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最新散文集:青銅一夢

余光中最新散文集:青銅一夢

《余光中最新散文集:青銅一夢》集結餘光中教授近年來發表於各大副刊雜誌的經典散文,從山東、金陵寫到美國、俄羅斯,世界地圖就在他的腳下;對前賢舊友的追憶,句句真誠感人;追憶兒時趣事,幽默自不待言。

基本介紹

  • 書名:余光中最新散文集:青銅一夢
  •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268頁
  • 開本:32
  • 品牌:長江文藝出版社
  • 作者:余光中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3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46181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余光中最新散文集:青銅一夢》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余光中,閩南人,因眷戀母鄉,亦自命江南人,一九二八年生於南京。曾在美國教書四年,歷任師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退休後仍任教台灣中山大學外文系所。右手寫詩,左手成文,並擅翻譯與評論,三十多年來風格屢變,出版專書逾五十種,影響深遠。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霍英東成就獎等。

圖書目錄

九九重九,究竟多久?
天方飛毯原來是地圖
略掃詩興
思蜀
聖喬治真要屠龍嗎?
螢火山莊
兩張地圖,一本相簿
山東甘旅
金陵子弟江湖客
典型在夙昔
新大陸,舊大陸
我是余光中的秘書
不流之星
另一段城南舊事
前賢與舊友
戲孔三題
夏濟安的背影
鈔票與文化
兩個寡婦的故事
當我到六十四歲——老歌新唱憶披頭四
一童子自天而降
八閩歸人——回鄉十日記
鳳凰鳴矣,於彼高崗——中文大學四十周年獻辭
誰能叫世界停止三秒
青春不朽——憶《幼獅文藝》的三位獅媽
後記

後記

《青銅一夢》是我繼《日不落家》之後出版的最新散文集,裡面所收的二十五篇作品都是近四年來所寫。
看得出來,我晚年的散文里,那種感性逼人的純抒情之作是比較少了。像《螢火山莊》、《不流之星》這樣的感性表現,也不如我中年之作那么意氣飛揚。比較多的,是《另一段城南舊事》、《前賢與舊友》、《夏濟安的背影》、《八閩歸人》一類的敘事文;和《天方飛毯原來是地圖》、《鈔票與文化》、《一童子自天而降》一類較為知性的作品。
另一方面,除了《戲孔三題》等三篇極短的小品之外,本集也有兩篇萬言以上的大品:《聖喬治真要屠龍嗎?》與《山東甘旅》。《山東甘旅》長兩萬一千多字,迄今是我最長的散文。我曾說過,散文不必拘泥於小品,也可以發展重工業。小品爽脆可口,方便淺嘗輒止,胃納有限的讀者,但大品才堪大嚼。近有論者說我的長文如《伊瓜蘇拜瀑記》羅列了不少地理資料,形同抄書,令讀者生畏。這種論者未免太“慣”讀者,太純情了。知識或資料只要是主題的知性所需,感性的發揮所本,就不是多餘,全看作者的功力如何驅遣而已。唯高明的作家才能將無情的知識點化成美感,才能左右逢源,將靜態的資料融入動態的敘述,甚至據以發揮獨到的議論。
近十二年來,我多次應邀去大陸各地講學或參加文藝活動,尤以近六年來最為頻密。北起吉林大學,南至廣西大學,邀聘我的大學有二十所,其中包括我的母校南京大學與廈門大學,分布省市除了我小時住過的江蘇、福建、四川、上海之外,更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湖北、湖南、廣西、北京。各地學生與讀者聽講的熱情盛況,深深感動了我。例如在湖南的第一場演講,現場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嶽麓書院的中庭。正是中秋前五日,秋雨霏霏落在庭中的桂樹和石榴樹上,也落在穿戴著雨衣雨帽的四百多聽眾身上。我則心有不忍地站在遮雨的大廳上演講,其間雨勢數度變劇,但聽眾沒有一人離席。那是我生平最難忘的一次演講,但回台之後,忙於他事,又欠缺嶽麓書院詳細的參考資料,耽誤迄今,竟無文章以傳。湖南作家李元洛、水運憲全程陪伴我三湘之行,事後我竟無一詩一文以謝,頗令湘人不滿,害得我不敢再去湖南。僅此一例可想其他。多次大陸之行可記之事很多,卻因行程太滿,以一身而要滿足學界、聽眾與媒體,實在太忙,否則我每晚可記日記,加上多搜資料,當可留下更多遊記。《青銅一夢》只有三篇大陸遊記,實在太對不起各省的友人,也對不起自己。
本集的文章,多篇在大陸、香港與美國的華文報刊轉載。《九九重九,究竟多久?》是為傅孟麗的《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所寫的序。《天方飛毯原來是地圖》曾經《讀者文摘》譯成英文,刊於二〇〇〇年九月號國際版。《山東甘旅》刊於福州《台港文學選刊》,後由河南的《散文選刊》二〇〇三年二月號選人二〇〇二年中國散文排行榜。《金陵子弟江湖客》是應母校南京大學校友會之邀而撰,二〇〇二年刊於南大百年校慶的紀念文集《永恆的魅力》。《新大陸,舊大陸》原曾寄給上海的《收穫》雜誌,擬在我為該刊所開的專欄《隔海書》發表,不料該刊認為該文末段涉及敏感話題,要我刪去,我不肯,他們就扣下文章不發,同時也就將該欄取消。想起當初他們請我在《收穫》上設欄,傳真與電話相催的情況,覺得這樣的收場,未免失之粗糙。但在同時,北京的《參考訊息》卻一字不漏地轉刊了此文。這樣的經驗想必龍應台更多吧。《我是余光中的秘書》在上海《文匯報》刊出後,經該報評選,得到“長江杯優秀作品獎”。《鈔票與文化》、《兩個寡婦的故事》、《當我到六十四歲》、《一童子自天而降》四篇,都是我逐月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所寫的專欄,名叫“另一種專業:文化教養”。由於篇幅限制,未能暢言,像《鈔票與文化》其實要八千字才能盡興。《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是二〇〇三年中文大學頒贈榮譽博士給我,要我在四十周年校慶典禮上代表七位領受人發表的賀辭。開始我還擔心,該文第三段的戲言會令人不悅,好在現場的五千聽眾都“輸得起”,反而覺得有趣。
二〇〇四年冬至後二日於“左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