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人生三悟:放下·看破·自在

《佛家的人生三悟:放下·看破·自在》一書共分為三大篇,即第一篇:放下——心無煩惱幸福多;第二篇:看破——人生頓悟的又一種方式;第三篇:自在——安享快樂人生。《佛家的人生三悟:放下·看破·自在》通過佛家的經典故事和相關事例,來引導大家擯棄那些阻礙我們追求幸福的不良羈絆,告訴人們只有在無時無刻都樹立一種“提得起,放得下”的自在心態時,我們也會成為被一切美好所包圍的時代寵兒,也只有將生活中那些不足掛齒的瑣碎事情試著放下、學會看破時,我們才會真正獲得屬於我們自己的自在人生,此時的你,將會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基本介紹

  • 書名:佛家的人生三悟:放下•看破•自在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頁數:260頁
  • 開本:16
  • 定價:33.00
  • 作者:張鐵成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436185, 751043618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佛家的人生三悟:放下·看破·自在》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張鐵成,圖書出版專職作者,優秀的暢銷書策劃編輯人。對圖書市場的把握有著精準的敏銳力和獨特的文學意識。編著過多部優秀的暢銷圖書,例如《每天學點心理學》《心如蓮花》《哈佛家訓全書》等等。

圖書目錄

第一篇放下——心無煩惱幸福多
第一章欲望是累贅
貪為苦本
擁有的多不一定就是好
一切都是你的,一切都不是你的
誘惑面前少一點欲望
淡化利慾之心
克制欲望,方能修成正果
從容面對身外之名
與節儉的習慣為友
第二章人的最高智慧是放下
從觀念到行動
放下煩惱,就是快樂
放下壓力,心靈輕鬆
放下攀比,做回自己
放下悲傷,勇敢前行
偶而“不執著”一次
放下屠刀,為時不晚
付出只是自己的事兒
真正放下了,什麼也不用放棄
第三章懂得取捨。雨後自有晴空
捨去也是一種獲得
正確理解“舍”與“得”
鬆開握緊的手
放手是一劑靈丹妙藥
接受“失去”的智慧
贏了開心,輸了也快樂
結束即開始
學會惜福,生命只在呼吸之間
學會放輕鬆
第二篇看破——人生頓悟的又一種方式
第一章為煩惱索源
浮躁的社會:庸人自擾之
煩惱的根源:“貪嗔痴”
快樂的源泉:“戒定慧”
何處消傷心
不與生活生氣
永遠寬容他人
第二章看破求達觀
讓煩惱遠離
學會適時遺忘
鮮花也會開在荒地上
快樂需要開發
愛不是索取,而是奉獻
還內心一個清淨
閒暇之中也存幸福
獨處之時也有快樂
與人為善,與生活為友
第三章“破”我之見
換個角度看問題
不要自找磕絆
難得糊塗
退一步海闊天空
為何總為小事而難過
如果你簡單,世界就簡單
學會不在意
從何而來,復歸何處
佛不在別處,就在我們身邊
頓悟,一個新的開始
第三篇自在——安享快樂人生
第一章知足常樂,怡然自得
簡單生活,自在為先
心安是福,知足是樂
不要總被完美主義所累
平常心是一切幸福的前提
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架子,其實真的沒那么重要
信心是寶藏
尋找真正的禪心
超然一切,尋求真我
第二章境由心生。心亦造境
用自在之心改變命運
世上只有不快樂的心
天堂和地獄只是感覺
隨心而行,隨遇而安,一切隨緣
把每一天都看成是最晴朗的日子
真實的生活
善待每一天
回歸自然
第三章享受當下,明心見性
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一直勇往直前
生命在於途中
每個當下都是好機會
善惡有無之間
藝術的人生
智慧的人生
享福不忘造福
幸福在不遠處

序言

人生苦短,生老病死,愛恨離愁,得失毀譽,聲望地位……這一切無不在與我們打交道,也正是這一切,帶給了我們生活的壓力與苦惱。因為人生多苦,所以佛才來普度眾生。佛這個詞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悟者”,佛教的真正含義就是佛學,而對於佛學的理解,每個人的觀點大都不一樣。
其實,佛不是神而是人,正是宿世的因緣及個人的後天努力與才智才覺悟了;佛是平等者,主張廢除階級對立,倡言眾生平等,諸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就像當代天台宗高僧伎虛法師曾經諄諄告誡眾僧徒“看破,放下,自在”一樣的達觀與灑脫。
伎虛大師(1875—1963)是民國初年的佛教高僧,1925年,諦閒老和尚向伎虛傳天台宗第44代法卷,伎虛法師成為天台宗第44代傳人。伎虛法師中年出家,隨近代天台宗高僧諦閒法師修學,在興辦佛教教育,建設佛教道場方面有突出貢獻。他一生以“淨化社會,改善人心”為己任。他對門人說“不愁無廟,只愁無道”,說明他不重形式重實質的觀點。他對世間的生死苦樂、榮辱得失看得極淡薄。他把自己修學佛法的心得受用概括為“看破,放下,自在”六個字,言簡意深,親切感人。臨終前,大師向身邊四眾弟子講了這樣一番話:“人生如做戲,活著如是,死亦如是。現在我的戲演完了,該要煞戲了。”言畢,跏跌而坐,在一片誦經聲中,安詳舍報。
在人生這齣大戲中,其實我們多半不是個稱職的好演員。活著的時候,我們很少去思考生存的意義和價值,不懂得努力開發無窮的潛能(智慧),多做一些利人利己的事,只是在恍恍惚惚間,將大好的光陰浪擲。至於臨命終時,能夠坦然接受死亡,從容就死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正因如此,我們一世又一世地被生死擺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生命舞台上最不起眼的角色。
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富足了,但是生活的壓力大了,精神的需求也顯得匱乏了,內心的浮躁逐漸凸顯。於是,有人說“神馬都是浮雲”,讓它們飄去,我什麼都不在乎。也有人說人生如夢,夢裡的我卻淚如泉湧。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類似這些想法都是一種自我放縱,一種對自己的不負責與不尊重。人生短暫,生老病死即為常態,人生變幻莫測,喜怒哀樂亦為常態,只是這一切也需要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罷了。“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萬事只求半稱心”,坦然面對人生,淡薄地看待榮辱得失,從精神上領悟人生的真諦。
試問,在生活中我們是否也可以像天台宗伎虛法師告誡其弟子時的那樣,將生活中某些東西試著“看破,放下”,而後獲得“自在”的生活呢?
所謂“放下”,就是把生活中的一切煩惱都放下。佛說:一切煩惱來自雜念與妄執,能達到解脫自在,了無牽掛的境界,便是“放下”;所謂“看破”,就是看破紅塵。佛禪所指的“塵”,譯自梵語,意為污染,謂能污染人的真性。“塵”又與“境”同義,指外部一切感知的事物,並非真正的客觀實在,屬於虛妄的。所以紅塵又被指為虛幻的塵世間。看破紅塵,就是看透塵世的虛妄污濁,不與之同流合污,而做到達觀、灑脫;所謂“自在”,是指空寂無礙。不為三界生死所縛,心游空寂,名為自在。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生活不僅僅只是名利與聲望,或是地位的集合體,更是一種追求實現人生真正價值與積極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只要擁有了這種態度,你的生活將不再是一片苦海,等待你的將是另一片充滿陽光的新天地。
《佛家的人生三悟:放下·看破·自在》一書共分為三大篇,即第一篇:放下——心無煩惱幸福多;第二篇:看破——人生頓悟的又一種方式;第三篇:自在——安享快樂人生。本書通過佛家的經典故事和相關事例,來引導大家擯棄那些阻礙我們追求幸福的不良羈絆,告訴人們只有在無時無刻都樹立一種“提得起,放得下”的自在心態時,我們也會成為被一切美好所包圍的時代寵兒,也只有將生活中那些不足掛齒的瑣碎事情試著放下、學會看破時,我們才會真正獲得屬於我們自己的自在人生,此時的你,將會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