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富遺址

余富遺址

余富遺址,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煙筒山鎮余富村,遺址面積約42萬平方米,是周代至漢代時期的古遺址。

余富遺址包括墓葬區、生活區和城址三部分,分布在余富西山的南坡、西南坡、山頂平崗以及平崗北端與另一個山包間的東南坡台地上。發掘出的陶器有鼎、鬲、罐、盆、缽、碗、杯等。遺址內石器較多,石器半成品隨處可見。余富遺址在具備西團山文化特徵的同時,又存在遼金遺址,為吉林地區所罕見,對東北地區古代種族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2013年5月,余富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富遺址
  • 地理位置: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煙筒山鎮余富村
  • 占地面積:約 420000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時代:周代至漢代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7-0108-1-108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84年,吉林市博物館對余富遺址進行了調查。
2008年,吉林市文物普查隊、磐石市文物管理所、煙筒山鎮文化站余富遺址進行了複查,大致確定了遺址分布範圍。
2009年5月,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隊員在余富遺址北側山峰發現人工堆積土台,面積約400平方米,普查隊初步推斷該土台為人工烽燧。
余富遺址
余富遺址遠景

遺址特點

綜述
余富遺址是周代至漢代時期的請府戲古遺址,西南距煙筒山鎮約2.5公里。遺址所在的南坡山腳下有一條東西流向的小河,當地人稱小北河,在距遺址1.5公里左右的余富村南注入飲馬河。河南沿為煙筒山林場,吉沈公路在林場門前穿過,路南地勢平坦開闊。遺址東坡下是一條溝塘,隔溝為余富屯北山。遺址北、西面連線的是連綿的群山,其中北部的最高峰是七架山,西邊的高山為望海樓山,望海樓山西面為開闊的飲馬河沖積平原。余富遺址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適合古代人類勞動生息。
余富遺址遺址包括墓葬區、生活區和城址三部分,分布在余富西山的南坡、西南坡、山頂平想腿殼崗以及平崗北端與另一個山包間的東南坡台地上。台地已成為耕地,其餘的山坡均長滿落葉松。南坡、西南坡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400米×300米),山頂平崗、東南坡面積約30萬平方米(600米×500米),總面積約為42萬平方米,為吉林省境內面積最大的西團山文化類型遺址。
房址、墓葬遺蹟
遺址南坡、西南坡均有明顯的階梯狀台地構造,在台地局部地段仍保有淺坑,可能是當時人們居住的半地穴房址的遺痕。東南坡台地,由於農耕破壞較嚴重,從遺址南坡暴露出的石棺看,石棺依山勢作單行、橫向排列,有三至四個墓區,均西南、東北向,墓主人頭朝山頂。
土城遺蹟
余富遺址最南端的一個略低於西山主峰圓形小山包上,山頂有平台,幾懂迎墊周圍又有土城牆,當地民眾稱為“炮台山”,又戲稱其為“薛禮征東點將台”。炮台山山頂呈平台狀,山頂東面、南面都是開闊地,小北河由東而來,繞山南坡向白奔旋西流入飲馬河。山頂台地的直徑約為25米,距山頂約6米有一道城牆繞山而行,城底(牆)為碎石堆砌而成,從靠牆的內側就地取土堆成牆身,取土後在城牆內形成一條隨城牆繞山走向的深溝。城的東邊為懸崖,其他三面有城牆長為125米,現城牆殘高為0.5米、牆底寬3米、頂寬1.3米汗匙愚雅。與牆結伴的溝深0.5米、寬1.5米。在城牆的南段有一邊長為5米左右的正方形土台,可能是角樓一類的建築。此城的城牆和內側溝保存尚好,牆基底面局部段落有坍塌汽謎現象。
余富遺址
余富遺址土城遺蹟
城的面積較小,不宜眾人聚居。從其地理位置、形式和出土過的陶片及鐵箭頭推斷,該城建築年代為漢代。據此可以推出,余富西山遺址使用年代從西周沿用至漢代。
余富遺址
余富遺址出土文物
人工烽燧
2009年5月,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隊員在余富遺址北側山峰發現人工堆積土台,面積約400平方米,普查隊初步推斷該土台為人工烽燧,該處烽燧與遺址內的炮熱雅頌台山烽燧南北相對,遙相呼應。

文物遺存

綜述
余富遺址範圍內到處散布著西團山文化遺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等。
陶器
陶器,均為紅褐色夾砂陶,採集的文物標本有鼎足、鬲足,器耳、口沿和器底等,此外尚有一件帶圈點紋的紡輪。鼎足有圓錐狀和扁方夾足狀兩種,鬲足多為圓錐狀。器耳有橋狀耳、板狀耳、乳狀耳等,大小、寬窄、厚薄不一,既有大型的橋耳、板狀橫耳,也有很小很窄的橋狀小耳和乳丁耳。從陶耳、鼎足、鬲足看,這裡的陶器不但種類多,而且多為大型器物。器型主要有鼎、鬲、罐、盆、壺、缽、碗、杯等,均為素麵、手制。
余富遺址
余富遺址出土文物
石器
余富遺址石器較多,尤其是石器半成品幾乎隨地可見。採集到的標本有石刀、石斧殘段、敲砸器、石核和刮削器等,石器質地為黑色的頁岩。石刀為半月形、直背或稍向內彎,雙面弧刃。石斧中有4件類似半成品,打制粗糙,為磨製石器的雛形,平面作長方形,橫剖面呈菱形或橢圓形。採集的幾件敲砸器均呈不規則圓球形。
余富遺址
余富遺址出土文物

研究價值

余富遺址發掘出的陶器、石器種類繁多,證明了余富遺址在具備西團山文化特徵的同時,又存在漢代遺址,為吉林地區所罕見,對東北地區古代種族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
余富遺址南部發現有漢代烽燧,說明這一區域存在多個時期的考古學遺存,對建立和完善飲馬河流域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框架,及這一區域人類歷史的發展和變遷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同時,余富遺址對進一步開展西團山文化屬性、分布範圍、族屬等問題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

保護措施

2007年,余富遺址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吉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余富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余富遺址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煙筒山鎮余富村。
余富遺址

交通信息

自駕:自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余富遺址,路程約48.4千米,用時約53分鐘。
人工烽燧
2009年5月,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隊員在余富遺址北側山峰發現人工堆積土台,面積約400平方米,普查隊初步推斷該土台為人工烽燧,該處烽燧與遺址內的炮台山烽燧南北相對,遙相呼應。

文物遺存

綜述
余富遺址範圍內到處散布著西團山文化遺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等。
陶器
陶器,均為紅褐色夾砂陶,採集的文物標本有鼎足、鬲足,器耳、口沿和器底等,此外尚有一件帶圈點紋的紡輪。鼎足有圓錐狀和扁方夾足狀兩種,鬲足多為圓錐狀。器耳有橋狀耳、板狀耳、乳狀耳等,大小、寬窄、厚薄不一,既有大型的橋耳、板狀橫耳,也有很小很窄的橋狀小耳和乳丁耳。從陶耳、鼎足、鬲足看,這裡的陶器不但種類多,而且多為大型器物。器型主要有鼎、鬲、罐、盆、壺、缽、碗、杯等,均為素麵、手制。
余富遺址
余富遺址出土文物
石器
余富遺址石器較多,尤其是石器半成品幾乎隨地可見。採集到的標本有石刀、石斧殘段、敲砸器、石核和刮削器等,石器質地為黑色的頁岩。石刀為半月形、直背或稍向內彎,雙面弧刃。石斧中有4件類似半成品,打制粗糙,為磨製石器的雛形,平面作長方形,橫剖面呈菱形或橢圓形。採集的幾件敲砸器均呈不規則圓球形。
余富遺址
余富遺址出土文物

研究價值

余富遺址發掘出的陶器、石器種類繁多,證明了余富遺址在具備西團山文化特徵的同時,又存在漢代遺址,為吉林地區所罕見,對東北地區古代種族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
余富遺址南部發現有漢代烽燧,說明這一區域存在多個時期的考古學遺存,對建立和完善飲馬河流域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框架,及這一區域人類歷史的發展和變遷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同時,余富遺址對進一步開展西團山文化屬性、分布範圍、族屬等問題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

保護措施

2007年,余富遺址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吉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余富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余富遺址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煙筒山鎮余富村。
余富遺址

交通信息

自駕:自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余富遺址,路程約48.4千米,用時約53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