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功特彆強調對心性的修煉,功法則以禪修為代表。在對氣功流派進行對比時常有這樣的特點總結:"儒家執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所以,"空"字集中體現了佛家功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家功
- 代表:禪修
- 特點:儒家執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
- 集中體現:空
- 要求:結跏趺坐
- 打坐方式:吉樣式和降魔式
要求結跏趺坐,打坐方式,功法階段,修禪方法的特點,觀練薰修,天台宗,禪宗,密宗,淨土宗,
要求結跏趺坐
佛家功在進行禪修時要求結跏趺坐,結跏趺坐又叫做"雙盤",就是我們旅遊時看到的佛像、菩薩像的打坐形式,即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右腳放在左腿上,或者相反也可以,但是兩腳的腳心必須向上,我們一般人要做到有點難度。
打坐方式
打坐的方式主要有吉樣式和降魔式兩種。《慧琳音義》卷八中解釋說:先用右趾押左股,再以左趾押右股。手也是左手在上,這叫做降魔坐。各禪宗流派都是用這種打坐方式。至於吉祥坐,就是先用左趾押右股,後用右趾押左股,讓雙腳掌仰於二股之上,手也是右押左,然後安仰在跏趺之上,叫做吉祥坐。在結跏趺坐時要求"閉目,以舌柱齶,定心令住,不使分散",此時一般用自然呼吸法,主要在於以此來調息調心、誘導入靜,所以,佛家禪修重在求精神超脫,但不重視修命。
功法階段
佛家功以修禪為本,不過,由於佛教的流派教多,所以功法也有很多區別。修禪一般分成小乘法和大乘法兩種。小乘追求的是個人的自我解脫,把"灰身滅智",證得"阿羅漢"作為最高目標,修習時注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養。阿羅漢即羅漢,這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功法可以分為準備階段、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神通六個階段:
在準備階段,主要是解決練功者身心方面的一些缺陷,以便為日後提高功力打好基礎。用的方法叫做不淨觀法,主要包括四種:不淨觀、慈悲法、思維法、數息法,針對不同的對象區別對待使用。
其中數息法又分為數息、隨息、止息、觀息四個階段。此法後來被天台宗發展成為六妙法門和止觀法門,不淨觀具有較強的止念除欲功能,是一種很重要的入手功法。
初禪的目標是排除一切慾念而生"喜"。"喜"的出現是完成第二個階段的標誌。二禪的目的是除喜。除喜即能生"樂"。在佛教概念中,"樂"和"喜"不同,喜是從心裡高興,樂是渾身上下都高興。樂的出現,標誌著二禪的修習已經完成。
三禪修習的過程主要是除"樂",無所謂苦、無所謂樂的出現是完成三禪的標誌。
四禪的修習目的是讓不苦不樂即極樂境界的情緒完全穩定下來,實現完全的如如不動的靜定。
四禪完成後便具備了神通、神變的基礎。但要運用和發揮自如,還必須有一個較長的掌握、學習、提高的過程,即"十遍行"、"十遍行"即地遍、風遍、水遍、火遍、青遍、赤遍、靈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虛空遍等十種功法。這種功法具有提高定力的特點,而定力至極時,參以某些意念就可以實現更高層次的神通。據說這種功法的功效很大,能顯現各種功能,對開發智力作用很大。其實這就是一種排除雜念,提高記憶力的方式,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我們常說的專心致志就是這種意思,不過佛教的功法更系統化一些。
大乘宣傳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國淨土作為最高目標。在修習方面,大乘提倡以"六度"為主要內容的菩薩行。
六度,就是六種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的方法或途徑。包括1、布施;2、持戒;3、忍、4、精進;5、定;6、智慧。
"布施"是指施與他人財物、體力和智慧等,為他人造福成智而積累功德,直至解脫的一種修行辦法。"持戒"指遵守一切佛教教義所允許的思想、言行,屏棄相反的行為。"忍"則指安於苦難和恥辱。"精進"指在修善斷惡、去染轉淨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用功修煉。"定"指為獲得佛教智慧或功德、神通而修習的心專一境的功法。"智慧"指以"假有性空"理論去觀察一切現象的特殊觀點和方法。
大乘佛教的教義比小乘的要求寬鬆,適合一般百姓接受、修煉,所以在我國古代的傳播過程中被廣大百姓以及封建統治者所接受,並形成了眾多中國化的流派,如著名的天台宗、禪宗和密宗。在這些流派當中,修禪的方法也有了各自的突出特點:
修禪方法的特點
觀練薰修
為觀禪、練禪、薰禪、修禪之總稱。禪(身心統一於平靜狀態)有世間禪、出世間禪與出世間上上禪等三種,其中出世間禪有:
1. 觀禪:明白觀照對象之禪,即觀不淨等境,以破淫慾等念,如九想、八背舍、八勝處、十一切處等。
2. 練禪:指將觀禪境界,再作進而鍛鍊淨化之禪,即以無漏禪練諸有漏禪,猶如練金,如九次第定。
3. 薰禪:將前一境界作更進而薰習,開拓自在之境地,即能遍薰熟諸禪,悉皆通利,轉變自在,如獅子奮迅三昧。
4. 修禪:即將前面之境界,再進而修治,以增長其功德,即超入超出,順逆自在之禪,如超越三昧。修禪為出世間禪之最高境界,亦稱頂禪。
[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卷十、法華玄義卷四]
天台宗
天台宗又叫法華宗,創始人是南朝陳國到隋朝時期的智凱,由於智凱經常住在天台山而得名。
天台宗的修練以"六妙門"為主要功法。六妙門從數息或隨息入手,心緣於息,通過調息達至調心的目的。六妙包括數、隨、止、、觀、正、淨六項內容,特點是從有相數息入手,修至無相,以有心觀修至無心,從有力到無力,最後達到圓明空淨的境界。
禪宗
禪宗是中國古代思想家用自己的哲學思想、知行觀解釋佛學的積極結果,所以這一宗派最有中國特色,它也是中國佛教中最寬容、最具藝術氣質的一個派別。
禪宗的修持法門是非常隨意的,因為禪宗和印度佛教的有著重要的區別:禪宗認為覺悟本身並不等於脫離了塵世。認為塵世是天道運行的結果,也是道的一部分,而且是"門門有道"。所以禪宗是以積極的態度介入日常事物,提倡在日常的具體事物中參禪,這樣也可以獲得高覺悟。
禪宗的修持分成了南、北兩宗。北宗強調的是"佛塵看淨"的"漸修",功法主要是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南宗則提倡"頓悟",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不讀經,不禮佛,不立文字"。強調"以無念為宗"、"即心是佛"、"見性成佛"。正因為禪宗具有獨特的佛學觀,禪宗的修持法比較簡單,所以,一般人在老師的啟發下就能夠頓悟。
此後,禪宗還創造了許多的方便法門,如參話頭等。話頭就是一種可以引起疑問的句子,參話頭就是用這種表面看毫無意義、答非所問的語句讓人去參究,去思考,達到參悟其中的玄理的目的。明代的高僧德寶總結說:"古雲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參話頭共有兩種,一種是兩人一問一答,另一種是自問自答,據說現代參話頭者,先要打坐,調息,默念幾句"阿彌陀佛",然後才在心中冥然發問。
密宗
也叫"真言宗",現在國外通稱為"金剛乘"。修持方法是佛家氣功的一個高級部分。根據藏密古典學(藏語音譯為寧瑪學系)的分類,佛家功法層次共分九級。即顯部三級,密部中瑜珈三級,高級瑜珈三級。
密宗的修持方法很多,據說多達一千多種,分為功、法兩大類。功指氣功,法指法術。功的內容包括鍊氣修脈的寶瓶功、三脈四輪、五輪至六輪(四輪為頂、喉、臍,加密輪為五輪、再加髻輪為六輪)、拙火定、大手印等,其中無上瑜珈部還有男女雙修。法術方面包括息災法、增類法、敬愛法、降伏法、釣召法等五大類。
密宗氣功修煉的要領在於"三密相應"。三密相應就是使自己的身、語,意三"業"(即造作,指一切身心活動)和"佛"的身、口、意三密相應。"身密"一般採取"七支坐法",此法的特點是頷壓結喉,身密還要於結印契(簡稱手印),手印多種多樣,都由老師教授;"口密"即誦真言,真言稱之為"咒陀羅尼"。
《大乘義章》說:"菩薩以禪定能發咒術,為眾除患第一神驗,名咒陀羅尼。菩薩依禪備起多用,隨用別論,即有無量陀羅尼門。"《瑜珈纂略》中說:"咒陀羅尼以定為體,依定持咒令不妄故。以咒為境也"。意思是持咒能破眾生煩惱,幫助修煉者入定。
密宗誦真言時有五種方法;1、蓮花誦,即發聲念佛:2、金剛誦,即合口動舌念誦;3、三摩地誦,即不動口舌,定心觀想真言的文字;4、聲生念誦,即觀想心蓮花上有自螺貝,從白螺貝中發出妙音:5、光明誦,即念想口出光明持誦。"意密"即觀想,密宗的觀想內容很多,如觀想身中三脈、四輪等。但依密宗儀規,不論修什麼功法,都應先觀"本尊"。本尊即修持者在上師的指導下,將一朵花隨意拋撒於繪有諸佛菩薩的圖像上,花朵所落之像為"本尊"。修持前,上師按此授以該尊之印明,練功時觀想此像,觀清楚後。再觀想本尊與"我"互相交融,"入我我入"合而為一,同時觀想自己身空如氣泡。其次為字輪觀(先觀想自心為一輪圓月,在月輪上布有"阿縛羅賀傳"五字,次觀本尊之心月輪大亦有此五字)。除此之外,還有三密觀、五字嚴身觀等。
密宗除了三密修持,還有神秘的"灌頂"。灌頂原來是印度古代國王即位時的一種儀式,後來密宗將其吸收,成為本宗的一種法規,即入密宗者,須先廣學各家理論後,再由密宗大師與以灌頂,傳授密法。密宗傳授不同層次的法門,有不同層次的灌頂。灌頂分四級:1、瓶灌,2、秘宗灌,3、智慧灌;4、名詞灌。另外還有"心灌",即不取任何形式,高功夫的密宗師以意識灌入。
密宗灌頂時多念"嗡、啊、哄"三字,這是以聲引氣的練功方法,據說念這三個字可引起顱腔、胸腔、腹腔的共振,收到整合氣機,三田反覆的效果。
淨土宗
淨土宗也叫"蓮宗",由唐代的善導創立,名稱的來由是:人死後可以到達阿彌陀西方淨土(就是極樂世界)。
淨土宗的修持方法簡便,要求信、願、行一致。"信"就是要相信修持的效能,有修持的信心;"願"就是要有修持的願望;"行"就是要參加修禪實踐。"行"的方法有念佛與觀想兩種。念佛就是念念不忘,連續地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樣可以做到收心斂性、歸於單一淨念,以一念代萬念。觀想就是面對佛像,集中意念停止妄想,專注一境。觀想念佛有十六種觀法,據說此修持法門的最高境界是"無相可觀,無佛可念"。
佛家功在功理、功法方面比道家的更為嚴謹。佛家所論氣功層層深入,每深入一層都有新的感受和境界。佛家功按小乘、中乘、大乘循序鍛鍊,其中又包括"九種第次",而要祛病延年,練到小乘境界也就足夠了。佛家的三乘功夫,似乎也比道家高深些,因為道家功練到大成,僅是"清靜"境界,還不能完全達到"大定"境界,仍屬中乘功法,這是兩家的根本區別點。佛家高僧圓寂屍焚後,很多都有"舍利子"出現。原始的舍利是指佛祖屍焚後的屍骨。舍利子是氣功家死亡火化後結成的珠狀物,有很多顏色,有的還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