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紀念館

何香凝紀念館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由原國家副主席王震提議,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設立。1982年8月30日正式開館,葉劍英元帥為本館題寫館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何香凝紀念館
  • 地理位置:原仲愷農工學校辦事處舊址
  • 開放時間:上午8點-12點,下午14點半-17點
  • 門票價格:免費
何香凝紀念館,

何香凝紀念館

1984年5月,本館聘請廖仲愷、何香凝之女廖夢醒擔任名譽館長。現館址為原仲愷農工學校辦事處舊址(即現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內),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落成於1928年,1982年10月12日被廣東省政府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紀念館被列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1月,又被列為“廣東省統一戰線基地”。本館最初主要展覽廖仲愷、何香凝的革命事跡,他們的兒子、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逝世後,經中央同意,本館增加了廖承志事跡陳列,於1984年6月10日紀念廖承志逝世一周年之際重新開放。本館開館以來,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廣東省、廣州市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心,王震、楊尚昆、康克清、廖承志、谷牧、劉田夫、任仲夷、楊康華、梁靈光、楊應彬等中央和省市領導都先後來館參觀並指導工作。開放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點-12點,下午14點半-17點。
廖仲愷、何香凝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動家、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共產黨的摯友。在20世紀初葉,他們追隨孫中山從事拯救民族危亡、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誕生後,他們鼎力協助孫中山,為推動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運動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廖仲愷遭國民黨右派暗殺後,何香凝繼續維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和愛國民主運動;其子廖承志在革命鬥爭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鬥的光輝道路。新中國成立後,何香凝、廖承志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祖國的團結統一事業,為加強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和爭取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們一家兩代,緊跟時代潮流,為振興中華,統一祖國,前仆後繼,殫精竭慮,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該館陳列有廖仲愷、何香凝和廖承志各個時期從事革命活動的歷史照片、文物、資料和詩畫等共達600多件。陳列內容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尋求救國真理,追隨孫中山,獻身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事業;第二部分,協助孫中山進行反袁、“護法”鬥爭,闡發和宣傳孫中山的革命學說;第三部分,堅持三大革命政策,促進國民革命運動;第四部分,同國內外反動勢力進行鬥爭,迎接新中國的誕生;第五部分,為新中國的繁榮富強團結統一而努力;第六部分,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