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蒙孫

何蒙孫(1858~1934年),名頌華,號劍農,別號詠梅館主、化鹿山樵,諸暨趙家鎮花明村人。自幼飽覽經史,未到弱冠之年就中秀才。但後屢試不第,遂絕意科舉,專攻書法。嘗以“香爐磚”代紙,臨摹各家法帖,尤愛《聖教序》、《蘭亭序》,至老不輟。時人蔣智由謂:“蒙孫先生書法聞名四方,智由所交士大夫,工書法數當世能者,必舉先生為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蒙孫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58年
  • 逝世日期:1934年
  • 性別:男
人物簡介,創辦景紫書院,倡導文教貢獻良多,

人物簡介

光緒

創辦景紫書院

光緒十二年(1886年)何蒙孫流寓杭、紹、上海間,登門求書者,戶庭為滿。安吉吳昌碩、侯官尹秉綬等鹹推崇之。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回里,與陳遹聲、毛穎甫、陳達夫等在楓橋鎮創辦景紫書院,後更名大東公學(今學勉中學前身),先生歷任校長兼常務董事,工作長達30年,桃李盈庭,遍布海內。如金善寶、李宗武、張慕槎等學者名賢皆出其門。又曾

倡導文教貢獻良多

兼諸暨勸學所(教育局)長、圖書館長等職。倡導文教,貢獻良多。 何蒙孫秉性方正,熱心公益,自奉儉樸,筆潤所得,多用以濟貧、鋪路、修壩或為鄉民排憂解難,望重四鄉。最為感人的事,是先生教子有方,長子燮侯出任第一任北京大學校長時,先生書“儉以養廉”橫幅勉之。而燮侯校長遵循父訓,身體力行,上面核定他的月薪800元,但他只取其半,餘數作學校購置圖書、儀器之用。其 無私辦學之品德深得北大教職員工的敬佩。1907年,他主持京師大學堂(即北京大學前身)新校舍建築主任,有日本建築商贈送厚禮希望中標,被他嚴辭拒絕。辛亥革命爆發,清室下台,其時學堂尚有數十萬元巨款結餘,何燮侯手下許多人以為改朝換代已成現實,這些經費無人會追問,管事的甚至提出偽造賬冊,按職位大小私分這筆經費,何燮侯卻堅決不同意,他親自核對賬目,據實辦好手續封存。這在政壇更易,貪污成風的年代是極少見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有這樣的賢父子,是諸暨人的驕傲,也是我們紹興人的榮光。 蒙孫先生的法書,筆者僅珍藏乙幀,164×45cm,紙質,行書。寫七言絕句一首,曰:“二株朱草出金沙,來自天支節相家。當日承恩預名表,愧無五色筆頭花。”癸丑(1913年)四月維夏,雨窗無事,臨米海岳四種,請憲章先生雅正,蒙孫何頌華時年五十有六。鈐頌華之印、頌華兩印。是幅布局錯落有致,給人以清新高雅的感受,結字嚴謹,用筆瀟灑滋逸,為先生中年傑作,深為筆者所愛慕。 1934年6月,何蒙孫偶踣中風,不幸棄世,四方弔唁者達數千人,感人至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