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農治

余農治(1901~1998)筆名1901濃治。四川內江人。少將。1927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曾任中央軍校教官,中央軍校成都分校教官,抗戰爆發後隨第45軍出川抗戰,1938年5月任第45軍副官處長,1942年任第45軍參謀處長,1945年春任重慶衛戍總司令部副官處長,後任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第1分區司令,1949年4月任第44軍349師副師長,12月在四川內江起義。後任四川省內江市政協常委、內江市政協副主席、內江市政協聯誼會主任。兼任內江市詩書畫院顧問及內江市政協詩書畫院顧問、內江市老乾局書畫會會長等。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內江市書法家協會顧問。其書法、詩詞作品曾多次在省級以上的報刊發表、展覽參展。河南“戎藝杯”、四川“峨眉杯”獲佳作獎和優秀獎,國際金鵝獎書畫大賽獲佳鵝獎。作品在《中國書法》等海內外報刊發表200餘幅。河南翰園碑林、四川太白碑林、雲南石林碑林、廣西玉林碑林、福建東峰碑林等入選刻石。福建鄭成功紀念館、四川大禹紀念館、江蘇柳亞子紀念館等多處紀念堂館收藏,並數經選送去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參展交流。傳略輯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農治
  • 出生地:四川內江
  • 出生日期:1901年
  • 逝世日期:1998年
  • 職業:書法家、將軍
  • 主要成就:《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履歷軼事
余農治於1899年(一說1901年)誕生於內江一翰墨人家,曾獲“巴蜀老人”稱號,同父共享“一門兩父子,都是書法家”美譽。1998年病逝於大千故里,壽齡99歲。
其父余燮陽(1878年~1944年)系清末秀才,曾任清廷軍機處章京(即屬僚),專事記錄檔案、繕寫奏摺諭旨等。是名震巴蜀書壇、遐邇神州藝苑的著名書法家。掛榜山的“挹秀江瀨”石刻,即出自燮陽老先生手筆。
余農治先生在求學時期,就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學生運動。1926年,他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參加了北伐戰爭。後在川軍陳書農部供職。抗戰勝利後,又到川軍王纘緒部工作。
1949年,身為川軍349師少將副師長的余農治在內江境內率部起義。建國後,他歷任內江市(市中區)第一屆人大代表、政協副主席,內江市政協常委、第一二三屆文史委主任等職。
余農治先生熱愛家鄉,傾情故土。1985年10月5日,他邀約我市書畫界人士會聚西林古寺,成立了“西林書畫室”。1986年9月26日,他親自策劃、組織,在西林寺舉辦規模宏大、層次高檔、品位典雅、作品多樣的“內江市詩書畫印展覽”。除了我市書畫愛好者、各級協會書畫家的作品外,我省著名書畫家許伯建、劉蕩平等寄來了佳作。四川省詩書畫院駐院書畫師祁博文,重慶中山詩書畫院院長、內江籍著名國畫大師晏濟元也蒞臨內江。一時,群賢備至,吟唱潑墨,使西林古寺名播中川。
這次展覽沒有儀式也無局限,嘉賓沒有包訂旅館,而是夜宿古寺寮房,沒有操辦盛筵,而是三餐齋堂素食。同時,還吸收了部分年歲較長,德高望重,而在詩詞、書畫方面卓有成就,而又無法跨越“門檻”者的參與,使他們展露了技能,彰顯了才華。展後,為西林古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墨寶。這樣,不僅增添了西林廟堂的文化藝術氛圍,而且大大提高了古寺的知名度。
余農治先生胸襟寬綽,待人和藹。那時,我身處沿江路銘牌廠,位居翔龍山政協機關的余農治多次步行到廠通知、聯繫相關事宜。有時收到余農治托人帶來的便箋、信函,總是“某某仁兄”稱謂,使人深感慚愧。余農治大我34歲,是理所當然的父輩。我曾當面懇求余老先生請勿如此稱呼。他卻這樣回答:平等相交,已成自然。
余農治先生書法精美,藝德俱佳。初學唐朝柳公權、歐陽詢,後研習晉代二王(羲之、獻之父子)法帖。其書,具有柳歐體態勁媚、筆勢險峻,更含二王濃纖折衷、蒼渾雄厚,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和藝術風格。他主張書法貴如其人,書法貴在骨氣。只有注重書外功夫,加強品德修養,才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
在上世紀80年代,余農治先生抄錄他自題詩一百首相贈。文曰:“班超投筆得封侯,一旦封侯萬事休。只要毛錐(筆的別稱)能善用,功名哪不冠千秋。”書如人,詩言志。仔細拜讀,沉思其義。這恐怕就是余農治先生對書法藝術的最好詮釋。古今中外,不乏其例。
曾任內江市政協副主席,四川省書協會員,內江市書協顧問。書法幼承家教,從二王到唐李北海,每日擠時間練字二小時,直到九十高齡,從未間斷。其書法以中型行草為最優,除保存老余老之蒼勁外尚有一種清峻風格,博得省市書法界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