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佛奕寺
- 外文名稱:Fuyi Temple
-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州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簡介,吳永綏,天地會,建築特點,地圖信息,
簡介
民國三十七 年(1948年)版《雲霄縣誌》載:“此岩在水晶坪與甘埔之間,明、清有汛塘兵防。此地極為險要,是雲霄與平和、詔安相通的兵防之地”。據相關史料考證,該寺院始建於明 初,主殿尊奉“三寶佛祖”、“千手觀音”及十八羅漢等塑像。到明成化八年(1472年),由雲霄鎮名紳吳永綏捐資重建,以祈光弘佛法,廣結善緣。
吳永綏
吳永綏,諱晚紹,號友松。生五子多貴顯,如長子吳原,字道本,號雲坡,是明天順年間的甲申科進士,官至戶部左侍郎。永綏以子貴封兵部給事中,榮贈戶部右侍郎。吳公為彰功果,感報天恩,乃虔行善事,廣建佛閣神庵,香燈長明。時人譽其為閩漳賢紳。
天地會
佛奕寺地處交通要津,清乾隆之初,寺院一度成為民間反清抗暴的秘密組織 ——“天地會”(後世稱為“洪門致公堂”)正式創立之前的早期活動地點之一。至乾隆後期,天地會案發,佛奕寺遭到官兵焚毀殆盡,寺院竟廢棄有百年之久。清 末民初,又由當地信士、鄉紳吳養廉募資重建,且易寶剎名為“九斗嶺佛奕寺”。後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佛奕寺又成為閩南革命游擊隊的一處“地下聯絡站”。由此可看出,佛奕寺頗具地理優勢與悠久的革命傳統,歷經滄桑,是一處深富內涵的釋壇勝境。可惜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再遭劫難,被毀為廢墟。
欣逢盛世,百廢待興。2009年,雲霄縣信士鄭永平以虔篤的心志,力行眾望,多方籌集資金,發願重建佛奕寺。在雲霄縣民宗局與文物保護協會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群策群力,功德同修。歷時二年,重建後的佛奕寺終於初具規模。
建築特點
如今的佛奕寺是單檐懸山頂式的磚石結構,寺院占地面積共約500平方米。建成有肅穆莊嚴的佛閣大殿等殿堂,還有東配廂室一列三間,用為齋堂、禪房與臥室 等。寺院前築有花牆圍護庭院,左辟山門,上鑲有石刻大匾“佛奕寺”三個大字。雲霄縣縣文物保護協會方群達副會長,專門為修葺一新的寺院撰寫楹聯五對:山門石刻聯語“佛陀圓通,三乘經中藏法眼;奕序罔替,九斗嶺上續梵音“;再如為洪門創始人“提喜祖師”(即雲龍禪師)殿上撰寫的“洪濤滌濁世,無非替天行道; 門庭延雄風,有幸遴地結盟”以及“雲淡天高舒正氣,龍盤虎踞聚豪英”;還有大殿佛像前的柱聯:“真誠不虛,大慈悲消一切苦厄;意識無界,空色相現五蘊光 明”以及“座擁蓮花,莊嚴法身施濟度;經繙貝葉,慧定菩提導眾生”。這些楹聯石刻不但道出了佛奕寺悠久的歷史淵源,也突顯了寺院是一處得天獨厚的禪宗福 地。
新修的佛奕寺,雖有別於他處之巨宇宏庭,但卻占攬地理優勢,盡顯博雅、莊嚴之姿。院牆其外,一泓“放生池”內泉澄魚翔;峰巒之中,“護壇 林”內花香鳥語。寺院山門以西建有一處停車場,交通頗為便捷。寺內更有奇石滿眼,茂竹蒼松,佳景天成,梵音定慧,妙法開靈,是雲霄縣境內又一禮佛觀光之勝 地。相信在現任住持常慧法師的管理下,佛奕寺一定會香火日盛。
頭頂佛陀,腳踏五行。常慧法師自身苦心孤詣,一心莊嚴道場,利樂有情眾生。為建 寺院不辭繁辛,對於佛法的弘揚,常慧法師不僅僅停留在對傳統的清規戒律的遵守,她處處以身作則,發揚菩薩的慈悲精神,關心和幫助社會勞苦大眾,使佛法服務 於民眾,以發展佛教事業為社會和諧注入清流。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