節佛山年俗保護與傳承現狀
一群體性習俗的傳承與發展
二藝術項目的傳承與發展
三傳統衍生的新習俗
第四章推進保護和傳承春節年俗
第一節利用和開發好這個文化繼承與傳播的重要載體
第二節建立春節習俗良好生態環境
第三節推進經濟發展,促進城市個性化和名城建設
一促進旅遊業更加豐富多彩
二推動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
第四節促進城市個性化建設和名城建設
後記
參考書籍或資料

後記

筆者在著重記錄佛山年俗的同時,間中也有與南北春節習俗的橫向比較,並進行了關於春節內容與意義上歷史縱深的淺探。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流變性,如今,純粹傳統的民間習俗隨著社會變化、時代推進逐漸加入新民俗,舊有的內容有些淡而化之,有些則在不斷強化,勢必導致過去的民俗內容和含義有所演變,增加、刪減或內涵意義的重新審視。比如春節的拜年俗,由原來隆重的由上到下、由族內到族外的由近及遠的見面拜賀,過渡到寄信、寄賀年卡、打電話、發簡訊以致網際網路上的恭賀,幾分鐘、甚至更短時間即完成一個禮節,形式有一兩句話,一篇短章、所謂現代術語的“段子”,一張或幾張圖片、網路賀年卡、網路專題錄像片等,成為大眾間流傳的新風尚,新民俗。
在《佛山年俗》的成書過程中得到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佛山市民俗專家們的幫助指導,尤其是得到了楊明敬、吳世楓、蘇章鴻和余婉韶等老師的指導,有些佛山春節習俗是聽余婉韶老師口述得來。許多春節圖片包含著我的同事、“非遺”工作者田野調研的艱辛和汗水,同時也得到了市民俗攝影協會的攝影家們的大力支持。筆者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謝!
關宏

序言

源遠流長——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
總序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代口耳相傳且經過歲月的篩選存留下來的瑰寶,是祖先千百年來積累的智慧結晶和精神財富,是留給我們的珍貴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是無形的、活態流變性的,它始終鮮活生動地傳遞著、見證著歷史文化,可謂:“一脈文心傳萬代,千古不絕是真魂。”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如今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面臨著消失或喪失多樣性的嚴重威脅。佛山也不例外,我們必須面對這種緊迫性、重視保護傳統文化多樣性、民族化、本土化,加倍珍惜其文化價值,搶救、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的精神價值,這是時代賦予我們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由以往的單項選擇性項目保護逐步走上全國整體性、系統性的全面保護階段”。⑦在歷史上有著繁榮、豐厚多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佛山,非遺保護工作也緊跟國家與省的戰略步伐,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而在這個長期、浩大又複雜的文化傳承系統工程中,理論建設是非遺整體保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我市經過普查、整理、申報的諸項工作,已經編撰出版圖文並茂、收人19項省級及以上名錄的《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以及對佛山民俗歸納較全的《佛山民俗文化》,傳統美術專項集《佛山剪紙》、《佛山木版年畫》,進人嶺南文庫的通俗讀本有《佛山秋色藝術》、《龍舟歌》、《石灣公仔》、《南音》等“非遺”類書籍。其知識性與普及性,無疑增強了“非遺”的傳播力度。但鑒於我市豐富厚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內容複雜,各有側重,有跨學科、跨領域的文化特徵與知識屬性。因此,我們編撰了這套《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叢書組成是每單個項目獨立成書,目的是要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做進一步詳盡的記載與一定的理論提升,主要立足的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內容,包括歷史淵源、創作及製作等行為過程、傳承活動、發展現狀等比較詳盡的描述,包括過程的動態細節。有的項目也對它的綜合性、時空性、周期性等特徵進行了分析論述。這套叢書的產生是經過更加深入的田野調查,走訪項目的原生地與不同年齡的傳承人,運用錄音、攝影、攝像等手段獲得的資料,這種真實的記錄具有可信性與保存價值,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土”味。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首先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是怎樣的”,力爭通過這套叢書對許多項目真實面目及內部結構有個清晰地認知,廣泛營造整個社會的保護氛圍,鼓勵傳承人群的創作靈感與傳承熱情,激發更多人們的文化自覺和參與意識,提高青少年熱愛祖國與民族文化的精神境界。同時注重夯實理論建設中的基礎部分,期待著逐漸將理論推向深入,不斷上升到更高層面的理論研究,避免盲目性的、甚至是破壞性的“保護”。最終實現凝聚傳統精神、推進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產業、保存文化多元性的具體實踐。逐步地走向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合理化的軌道。在認識中繼承,在繼承中利用,在利用中發展。
普查中得知,佛山非物質文化資源極其豐厚,這套叢書的形成將是一個系統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逐步將我市重要的“非遺”項目進行專項收集、整理、彙編成冊逐本推出。目前本套書籍的作者多數是來自第一線的“非遺”保護專家和工作者,隨著保護的深人和理論的提升,期待著有更多的學者和專家加入作者的行列。更加以平等、寬鬆、和諧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術與編輯相統一的氛圍中,以面向未來的視野,推進撰寫、編輯和出版工作。
這種歷史資源不可複製的獨特性與時代文化胸懷寬廣的創新緊緊聯繫在一起,是一個城市不可多得的軟實力,是增添城市魅力的重要方式。相信這套叢書的出版,將為佛山塑造文化品格、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詩意棲居”的精神魅力,即在智慧佛山的建設中做一個堅實的基礎工作。
這套叢書的編撰過程中,得到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吳世楓、楊明敬、蘇章鴻等專家的悉心指導,得到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專家們的有力支持,市民俗攝影家協會的熱心供稿,在此一併表示深深的感謝。
儘管我們做出很大努力,但是在編輯過程中仍然會有疏漏和錯誤,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編撰委員會
二○一三年三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