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何萍(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何萍,女,哲學博士、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年10月生於武漢市。現同時擔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副所長、武漢大學婦女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全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婦女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武漢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赴哈佛大學哲學系作高級訪問學者。2000年9月赴美國參加第四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2003年8月赴土耳其參加第21屆哲學大會。著有《人類認識結構與文化》、《中國傳統科學方法的嬗變》《生存與評價》、《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文化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論》(與李維武合著);參加黃楠森教授等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八卷本)的編寫工作,撰寫第八卷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加拿大”部分;在《國外社會科學》、《新華文摘》、《哲學研究》、《學術月刊》、《中國文化月刊》等海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譯文10餘篇。主持省教育廳教學改革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武漢大學教學改革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課程內容改革研究》。獲1997年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和吳玉章優秀成果獎、99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獲98年武漢大學首屆珞珈赤子特等獎;學術專著《生存與評價》獲2001年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論文《當代中國婦女發展的瓶頸問題研究》獲2003年湖北省婦聯、湖北省婦女理論研究會優秀論文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萍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省武漢市
  • 出生日期:1953年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 主要成就:文化哲學、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
    、認識論研究
  • 代表作品:《人類認識結構與文化》《生存與評價》《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文化
  • 代表作品: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程》
人物簡介,科研項目,榮譽,個人作品,

人物簡介

何萍 女,1953年10月生於湖北省武漢市,哲學博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同時擔任武漢大學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婦女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全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婦女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武漢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武漢大學哲學院教授何萍在西南大學講學武漢大學哲學院教授何萍在西南大學講學

科研項目

先後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實踐與評價認知的客觀性》、《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問題》,湖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文化哲學史》。
現正主持教育部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基地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研究》,主持湖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武漢大學教學改革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課程內容改革研究》。

榮譽

1988年,何萍被評為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因參加黃楠森教授等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八卷本)的編寫工作,撰寫第八卷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加拿大”部分,1997年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和吳玉章優秀成果獎,1999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
因科研、教學成績突出,獲1998年武漢大學首屆珞珈赤子特等獎;
學術專著《生存與評價》獲2001年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2年,赴哈佛大學哲學系作高級訪問學者;
2000年9月,赴美國參加第四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
2003年8月,赴土耳其參加第21屆哲學大會;
2003年,論文《當代中國婦女發展的瓶頸問題研究》獲湖北省婦聯、湖北省婦女理論研究會優秀論文獎。

個人作品

在《國外社會科學》、《新華文摘》、《哲學研究》、《學術月刊》、《中國文化月刊》等海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譯文10餘篇。
代表性著作
《人類認識結構與文化》;
《中國傳統科學方法的嬗變》(與李維武合著);
《生存與評價》;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文化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論》(與李維武合著)。代表性論文
《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與市民社會》;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問題與視野》;
《新世紀的價值哲學研究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