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墩,因由余姓族人始居村,故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墩
- 所在區域:福建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Yúdūn
余墩,因由余姓族人始居村,故名的地名。
余墩,因由余姓族人始居村,故名的地名。地名含義余,姓氏,在此指余姓人家;墩,本指叢生的或幾棵合在一起的植物,此處可引申為指余氏族人聚居之意;余墩村,即指為余氏族人在此開基定居形成的鄉村小聚落。歷史沿革2008年全村搬遷至...
余墩遺址,位於安徽省太湖縣城東10公里的劉羊鄉月龍村河洲屋東,為山坡台地,面積1000平方米。1984年9月,省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試掘,採集有直徑為3.5厘米的夾砂紅陶球、圓餅狀陶紡輪及陶片、鼎足、石鏃。遺址內涵豐富,文化層深4米,上層屬商周時代遺存,下層屬新石器時代遺存,相當於薛家崗二、三期文化。
余墩村 余墩村,為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孔壟鎮下轄村。位於孔壠鎮東南部,東與小池鎮楊武村交界,西與安墩相鄰,北與鄧渡村隔相望,南與方畈毗鄰,全村9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506人,370戶,黨員54人,設6個黨小組,現有耕地面積1807畝。
余墩村位於大圩鎮東側,南淝河岸邊,面積1.87平方公里。有8個村民組,236戶,1030人,其中有578個勞動力,現有耕地面積1117.23畝。村級有4米寬的水泥路橫穿。村級基礎設施由於上級領導的重視,全村的8條機耕路,其中8組已經硬化成水泥路,6組沙石路已經鋪設結束,剩餘幾條正將陸續完成。這將大大方便民眾生產。...
余墩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取境內余家墩首尾兩字得名,故得名余墩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時屬東升人民公社老洲管理區;1961年勝利大隊屬老洲人民公社;1982年勝利大隊更名為余墩大隊,隸屬不變;1984年體制改革,余墩村屬老洲鄉;1992年2月余墩村屬老洲鎮;...
鄧余墩,因姓氏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七十年代末,為了便於排漬、抗旱、興修水利,新挖一條渠道,而這條渠道必須通過余姓小墩,這樣才將余姓村民搬至鄧姓一處,後稱鄧余墩。歷史沿革 1950年後,屬雙合自然村;1958年屬月池大隊;1961年成立月池二隊,屬棋盤公社管轄;1984年屬棋盤鄉月池村三組;2001年因人口...
腳余墩 腳余墩,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地處圩區土墩,俯視該村像一腳的形狀,故名。歷史沿革 腳余墩原屬茶亭村村民委員會的一個自然村,後於2006年拆遷。
1972年大圩曉星兩公社再次分開,褚墩又劃為大圩公社黃港村管理,1978年大圩劃為合肥市郊區。1983年社改鄉成立大圩鄉黃港村民委員會。1986年黃港村劃分為黃港、余墩兩個村,此時褚墩劃分為黃港村管理。2002年因合肥市區劃調整,劃歸包河區大圩鄉黃港村管轄。2011年7月拆遷。2011年拆遷。
曉星兩公社合併成立東方紅人民公社,1972年大圩曉星兩公社再次分開,毛墩又劃為大圩公社黃港村管理,1978年大圩劃為合肥市郊區。1983年社改鄉成立大圩鄉黃港村民委員會。1986年黃港村劃分為黃港、余墩兩個村,此時毛墩劃分為黃港村管理。2002年因合肥市區劃調整,劃歸包河區大圩鄉黃港村管轄。2011年7月拆遷。
1972年大圩曉星兩公社再次分開,葛墩又劃為大圩公社黃港村管理,1978年大圩劃為合肥市郊區。1983年社改鄉成立大圩鄉黃港村民委員會。1986年黃港村劃分為黃港、余墩兩個村,此時葛墩劃分為黃港村管理。2002年因合肥市區劃調整,劃歸包河區大圩鄉黃港村管轄。2011年7月拆遷。2011年7月拆遷。
這就是“培西國小”,解放後改名為“西水墩國小”。 1998年,整修大殿、二殿、戲台,擴建900平方米房舍,設無錫市群藝館,建成西水墩公園。2000年,無錫市人民政府撥款一千三百餘萬元,遷出民居,整修戲樓、工字殿等古建築,並冠名文化公園。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入選《江蘇省首批省級水利遺產名錄》。
全鎮總耕地面積3.3萬畝,荒山1.5萬畝,水面1.5萬畝。交通.工商.銀行.稅務.通信.供電等基礎設施齊備;教育衛生事業發達,設有三所高級中學,五所初級中學,一所中心衛生院,全鎮已開通程控電話2000餘門,移動用戶已突破2000戶。油墩街鎮屬濱湖地區,亞熱帶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淡水資源豐富,生態...
高城墩遺址為江南地區常見的墩形遺址。1975年冬至1976年春,當地村民在墩中心建窯取土製磚,原有面積近萬平方米,相對高度10餘米的土墩,如今殘存北部的2000多平方米,高度降至7米左右。在此期間,大量文物毀壞或流失,僅有2件玉琮和若干件玉璧等少量文物為常州市博物館收藏。土窯停工後,又由於村民取土建房,...
阮墩環碧(Ruan Gong islet submerged in greenery) 新西湖十景之一,阮墩是位於西湖中一座綠色小島,阮元,清代著名學者。為紀念他對浙江文化發展、保留古代文籍及治理西湖的功績,命名該島為“阮公墩”, 遠望去如碧玉環繞,世人稱之阮墩環碧。主要簡介 阮公墩北依孤山,南眺三潭印月,西望蘇堤,東臨湖心亭,站...
長城第一墩於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李涵監築,北距關城75公里,墩台矗立於討賴河岸邊60多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矣”。發展歷史 長城第一墩碑文由巳故書法家魏傳統先生題寫,字跡端莊,俊秀挺撥。2002年,長城第一墩被列為我市國債投資項目,撥款700餘萬元,經專家多次論證,充分利用討賴河周圍獨具...
長城第一墩景區自然景致壯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討賴河水滔滔東去。極目南眺,山峰終年潔白,襯映著藍色天空,更覺清新如畫。正所謂“余收遠岫和雲濕,風度疏林帶舞飄”。景區面積約3.58平方公里。景區包括長城第一墩、綜合服務區、討賴河滑索、討賴客棧、天險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
余富村舊稱余墩,位於,自然村石湖口座落於富屯西岸,主村余富距大幹12公里。全村屬半高山區,平均,北面山巒與寶山相連。全村有6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247戶,總人口。以陳、羅姓為主,有部分蘭姓為畲族,居住在石湖口。余富村總土地面積24703.6畝。其中山林面積20713畝,耕地面積1887.3畝。森林資源豐富,...
余雍任鄱陽令,孫余燧{余青}任建陽令,因家籍溪而為余家墩.後代余煥在唐朝年間時遷徙古田縣。下面摘有些網上資料校對;《余姓入閩的歷史》南朝時,由余的五十一世孫余雍任鄱陽令,率其子余青(字隆對),自安徽休寧往江西。南朝梁時(502~557年),余青因任建陽令而入閩(見《建陽縣誌》)。其裔孫余煥,字...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三墩鎮轄41個社區、2個行政村:廟前街社區、新星社區、德澤社區、貝家橋社區、墩西社區、振華社區、五里塘社區、紫科社區、水月社區、厚誠橋社區、廚房斗社區、大港橋社區、陸板橋社區、南陽壩社區、盪王頭社區、楊家橋社區、蘭里社區、蝦龍圩社區、三壩社區、望月社區、羅家村社區、吉鴻社區...
陡溝漢墓群,墓群分布在灌雲縣龍苴、陡溝二鄉境內,俗稱“七十二墩”。在1984年文物普查中,市縣文物普查人員查出30餘座,有15座已為改嶺造田所毀,1990年仍存15座,有“禿丫墩”、“朱墩”、“白馬墩”、“青龍墩”、“玄武墩”、“半邊墩”等。土墩外觀呈饅頭狀,直徑15~20米,高1.5~3米。已挖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