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頌華,字蒙孫,為晚清秀才,乃近代著名書法家、教育家。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花明泉村(今屬趙家鎮)人。號劍農、詠梅館主,又稱化鹿山樵,浙江諸暨人。工書法,小楷最工,清雋秀逸。光緒二十五年,與陳雲衢、葛藐卿、陳達夫等人在楓橋創辦紫景書院,其後曾任諸暨勸學所所長及圖書館館長致力於教育事。 其子何燏時,字燮侯,首任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頌華
- 出生日期:1858
- 逝世日期:1934
- 性別:男
人物生平,題聯真跡,
人物生平
何頌華(1858~1934)
花明泉地入會稽山西麓,層巒疊翠,茂林修竹,檀水縈洄,井泉星布,山水清華,文人蔚起。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曾謂:“諸暨有幾個文化中心,何趙就是其中一個。”蓋花明泉與趙家、泉坂隔溪相望,鼎足而立,人稱“何趙”。先生自幼飽覽經史。年末弱冠,即中秀才,嗣後屢試不第,遂絕意仕進,專攻書法。每黎明即起,臨寫《樂毅論》小楷,日間練大字,或臨大篆《石鼓文》,漢隸《張遷碑》、《華山碑》,或摹真草《龍門二十品》、《七十帖》,行書如《聖教序》、《蘭亭序》,尤所愛好,歲歲月月,至晚年現不輟。鄉居時,磨平香爐砧,練字其上,因此省紙省時。為使握筆有力,每晚手握小棒就寢,沉睡緊握不放,直至晨起。如此晝夜苦練。鍥而不捨,終於書藝大進,筆力蒼勁,蔚然成家。詩人蔣觀雲(智由)嘗謂:“少時應郡試,紹郡八邑庠生者,必請先生書謁,得之為榮,非其書,意不足。”時先生方廿余歲,其書法已知名乾本郡。光緒十二年至二十年間,先生流寓杭、紹、輒至西泠印社及蘭亭,與當時書畫金石諸名家聚會切磋,安吉吳昌碩、福建尹秉綬等交好尤篤,書法日臻精湛,求者接踵於門。蔣觀雲曾為先生六十壽辰撰序:“何蒙孫先生以書法聞名四方,智由所獲交士大夫,工八法,數當世能者,必舉先生為一人,吾鄉自薦紳學者,閭里文人之行,田夫舟子山樵牧野之人,識與不識無不知先生之能書,熟先生之名。先生山居,不數往城市。偶至焉,求書者踵接於門。嘗歲時履上海,上海之人,抱縑素蘄染毫翰者,滿先生之庭,次日視裝池之肆、必張先生之屏聯焉。”
先生書法,小楷最工。清雋秀逸;其匾額楹聯,罔不精妙。晚年融匯各家,筆鋒透紙,嚴謹中寓灑脫,秀媚中見剛勁,別有神韻。書法家張慕槎先生亦謂:“蒙師擅書法,特精二王,參以李北海、董香光,獨具風格,得者寶之。”
光緒二十五年,先生與陳雲衢、葛藐卿、陳達夫等人在楓橋創辦紫景書院,由先生主持,並任教其中;其後曾任諸暨勸學所所長及圖書館館長致力於教育事業。民國初年,書院改名大東公學,當時新式學堂尚少,創設之始亦可謂早。先生初任校長,後任董事長,常住校中,督責教誨,三十餘年宵旰不懈。該校抗戰後與忠義中學合併,解放後,改名學勉中學,由其長子燮侯先生兼首屆校董會董事長。自紫景書院至今已八十七載,源遠流長,輩出英才。
先生秉性方正嚴謹,遇事不稍苟且,平時不苟言笑,貌嚴而心善,一生急於公益,鄉民疾苦尤所關切。凡講學鬻字所得,除生活外,多用於公益不曾為已添置產業。除辦大東公學外,在本村又辦國小一所,免費教育兒童。倡導修路築堤,由楓橋至花明泉之石板大路,及村內之主要石板通道均為先生奔走募資建成。村旁黃檀溪,每年汛期水漲,常淹沒村舍農田,先生盡力籌措經費,組織村民修埂築堤,植柳美化,使免洪水之患。平昔憐窮濟貧,花明泉地少人多,農民衣食不足,先生切切然憂之,召村中長者共議,歲撥祠堂產款,為貧民發放棉衣,歲終,貧戶可至紹文堂領取救濟糧,每人三斗,俗稱“小糧谷”,窮困者賴以越冬過年,並渡春荒;此一義舉在其歿後尚未即廢,行之年久,習為常規。
先生家中,古山公所遺薄田十餘畝,瓦房數間,益以束修書金,衣食可以自給。清末,長子燮候自日本學成歸國,任職學部與京師大學堂,擢升高位,冠蓋京華,每寄數百金,以奉甘旨,先生未嘗侈用,凡所倡公益事業,必先解囊捐獻,半以歸公,猶有不足,再向外地摯友募助。自奉其儉樸,衣則但求整潔,食則鄉間常餚。如玉米糊、燉芋艿、煮山薯等皆其所好。幾小輩有丟落飯粒者,輒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為訓。辛亥年,燮候先生任京師大學堂工科監督,先生書橫幅“儉以養廉”相勉,教子以方。燮候先生恪遵庭訓,一生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仁厚儉樸,自幼耳濡目染,養成忠貞之風。至今凡五世,雖時代兢尚奢華,而其後世子孫能保持正直善良、勤儉樸素、好學上進之優良家風,實乃家教嚴謹之功。
先生襟懷曠達,不以功名富貴為重。民初,燮候先生任北京大學校長,以軍閥當權,政治腐敗,辭官返鄉辦實業,先生不以為非,曾謂:“燮侯在溪北籌辦開礦,如能成功,將使諸暨全縣窮人無凍餒之虞,造大福於貧民,吾之宏願遂矣。”
次子煒時,字溱侯,幼習中醫,亦遵交訓,輒義務為貧苦鄉親治病。
先生暮年,居村不出,除仍每日練字外,常為鄉鄰排難解紛,以其望重,四鄉里人尊之,凡有曲直纖葛,輒為調停。一九三四年六月先生偶踣中風,不幸棄世,四鄉之人扶老攜幼,弔唁哭送者數千人,葬於盧蒙山之陽。
(此文於諸暨史志1986年第五期)
題聯真跡
在杭州西湖西泠印社的仰賢亭,何頌華題聯真跡是為名聯,至今猶在:
卜築湖山占勝處;
合參宗教繼前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