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靈

余曉靈

余曉靈重慶豐都人,中學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校長。“建章立制、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將學校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是余曉靈長期基層教育工作歷練出來的智慧,也是他辦學治校的特色。不管什麼崗位,他都能很快找到抓手,擰緊那些能夠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發條”,激活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曉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
  • 職業:中學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 代表作品:《北京市第十九中學2008年—2016年發展規劃及實施意見》
個人經歷
尋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發條”
1977年,國中畢業已經5年的余曉靈,成了村裡面國小民辦代課教師的一員,一年後參加高考,大學畢業後分配到豐都縣進修學校工作。33歲時,他擔任豐都縣教委主任,而後擔任涪陵地區教科所所長、涪陵實驗中學校長。在涪陵實驗中學,他抓硬體,抓師資,在最短的時間內,使辦學規模、質量都較以前大有提升,使實驗中學後來居上,當時的立規建制為學校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998年,北京十一學校向全國招聘學校管理者,余曉靈捨棄在重慶的輝煌,前往北京開始了新的教育生涯。到京後,他從校長變成了校長助理,兩年後被任命為副校長。他接手以前由兩位副校長分管的行政、後勤工作。在新的崗位上,余曉靈勤奮學習相關的行政、後勤、基建等北京市、區的政策、法規,他深入一線指導、落實工作,務實創新的工作開拓了主管工作的新局面;牽頭組織有關職能部門整理、修改、完善學校1987年以來制定的管理制度,形成了適應學校改革與發展需要的系統完善的《教職工管理手冊》,進一步推動了學校的規範管理、科學管理;先後起草了教代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的工作報告、《十一學校2001—2015年發展規劃及實施意見》……他還負責“五大戰略”等重要檔案的修改、統稿工作。
余曉靈在十一學校的改擴建工程的招投標上積極出主意、想辦法,盡力協助校長與施工單位洽談並主筆起草有關協定,為學校爭取利益或儘量節省開支,為學校節省了大量的建設資金。而由余曉靈牽頭負責十一學校創建“綠色學校”和“健康促進學校”等工作,也卓有成效。
在實踐中歷練,在歷練中提升。多年的基層教育實踐,不斷變化的實踐角色,提升了余曉靈制定學校發展規劃、與人打交道的能力。而這些,為他在之後的辦學治校中大顯身手埋下了伏筆。
鋪設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的前身是1916年成立的“培元國小”。“培元”二字,出自孫中山先生“培養中華民族之元氣”之語。2008年7月,余曉靈履新這所學校。這時的十九中,雖然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但周邊名校眾多,強手如林,學校生源質量不高,優秀師資存量不足,學校對外教育、教學交流不夠,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活力不足。
余曉靈懷揣“一心一意把學校辦好”的信念,充分發揮了自己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的特長。從2008年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40多天的時間裡,在他的帶領下,學校各處室、各年級、各學科、行政(工會)小組等,都認真參與和審議,指導學校未來8年發展的綱領性檔案終於呱呱落地。
這份由余曉靈親自執筆撰寫的18000多字的《北京市第十九中學2008年—2016年發展規劃及實施意見》,涵蓋了現狀分析、發展規劃、主要實施意見、戰略舉措、保障措施5大方面,確定了“把十九中學建設成為一所全面優質的理想學校”的辦學目標,提出了“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
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規劃,使學校發展順利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余曉靈決定實施“兩步走”的實施步驟。“第一步,2008—2011年:調整起步階段。初步形成先進辦學理念;完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充滿活力的運行機制;完成硬體建設的大部分任務;學校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穩中有升,為下一階段又好又快發展做好各方面的充分準備。”余曉靈介紹說,目前,第一步的目標基本得以實現。
“第二步,2011—2016年:全面實施階段。本規劃所列分項目標90%以上得以實現,各方面工作質量進一步提高,學校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進入海淀區普通中學上等水平,理想學校的總體辦學目標基本實現。”一幅務實而美好的發展藍圖呈現在了教職工面前。
為將這一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落到實處,在余曉靈的帶領下,學校各處室、年級、學科、行政(工會)小組在認真學習、理解、把握本規劃的基礎之上,分別制定出了本部門的三年發展規劃。
有了前進的方向和未來的美好藍圖,如今的十九中正在著力解放思想、勵精圖治、挖潛揚優、改革創新,為實現辦學目標和實踐辦學理念而努力。
注入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加速劑”
“發展規劃的制定和研究的過程當中,也是學校辦學理念提煉的過程。要將‘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落到實處,作為校長,必須要‘目中有人’,要目中有師生,時時處處把師生放在心裡。但要真正做到‘目中有人’是不容易的,校長是不是真正關心師生,師生是能夠感受到的。”在余曉靈看來,要辦好學校,必須“目中有人”、以人為本。
“在遵循身心發展、教育、教學和管理等規律的基礎上,我們要選擇有利於學生健康發展的教育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開發潛能、發揮優勢、鼓勵創新,實現每個學生的幸福成長,並為幸福人生打下良好基礎。”在辦學過程中,余曉靈特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他認為,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標,中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要通過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良好心理素質的訓練,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和優秀的人格,擁有為幸福人生而奮鬥的激情、理智、意志和本領,三年習得,終生受益。
“學校教育當以何為本?曰健康。健康與否當以何為據?曰身體與心理。前者多為顯性,人易見之,亦易察之,固當警惕;而後者多為隱性,人易蔽之,亦易忽之,尤須重視。二者兼顧,體、魄皆健矣……”為實踐“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形成學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辦學特色,余曉靈帶領教職員工制定了《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綱要》,這篇余曉靈與北京師範大學趙仁珪教授共同創作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記》,正是其序言。
2010年5月27日,學校召開了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啟動大會,成立了學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小組”;當年9月10日,又召開了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落成剪彩儀式。十九中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套用方面,均做出了積極的嘗試。
身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余曉靈知道,心理健康問題無時不在、無處不有。與身體健康相比,心理健康至少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在余曉靈的帶領下,學校通過公開招聘,組建了由6名專職心理教師組成的師資隊伍,並爭取市區教委專項資金支持,建設了1632平方米、裝飾具有特色、設備設施齊全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展了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自從兒子上高中以後,找到了久違的快樂,每天都高高興興。這是孩子給我們最大的驚喜。感謝余校長推行積極心理教育,讓孩子積極上進,感謝老師們每天對孩子的鼓勵和關愛!”一位高一學生家長的來信,堅定了余曉靈大力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心和決心。
目前,學校實施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初步成效:教職員工精神面貌積極向上,師生素質不斷提升,藝體科技成績斐然,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余曉靈打造“目中有人”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整體辦學水平、形成學校鮮明辦學特色的抓手。
如果說,余曉靈研究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是鋪設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那么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為抓手,則是注入了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加速劑”。從某種程度上說,余曉靈找到了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發條”,並逐漸掌握了如何擰緊這些“發條”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