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經歷
1986.09-1989.07,
武漢大學(原湖北醫科大學)人體寄生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並獲
醫學碩士學位;
1999.08-2002.08,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病原生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醫學博士學位;
2003.09-12,赴日本國福島醫科大學做訪問學者
2006.10-2007.10,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做做訪問學者
主要工作經歷與任職
1983.07-1986.08,江西醫學院附屬撫州醫院,醫師
1989.07-至今,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2005.01-至今,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
主要社會兼職
擔任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教育部評審專家,全國醫學研究生教學資源建設工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醫學會理事,湖北省預防醫學會寄生蟲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預防醫學會武漢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熱帶病與寄生蟲病學會湖北分會副主任委員等。
目前主要科學研究領域和興趣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及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獲湖北省科技成果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和中華醫學會科技成果獎二等獎各1項,鑑定和驗收成果各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包括被美國《免疫學雜誌》和英國《免疫學》等SCI源期刊收錄;與國內外多個實驗室開展科研合作及聯合培養研究生。
教學情況
為醫學及預防醫學本科生各層次主講《醫學寄生蟲學》和檢驗醫學專業主講《臨床寄生蟲學和寄生蟲學檢驗》課程;為研究生主講《分子寄生蟲學與寄生蟲免疫學》、《血吸蟲學》等專業課程,並主講《生物信息學》、《科技文獻信息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和《智慧財產權法》等研究生通開課程;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全國優秀教育音像製品獎”一等獎各1項。培養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碩士、醫學碩士及醫學博士等研究生三十餘名。
主要研究成果介紹
1、20世紀80~90年代,主要從事醫學貝類的形態學、生態學與分子分類學,主要涉及血吸蟲中間宿主釘螺和並殖吸蟲中間宿主的其它淡水螺類,為釘螺及擬釘螺的分類提供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學證據。
2、自20世紀90年代後,主要從事寄生蟲感染免疫學與分子寄生蟲學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重點研究血吸蟲的免疫逃避機制、血吸蟲感染的保護性免疫機制及血吸蟲病的免疫防治。主要成果包括:建立了日本血吸蟲感染伴隨免疫新模型,對其免疫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並研究了一系列血吸蟲保護性抗原的疫苗效果;闡述了免疫趨化因子及其受體在日本血吸蟲蟲卵肉芽腫發生、發展中的作用,首次發現嗜酸性粒細胞的CXCR3高表達與血吸蟲蟲卵嗜酸性肉芽腫的形成密切相關;從日本血吸蟲體內發現並證實了一個在其免疫逃避中起重要作用的新基因,該基因的表達產物能抑制性調節宿主的免疫功能,並在動物實驗中初步觀察到對潰瘍性結腸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具新型免疫調節劑類藥物的潛在價值,並由此涉入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即寄生蟲功能基因在醫學中的套用研究。
論文著作:出版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科研成果:兩項科研成果通過鑑定,其中一項獲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教學成果獲武漢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