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佩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 信仰:馬列主義
- 主要成就:連續四年評為區優秀班主任
1998年評為市優秀班主任
1999年和2000年評為區優秀教師
2001年獲“王寬誠育才獎”
2004年獲市歷史學科骨幹教師和區十佳班主任榮譽
2005年獲市名教師榮譽
2007年獲省優秀教師榮譽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早已事業有成的一位學生在校友回憶錄中特別提到了余老師:“我的班主任余佩霞老師,是一個美麗而且智慧的女性,從我讀高二就一直擔任我的班主任。那時的我是一個看上去規規矩矩其實問題頗多的學生,很多時候我就像一個刺蝟和周圍格格不入。我始終記得我在高中生涯中的最後一次逃課,那天上午第三節的化學課因故改成自習,我於是託病回到寢室睡覺。恍惚間有人敲寢室的門,是余老師。我正擔心如何面對質問的時候,老師竟然絲毫沒有懷疑我的真假,在確定我不需要上醫院後。便囑咐我好好休息,然後關門離開。中午我正猶豫要不要去食堂吃飯的時候,和我一起吃飯的夥伴卻給我送來午飯。我才明白原來老師在回到教室囑咐我的夥伴中午到她家吃飯,並給我帶來了午飯,還要他好好照顧我。在夥伴眼裡像個劫後餘生的謊話真正讓我愧疚了,我面對真誠時感到了自己的卑劣,這以後我再也沒有逃過課。但是我依然問題不斷,而余老師始終都是以一種寬厚和信任與我面對。後來我曾經當面問過她這個問題,她的回答是:我從來覺得你和一般同學不同,你不是頑劣,你是個性獨特,但是你有慧根。我知道這裡面多少摻雜了老師對自己學生的喜愛和褒獎,但是她那一顆用愛和學生相對的心是真實的。現在,我們國家到處都在說素質教育,每每看到這個題材的報導和新聞我都會說,其實素質教育的根本是老師的素質,核心是愛,有了愛才能包容,才能循循誘導,這種東西與身俱來,余老師就是這樣有愛人的人。”
1999至2004年余老師擔任政史地組的教研組長。在教研組建設上,余老師堅持“把眼光放遠點,把工作做實點”的原則,不斷增強“憂患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把打造一支專業化、高品位、有特色的教師作為政史地組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提出“敢於爭先”的口號,努力在校內、區內爭創優勢學科;要求組內教師敢於爭先,課堂教學要有特色,努力成為全區、全市的名教師。平時加強對教學的規範化管理,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加強學科的教學規律研究和課題研究。這期間,政史地組兩次評為區先進教研組,有一位教師成為市骨幹教師,兩名教師成為區骨幹教師,並形成了一支“善於教學,精於特長”教師隊伍。
協助校長分管06屆高三年級段工作,為了較好地完成06高考目標,她們在借鑑上一屆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對年段工作思路和具體做法進行了改革和創新,更重視理性地抓教育教學,注重人性化管理。精心設計06工作思路,把“教學過程精細化,考試環節程式化,年段管理精最佳化,環節管理全程化,談話交流制度化,家訪正常化”作為這屆高三工作基本要領。完善了相關制度。包括集體備課制度、規範有序的聽課、評課制度,培優補差制度,月考制度,質量分析制度和高三後階段的全過程跟蹤管理制度。堅持把統一規範的集體備課與個性張揚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重點關注“臨界學生”,實行臨界生與任課教師捆綁式的教育教學形式。強化三個意識,取得了幾個突破。目標意識、團隊意識、憂患意識是高三競爭的動力所在。營造一個團結協作和諧融洽的年段氛圍是搞好年段工作的前提。年段長、班主任、備課組長等高三骨幹教師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努力協調各種關係,造就了一支有實力的、有競爭力的團隊。高考目標完成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尊嚴和社會影響,為此在年段管理的過程中,她和她的同仁們積極思考,善於出招,,不斷革新年段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效。這屆高三高考成績創歷史之最。
余老師曾是鎮十四屆、十五屆人大代表,現為農工民主黨員和區政協委員,她在參政議政等社會工作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區政協第十四屆一次會議上發言受到好評,她的提案被列為區政協2007年度重點提案。
德高望重的教研員李星馳老師在他的《教學教研工作37年述往》中這樣評價余老師:“余佩霞老師是一位具有高尚師德的老師,她言於律己,顧全大局,多年來克服重重困難,忍常人所不能忍,默默地承擔著學校教學工作的重擔,勞而不伐,功而不夸,在文弱的外表下包藏著堅強的意志和信念,她的課也越來越精,十年一劍,呈現出爐火純青的氣象。”
主要成就
余老師十七年的教育生涯中,曾連續四年評為區優秀班主任;1998年評為市優秀班主任;1999年和2000年評為區優秀教師;2001年獲“王寬誠育才獎”,2004年獲市歷史學科骨幹教師和區十佳班主任榮譽。2005年獲市名教師榮譽。
余老師在歷史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教研組長崗位、高三年段工作上都卓有成效。學科上是名師,班主任當選十佳,教研組創先進,協助校長分管年段工作高考成績創歷史之最。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余老師深知要做一名令人信服的教師,首先要有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余老師積十多年的教學經驗,不斷超越自己,鑽研教材教法,研讀教育理論,創新教學模式,業務水平不斷提高並形成她自己的教學風格,她的歷史“知識結構導學”模式的探究真正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把素質教育落到了實處。長期擔任高中特別是高三歷史教學工作,歷屆高考歷史學科成績突出。在獲區、市教壇新秀的基礎上,又獲得了市骨幹教師和市名教師榮譽。作為區歷史教研大組組長和“市特級教師帶徒活動”的指導教師,余老師在指導和培養新教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從教以來多次被評為區優秀教師。
余老師已連續擔任了十四年班主任,帶出了八屆畢業班,高考成績突出,又多次被評為市、區優秀班主任,曾獲市“王寬誠育才獎”。在班主任工作中,余老師堅信“身教勝於言教”,率先垂範;尊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信條,用愛心營造“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氛圍,把“理解和尊重學生”看作是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合格人才。“人格之於人,恰如香之於花”。人格高尚的教師才能征服學生的心。余老師時刻把學生的冷暖涼熱、喜怒哀樂裝在心裡,用強烈的親情去打動他們的心靈,用無微不至的關懷去贏得他們的信任,某一屆畢業班有一位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的同學,因肩負著父母過高的期望而變得非常焦慮、抑鬱,失意的時候竟半夜徒步跑回離校30多離的家,他父母驚呆了……。余老師一次次家訪,和他父母一起找原因、求對策,不時地對他進行心理輔導,並時時關注著他的言行。當他身體不適時,幫他求醫問藥;當他心煩意亂的時候,作他傾訴的朋友。一次,兩次,三次……,以一顆真誠的心呵護著他健康成長。當他如願以償考入大學,特別是當再一次見到他,面對侃侃而談、健康開朗的小伙子時,一種無比的快樂湧上余老師的心頭,是愛心如此神奇地改變了他。余老師曾在她的日記中寫道:“在高三,老師是學生艱難歲月的共處者,是學生心靈的呵護者,更是精神家園的守望者。讓學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得到人性化的關愛與尊重,讓學生懷揣著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走進生命中的陽光地帶,走向他們日臻完滿的生活,這就是教育的真諦,這就是教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