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不出代議士不納租稅

《何謂不出代議士不納租稅》是章士釗所著作品,出自於《章士釗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何謂不出代議士不納租稅
  • 作者:章士釗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章士釗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邇聞第二次請開國會被拒,而南洋華僑將不納所認海軍義捐。吾人聞而喜之,謂此足以為要求開會之後盾。是誠然,是誠足喜!吾人向不審財政與國會之關係,今乃審之,如之何不喜?上海某報論及此事,謂有合於西人之原則,曰不出代議士不納租稅。茲原則也,他國暫不論,若在英吉利,則憲法之髓也。英人無此原則,即可謂無憲法。今吾人乃能套用此種神聖之原則,如之何不喜?雖然,此原則者,非吾人所夙有也,吾人或未先明其義例。今以偶有類似之件,而用此原則為前提,倘有人問曰,此事件果與此前提相合否,則吾人何以答之?如答此問而有所遲疑,則必於此原則未嘗明了。如以未嘗明了之原則,為進行之標準,則所守或至動搖,而所畫或至類狗。記者不肖,竊為此懼,敢以固陋所及,為此原則求一義例,冀幸請求國會諸君子以此自堅其信,或亦某報記者所不以為忤也。
今宜最先注意者,則華僑所不納者為義捐,原則中所及者為租稅。義捐與租稅是否即為一物是也?夫義捐者,從人所欲者也;租稅者,負有一定之義務者也。以吾儕小民,素懷“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為明訓,今猝謂義捐與租稅同一性質,聞者將不能索解。雖然,記者有言。茲原則也,非吾國所夙有也,則欲知租稅二字為何義,當於他國文求之。吾聞英人蔡珊(Lord Chathan,十八世紀之政家及辯家)之言曰:“徵稅者,非行政權或立法權之一部分也。租稅之為物,不過下議院隨意之贈送及承諾而已。”(Taxation is no part of the governing or legislative Power.The taxes are a voluntary gift and grant of the Commons alone.)由此視之,則租稅者,亦從人所欲者也。謂義捐即租稅之類,或謂租稅即義捐之類,其誰曰不宜?
然則所謂負有一定之義務一說,為不確乎?曰亦確。特義務二字,不可以常人之識解視之耳。夫一國之用,率有常經,穩固之源,不容不有。民為邦本,而義務以生。惟義務者,乃吾人感於必要而生,非他人能加吾以負擔也,非他人能強吾以所不欲也。故吾之義務,吾自欲負之。自其流體觀之,則曰義捐,自其凝體觀之,則曰租稅,非二物也。英人者,以立憲祖國自豪者也,而其立憲之精神,即在“自征其稅”四字。在稍治英史者,或不疑吾言之誇誕也。往古無論矣,千二百十五年之大憲章,有條文可讀者也,此則明明剝奪英王加稅之權,歸之國民會議(National Council)。自是以來,代議政體日益完固,而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即不出代議士不納租稅)之原則,乃至套用無爽。最近英倫議院中本此原則之作用,致以租稅案大起紛擾,論者至指為全世界財政問題。茲紛擾也,過於複雜,非本篇所能記及。惟記者所欲珍重記之者,則首在英國憲法上□習慣之大例。其例維何?則上院者,無能征民之稅者也。英人之稅,乃自舉代表征之(即下議院之謂),非能以他種勢力迫之者也。是故英國上院,例不得修正下院所提出之租稅案。蓋上院既不得征民之稅,則不得修正租稅案,乃論理自然之序也。倘修正之,則下院必曰:“此修正案,非原案也。此與原案有異也,此汝之案也,吾人奈何準上院之案納稅?”(此語譯自本年西七月十號。)是故上院不修正租稅案,即為英人自征其稅之精神。其自征其稅之精神,即視租稅為自由贈送物之精神。此精神流通於英史亘千年,而今乃愈厲。蓋習慣上,上院雖不得修正租稅案,而租稅案例得上院之同意。今下院乃於並此同意之權而奪之,即此次之紛擾所由起也。詮釋其理,乃須長幅。然英人者,自征其稅之國民也,記者專欲敷陳此義,故本篇只及於此矣。【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章士釗是與梁啓超齊名的文章家,尤其以邏輯文著稱於時。他常常縱筆所至,動輒數萬,加之平生勤勉,筆耕不輟,上天眷顧,得享高壽,因此著作量極大。受篇幅限制,本書所收錄的文字,時間上以1903年至1927年這一時期為重點,內容上以政治、文化等方面帶有原創性的政論文為主,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系統、深入。除此之外,但凡關於外交、經濟等方面的政論文、時評、詩詞、書信、公文、議案、回憶錄等,概不收錄。學術著作,僅收錄幾篇重要的書序。通過閱讀本文集,可以比較系統、深入地了解章士釗的政治、文化思想,粗略了解其學術成就,切身體會其邏輯文的寫作技巧。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章士釗(1881—1973)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報人、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學者和律師。綜觀章氏一生,有許多戲劇性特點:首先是多變。早年持激進主義,曾主筆《蘇報》,激烈鼓吹反滿革命;留學英國期間,開始醉心於英國憲政理論;武昌起義後毅然回國,主持《民立報》筆政,鼓吹政黨政治和毀黨造黨;二次革命失敗後轉向調和主義,創辦《甲寅月刊》、《甲寅日刊》,鼓吹為政有容和調和立國;歐戰結束又回歸文化保守主義,公開反對新文化運動,主張以農立國。其次是自詡不黨,追求獨立。但不黨是真,獨立卻未做到。章氏一生,不僅未曾獨立,相反卻先後追隨過岑春煊,依附過段祺瑞和杜月笙。前者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章氏本人的個性特點,後者則揭示了近代中國社會一個規律性特點:知識分子在經濟地位獨立之前,不可能完全獲得政治上的獨立。編者簡介郭雙林,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社會史,著有《中華賭博史》、《西潮激盪下的晚清地理學》、《八十年代以來的文化論爭》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