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山(天津警備區前顧問)

何鳳山(天津警備區前顧問)

何鳳山(1917.6-2004.3.19),江西瑞金人,1932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主要事跡,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何鳳山(1917.6-2004.3.19),江西瑞金人,1932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紅軍中央補充師戰士、紅五軍團宣傳員、紅軍學校學員、軍委機要科譯電員;新四軍機要員、先遣支隊機要股長、1支隊獨立營副營長、1支隊新6團1營營長、第1師2旅作戰科科長、第6師16旅偵通科科長;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特務團副團長、6縱隊18師52團團長;24軍72師214團團長、72師副師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4軍72師副師長、師長;陸軍第63軍副軍長;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兼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天津警備區顧問等職。
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親歷2萬5千里長征,三次翻越雪山草地到達延安。參加紅軍學校學習後,任中央軍委機要科譯電員,隨同周恩來副主席參加了"西安事變"談判中的機要通訊工作。
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三級八一勳章、朝鮮國旗功勳榮譽章和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人物生平

1917年6月,出生於江西省瑞金縣沿崗村一個貧僱農家庭。
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何 鳳 山何 鳳 山
1932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12月,作為軍委機要科派遣的機要員,隨葉挺軍長南下參加組建新四軍,葉軍長派何鳳山到栗裕率領的先遣支隊做機要工作。
1940年,任1支隊獨立營營長,隨栗裕渡江北上,參加了黃橋戰役
1941年,抗大六分校學習後,任16旅作戰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率部參加了漣水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長山列島。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率6縱特務團1營3連攻占蔣軍74師師長張靈甫指揮所的洞穴口,將張靈甫擊斃。
抗美援朝回國後,何鳳山擔任第24軍72師師長,被組織保送南京軍事學院高級指揮系深造學習。此後任63軍187師師長,63軍副軍長;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兼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等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1981年7月離職休養。
2004年3月19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7歲。

主要事跡

何鳳山參加了第四、五次“反圍剿”,親歷了長征,參加了新四軍的組建。參加了衛崗戰鬥和賀甲村戰鬥。爾後,隨粟裕渡江北上,率部先後參加了黃橋戰役、裕華鎮戰鬥、攻克臨澤偽據點等數十次戰役戰鬥。
隨栗裕參加了衛崗戰鬥和賀甲村戰鬥,在衛崗戰鬥中用栗裕贈送的手槍擊斃了日軍上井大佐,後來把這支手槍送給了陳毅司令。
參加了兩溧反頑、挺進郎廣、激戰杭村、解放長興茅山戰役,天目山多次反頑等戰役、戰鬥,為開闢浙西根據地做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何鳳山率部兩戰漣水,給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軍”———整編74師以沉重打擊;參加萊蕪戰役;在孟良崮戰役中,身為特務團副團長的何鳳山親自帶領指戰員攻占孟良崮,擊斃張靈甫;率部戰南麻臨朐,猛擊沙土集,俘敵師長段德霖;參加豐漢路戰役和隴海路破擊戰;參加豫東戰役,活捉敵兵團司令區壽年及參謀長林曦祥、整編第75師師長沈澄年等;參加淮海戰役,率部激戰彭莊,與兄弟部隊一起殲滅敵100軍軍部;攻克黃灘,殲敵第44軍;蚌北阻擊,保障殲滅黃維兵團;參加渡江戰役;參加渡海作戰,解放長山列島,取得我軍以木船渡海作戰的重大勝利;挺進大別山,參加剿匪等。
抗美援朝時期,何鳳山率部接替上甘嶺、平康地區15軍陣地防禦任務。期間,創造了步機槍擊落美軍戰機、以小股兵力夜襲抓“舌頭”,冷槍冷炮運動戰術等,並在24軍中推廣。僅冷槍冷炮運動開展5個月,整個軍就斃敵14000餘人。

人物評價

何鳳山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堅貞不渝,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為革命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他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原則,始終保持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政治上、思想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實事求是,光明磊落;堅持原則,團結同志;言行一致,襟懷坦蕩;顧全大局,作風正派;生活儉樸,廉潔奉公;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深受同志們的愛戴。他嚴格要求和教育子女,以共產主義思想道德和自身表率作用,給子女和後代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何鳳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人民軍隊的建設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黨失去了一名好黨員,使我軍失去了一名好乾部,使我們失去了一名好戰友、好同志,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質和優良作風,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