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余香石笛製作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清朝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安徽省黃山市黟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
簡介
黟縣“余香石笛”是徽州傳統石雕工藝的絕技,是樂器製作工藝和徽州石雕工藝的完美結合,余香石笛既是實用樂器,也是石雕工藝的精品,其流傳已近300年歷史。黟縣自古盛產“黟縣青”大理石,其石細膩堅固,色呈青色,間有深黑色紋路,拋光後,光澤照人,是徽州古建築和徽州石雕工藝的上等原材料。“余香石笛”就是以“黟縣青”為材料雕琢而成。雕成的石簫、石笛吹奏起來,音質比竹笛、竹簫更加渾厚、清脆,宛如天外仙樂。因此,廣為音樂家珍愛和收藏,其影響不僅在國內,而且遠傳至東南亞。
歷史淵源
黟縣石笛絕技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據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代名人大辭典》記載:清乾隆年間,黟縣人余香從小隨父親學習石雕技藝,喜歡吹笛子和竹簫,後來用“黟縣青”雕琢石簫、石笛,音質比竹笛、竹簫更加清脆、悠揚。
清乾隆以後,黟縣“余香石笛”的製作工藝流傳至今,已是五代傳人。清光緒年間,西遞何村人唐來進所制“余香石笛”被列為朝廷貢品,曾獲光緒帝金牌獎勵。製作石笛,對製作者本身所掌握的樂理知識、吹奏技能、雕刻工具、雕刻技藝之要求極高,完全掌握此項絕技者較少。目前,完全掌握該項技藝僅為“余香石笛”第五代傳人、西遞銅煉村人方如金,自幼喜愛音樂,憑藉三十年從事石雕經歷,經鄉間老藝人的指點和傳授,再加上自己多年苦心鑽研,最終掌握了這項瀕臨消失的絕技。他製作的“余香石笛”,通過黃山學院藝術系笛子演奏專家胡亮的技術鑑定,完全符合音律。當代著名畫家吳曉光賦詩曰:“方氏春色喜如今,千雕細刻獲石笛;得到余香靈感處,百年技藝現傳情。”
基本內容
乾隆年間的石雕大師余香自幼喜歡吹奏,成年後便以“黟縣青”為材料,雕琢成石簫、石笛。吹奏起來,音質比竹笛、竹簫更加渾厚、清脆,宛如天外仙樂。從此,“余香石笛”聲名鵲起。《中國歷代名人大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記載:余香,匠心獨具,所制石笛、石簫皆中律合調。作細巧物件,上刻書畫,人稱絕技。由於石笛製作對雕刻者的樂理知識、吹奏和雕刻技藝要求極高,完全掌握這項絕技的人稀少。黟縣西遞葉村村民方如金是徽州雕刻師,又通曉音律。他以黟縣青石為材,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再現了“余香石笛”傳統技藝。
基本特徵
1.選材考究
“余香石雕”原材料,選自西遞村特有的“黟縣青”大理石中的精品石料,要求石質細膩、堅固,絕無雜質,否則製作過程中易碎,成功率低。
2.工藝複雜
“余香石笛”的製作屬徽州石雕中絕技。石笛外形與竹笛無區別,但音孔、內管徑製作必須要求嚴格符合樂理、音律,製作石笛需要特製工具。雕刻者除需要有精巧的雕刻技藝外,還需要掌握樂理知識和一定水平的吹奏技能。一根石笛的製作,正常情況下需花費2個月的時間。
3.音效獨特
石笛因材質分子結構與竹笛纖維結構不同,發音、共鳴、傳聲效果更加清脆、圓潤、渾厚,且聲音穿透力強,竹笛演奏很難達到同樣效果。
主要價值
1.實用價值
“余香石笛”是與竹笛同樣能夠使用的獨特樂器,自產生以來,備受笛子演奏家的喜愛。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絕品,其流傳具有唯一性特點。
2.工藝價值
“余香石笛”是徽州傳統石雕工藝發展的標誌性作品,是徽州雕刻民間藝術家聰明才智的最高體現之一。自產生以來,是歷代收藏家收藏的珍品。
3.文化價值
“余香石雕”是徽州石雕工藝師巧妙運用聲學原理與石雕工藝的完美結合,拓展和創新了民族樂器材質以及製作技藝的方式、方法,豐富了中華民族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