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煥奎,醫學博士,先後參與籌建豫章醫院、江西軍醫學校、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南昌大學醫學院前身)等。為中國早期的醫學發展做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煥奎
- 外文名:He Huankui
- 國籍:中國
- 職業:博士
人物簡介,求學之路,艱辛辦學,留學德國,
人物簡介
何煥奎,字士魁,號星萃,醫學博士。1883年生於江西省進賢縣三里鄉何家村。小時家境貧寒,經父親啟蒙後,入義學念書。新中國成立後,何煥奎因年事已高,在江西省中醫實驗院(後改研究院)從事醫學研究工作,期間,寫成了《從巴甫洛夫學說看〈傷寒論〉》等多篇有價值論文。1960年4月27日,病逝於南昌,享年七十八歲。
求學之路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參加縣學科試,成績優異,被保薦到南昌府應考,前二試均名列前茅;第三試,因生計所迫,頂替某富家子弟考秀才,自己未能登榜。1904年(光緒三十年),再次赴南昌應試,因文章精萃中舉秀才。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廢科舉,興學堂,是年考入洪都中學。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在江西招考留日公費生,他以優等成績被錄出國,同年底赴日本東京學習基礎課程。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考入日本千葉醫學專門學校學習西醫,1913年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
艱辛辦學
1913年年秋,何煥奎學成歸國,在南昌籌資創辦豫章醫院。先後成功開展了“剖腹產”和子宮腫瘤摘除等外科手術。該項手術開創了江西婦科手術之先河,也推動了江西醫療診治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民國成立後,江西兵火不斷,醫療人才緊缺。為了解決醫務人員不足的問題,於1912年,何煥奎和一批歸國留日學生創辦了“江西軍醫學校”,1913年改為“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前),其教員多為留日畢業生,但因經費支絀,於1915年畢業了一個班51名學生後被迫解散。而社會仍急需高等醫學專門人才,故何煥奎、曾貞等留日畢業生自1916年起每年都上書省議會,要求設立江西醫藥專門學校,均以庫款支絀為由被當時的軍閥政府拒絕。
1919年“五四運動”後,國內不少地方陸續興建和擴建了一批高等醫科院校,為江西開辦新的醫科學校作了示範;同時,軍閥政府為爭奪本省統治權準備戰爭,急需醫務人員為之服務。在這兩個大背景下,何煥奎等抓住機遇,再次請願省府,直到1920年才得以批准,校名仍舊定為“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即現在的南昌大學醫學院前身)。1921年,省府撥款6978元(銀元)經費進行籌辦,並於同年3月19日,由省府正式下文委任何煥奎為校長。學校只設醫科,學制五年。同年8月招收第一批學生32人,均來自舊制中學或高中畢業生。
學校初創之時,辦學條件異常艱苦,靠租賃民房辦學,校舍狹小,教學開展維艱。何煥奎多方奔走,要求省府準撥校舍,固定校址,經他不辭辛苦,四處奔波和陳情,於1922年請撥了南昌市貢院前公產房屋1棟(即現在八一公園前南昌市衛生學校校址)為固定校址,1923年陸續請準撥款建築教學樓房1座、實驗室(實習室)1排、職員宿舍1棟以及頭門房屋1所,1924年秋創辦了附設診療所,作為臨床醫學教育所用,他兼任所長。至此,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初具規模,也為學校今後的延續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4年,因軍閥政府權力更替,何煥奎被迫辭職,經宋育德等知名人士上書,於1925年10月,政府不得已改為中國著名醫學教育家王子玕教授繼任校長。
留學德國
1926年他被當時政府選派赴德國深造,成為柏林大學醫學院研究生。他自選“致胖原因”為研究課題,經兩年艱苦的鑽研,寫出了《腦內分泌與致胖原因》的論文。他的科學見解,在當時的醫學是有一定的科研價值。1928年被柏林大學醫學院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1929年,何煥奎從德國返回南昌,帶著報效祖國,服務家鄉的強烈願望,著手創建了南昌市立醫院。為了改善醫療條件,他從國外引進了江西第一台X光機,為江西人民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也使江西的醫療診斷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1930年春,何煥奎調任南京國民黨政府衛生部“技正”(技術官員),相當於總工程),並代理衛生部統計局局長。第二年衛生部改組,因接近國民黨左派人士李濟深,李濟文兄弟(李濟文與何煥奎是柏林大學的同學),何煥奎被迫辭職,改任南通大學醫科主任(即醫學院院長),兼授病理外科學。
1933年,任江西醫專外科主任,並繼續行醫治病。1935年他辭去一切公職,專事經營私人診所。
1938年,日本侵略軍攻陷南昌前夕,何煥奎率全家回到進賢原籍。他除看病行獲外,還從事醫學研究工作,撰寫一部20萬字的《外科急救學》手稿(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