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源村位於金谿縣何源鎮東部的太山天門嶺省級風景區內,距縣城35公里。何源村建於北宋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是一個沒有古建築遺存的千年古村。2010年始何源村探索鄉村旅遊發展道路,成為金谿縣最早的民宿村之一。2018年底被評為江西省3A級鄉村旅遊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何源村
- 外文名稱:HeYuanChun
- 別名:何源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江西省金谿縣
- 下轄地區:蔡家、黃家
- 電話區號:0794
- 郵政區碼:3448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金谿縣何源鎮何源村
- 人口:156戶500人
- 方言:贛語
- 著名景點:何源太山天門嶺風景區
- 火車站:鷹潭火車站,鷹潭北站
- 車牌代碼:贛F
- 景區級別:江西省3A鄉村旅遊點
何源簡介:,歷史沿革:,旅遊資源:,村內景點:,何源美食:,旅遊接待:,民俗文化:,仙人隱逸:,古老建築:,歷代人物:,傳說匯集:,旅遊路線:,自架路線:,乘車方式:,
何源簡介:
何源村位於何源鎮東部,亦稱三溪。舊屬四十六都,今屬何源村委會。全村共有156戶500人口左右。據《金紫何氏宗譜》載:北宋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始遷祖何若訥由福建光澤經金溪後車短暫逗留遷來此地開基建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何源村除何姓外,另有20多個姓氏合居。
村落坐北朝南,北靠後龍山,建村時左右築有兩道石磅包山作為護砂,東峰障於左,西廊攬於右,南疇開闊,三溪水蜿蜒於前,案山、朝山具全。
村後龍鬚井,為唐代時道教十六代天師張應韶隱居之所,天師羽化後葬龍鬚井旁,是為仙人墓。明太祖朱元璋為這代天師制贊詩,今有2017年恢復的御贊碑於井旁。村前中宮寺為豢龍僧劉中宮隱居之所。民國22年(1933年)紅11軍攻克金谿縣城,遍駐金溪東北各地,並在何源村建立了何源鄉蘇維埃政權,還製作了“金谿縣第四區何源鄉革命委員會”印章,印章存於金谿縣檔案館。
何源村歷代人文不顯,北宋時期有進士何國瑞,貢士何高,明代嚴州知府何孟高。村中有金紫門、三公廟、土地廟、古楓社、放龍池、龍鬚井、明太祖御贊碑、蘇維埃遺址(清九公祠)、清五公祠等舊跡。另有小隱牌樓、生態停車場、候車亭、生態古木區、文化廣場、太平有象、江夏泉等新基礎設施與景點,其中古木區有一棵200年樹齡的光皮羅漢松尤為珍貴。
何源村自2010年始,依託於何源太山自然風光,探索鄉村旅遊發展道路。2017年3月啟動新農村建設,以“隱”文化作為主題,以發展旅遊與民宿為目標,打造綠色、古色、紅色的三色鄉村旅遊點。建有多家旅遊民宿,成為金溪最早的鄉村民宿區之一。
歷史沿革:
禹貢揚州之域,天文斗野,春秋戰國雜隸吳楚,唐屬饒之安仁。淳化五年陛撫州金溪場為縣,割饒安之永和鄉入金溪,由是何源屬金溪。東界貴溪梅潭四十里,南界高山鄧五里,西界三港口(今作三江口)五里,朱坊十里,北界貴溪上清廿五里。清代何源為白馬永和鄉,屬四十六都。民國23年(1934年)屬孔坊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第五區,1985年屬黃通人民公社和溝樹墾植場,後社場合一改稱黃通綜合墾植場,1961年屬剡坑和孔坊公社。1969年屬何源公社,1984年屬何源鄉,2001年屬何源鎮。
旅遊資源:
村內景點:
1、金紫門:何源村建村之時分上下二族,門樓各一,金紫門即下族門樓。原門樓於文革時被毀,1970年左右重建,2016年簡單休憩。
2、小隱牌樓:牌樓位於何源村口,建於2017年,石制,四柱三間五樓式。豎額刻有篆書“小隱”二字,以其何姓先祖被北宋朝廷追封為小隱王之故。
3、龍鬚井與御贊碑:龍鬚井位於何源村後,唐玄宗時期,道教十六代天師張應韶在此隱居,與妻兒躬耕自娛,天師羽化後葬井旁,世稱仙人墓。其子張頤,性至孝,母疾,侍奉勤敬,每謂人曰:“人不忠孝而欲學道希仙,是舍舟揖而涉大川也,吾未見其能濟矣”。明太祖定天下後,御製十六代天師贊。
4、放龍池:放龍池位於清九公祠前。史載劉中宮為蜀人,有豢龍禱雨之術,駐錫於何源中宮寺。傳說何源有婦人對中宮說,世人都說你有養龍求雨的本事,我活一輩子,從來沒有見過龍,能不能讓我看看龍是什麼樣子。劉中宮說可以,今晚我將龍放在祠內石缸中,清晨我要外出,你自去看。次日老婦去看,只見缸中一條泥鰍,怨其戲弄,遂將泥鰍倒入池塘,一時龍飛而出,順流而入三溪水,此即放龍池名之來源。清九公祠下廳原有石缸一口,內養泥鰍,每年只在正月打醮時換水一次,此風俗一直延續到1966年。
5、何源鎮史館:鎮史館,又名清九公祠,始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為何源何氏九房房祠,民國22年(1933年)紅軍在此建立蘇維埃何源鄉政府。祠內原有明代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何宗彥所贈“名世岱宗”匾,已佚。建國後一部分建築倒塌,便將其改造成倉庫,2017年新農村建設時將其開闢為何源鎮歷史文化館,展示全鎮歷史文化資料。
6、三公廟:三公廟位於上包山古樟之下,廟內供奉三仙真君,即浮邱、王、郭三位仙師。三仙信仰在何源地區乃至撫州地區是非常普遍。
7、土地廟:土地廟位於下包山之中,廟內供奉土地公與土地婆。
8、太平有象:太平有象位於何源村上包山石磅上,是一根巨大樟木的樹根,形似一隻大象。此樹原為何源村最大的樟樹,90年代初村莊架設高壓電,由於資金短缺便將此樹賣掉。
9、南園:南園為村民私宅,占地400平方,由南園門樓、陸王亭、金紫第、廬江衍派門樓、小隱樓等建築構成。2010年始,村民為推廣何源太山與探索鄉村旅遊道路在南園成立起旅遊民宿,為遊客提供餐飲、住宿、雅集、農產品銷售等服務。
何源美食:
九月黃:中國道教龍虎山第十六代天師張應韶隱居何源龍鬚井時尤愛此果,又因其隱居處此果味更佳,故後人稱其為天師果。其果藤長於山,纏於樹,熟於秋。人們在二季收割時采之食用。
馬齒莧:涼拌馬齒莧,酸酸滑滑的,開胃。
黃精葉梗:何源靈藥谷盛產黃精,據《明太祖御製天師贊》十六代天師隱居何源時,日食黃精。後人於春季將黃精新葉與嫩梗入菜。
米粿:又名鼠麴粿。
冬筍:何源山地眾多,竹林廣闊,每年冬季村民上挖筍,冬筍不僅是一道美食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作物。
旅遊接待:
南園民宿:2010年10月成立接待中心。占地400平方,由南園門樓、陸王亭、金紫第、廬江衍派門樓、小隱樓等建築構成。2010年始,村民為推廣何源太山與探索鄉村旅遊道路在南園成立起旅遊民宿,為遊客提供餐飲、住宿、雅集、農產品銷售等服務。
民俗文化:
仙人隱逸:
張天師是世襲的正一道領袖,是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龍虎宗各代傳人的稱謂。“正一道”(即“天師道”)由張陵(張道陵)創立,後世稱張陵為“(祖)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曰“三師”(“三張”)。其傳人為其子孫世襲,後皆稱為“天師”,因張姓即被稱為“張天師”。第十六代天師張應韶隱居何源龍鬚井,飛升後葬井旁曰“仙人墓”。
古老建築:
何源村古建築僅存幾座,下門門樓、清九公祠、清五公祠、曾氏舊宅、三公廟、土地廟。
歷代人物:
張應韶:字治鳳,中國道教龍虎山第十六代天師,生卒年不詳。一生博學經典,精通道術,後隱居於龍虎山南崖山龍鬚井上(天門嶺龍鬚井上),擅長辟穀之術,能百日不進食。善吹鐵笛,與妻兒耕作自娛。一日,懸笛井上,以印劍授子順告知曰∶“吾世傳真人之教,功及於人多矣吾今垂年,汝當傳守。”言迄,端作井上瞑目而化,年99歲,遂葬井旁,所耕之地號“黃沙坑”。元順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賜號為洞虛演道沖素真君。
張頤:字中孚,應韶長子。性至孝,其母隱居與何源龍鬚井,母疾,侍奉勤敬,經旬月不解衣帶,每謂人曰:“不忠孝而欲學道希仙,是舍舟楫而涉大川也。”出任貴水尉,棄官襲教,攜妻子結,茅山中以居。壽87仍童顏皓齒,無疾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贈“洞虛闡教孚佑真君”。
何升:字顯雲,世居湖廣,為何晏之後。唐元宗朝奉詔征討西域,封征討大將軍、征西侯,駐驂閩之邵武光澤,樂其山水之勝遂隱居焉。
何若訥:金紫何氏始祖金紫光祿大夫、招討大將軍、征西侯何升七世孫,光遠公長子,字叔辨,又字子言。生於宋建隆壬戌五月二十日戌時。其父光遠公因不受寧詔隱寓上幕鎮之望仙觀,命其六子散居各地,若訥於是遷饒安河源,今金谿縣何源村。為金溪何源何氏始祖,娶野鴨橋張氏,生四子:文繡、文璘、文玠、文珍。卒於宋明道丙子年四月十三日申時,與妻合葬於本里鳳嶺,有傳列後。為何源何氏始祖。
何國瑞:字應麟,生於宋政和癸卯八月十六申時,治詩經中式紹宗興庚辰進士,授國子直學,遷廣州文學改承務郞園子正,有傳列後。
劉中宮:宋沙門師,自蜀而來,見何源崖山天門嶺茂林修竹,林壑幽美,遂結茅山中。居民苦旱,問之乞雨。中宮云:“今歲當不雨,吾閔爾貧,雖雨,才沾蔬畦已。”他日,中宮入潭中,遺履石上,塗叟者守其履,俟之七日,師自外至,謂粟曰:“汝可謂誠篤。”問其所欲,曰:“吾惟嗜鴨肉。”今禱雨者,必先以鴨祭叟。然後得雨。師嘗謁撫州守,書刺曰:“豢龍僧某”。守惡其幻,詰之曰:“龍安在?”師曰:“明公勿驚”。以金盤盛水,探懷中若朽草,置水中,風雨大至,龍飛躍而去。
何永年:金紫何氏中著名的儒道學者。
何長生:筆名:何杉、樂山,江西金谿縣何源鎮何源村人,大學畢業,中共黨員。1968年參加工作,歷任金谿縣何源公社、撫州地區群藝館、文化廣播電視局幹部,鷹潭市文聯文協主席及文聯副秘書長、秘書長、副主席,魯迅文學院學員,鷹譚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文聯主席、黨組書記,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二級。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散文集《眷戀》,長篇陳述文學《一位市委書記的故事》(合作),陳述文學集《紅帆》等。作品多次獲省、全國文學獎。
傳說匯集:
1、天師長安街丟法印,應韶龍鬚井大歸隱;
2、劉中宮天門嶺乞雨,何夫人友安房放龍;
3、臨川婢逃匿天門嶺,豢龍僧書刺撫州府;
4、張天師鎮妖走福建,天門嶺雞鳴得寶石;
5、張天師法鎮白果精,木船精水漫何源村;
6、徐霞客夜宿孔坊村,何永年燭話天門嶺;
7、金紫何源九九之塘,壁掛朱棺代代為官;
8、金紫氏含淚斷龍脈,何老翁肥田遇天師;
《中宮院》
詩人:熊道裕 朝代:宋代 體裁:無
我昨投文清泠淵,稍責老龍多睡眠。
鐵笛穿雲久寂寞,作詩喚起劉高禪。
劉高豢龍與龍語,一夜風雷共謀雨。
雨師荷鍤破天河,阿香應門覓桴鼓。
不用欒遠巴噀酒,那用出龍煩魯叟。
殷勤寄語望雲人,高僧自是調元手。
今朝夏抵明日秋,一夕不雨還自休。
南陌沾濡北阡渴,東鄰感激西家愁。
安得黑雲如漏戶,處處家家田作池。
予有缽飯便可飽,雨我公田遂及私。
《龍鬚井》
張玉運
潛龍蟄仗井渫老,
井畔遍匝龍鬚草。
風梳雨櫛不計年,
奮掀一拂天地小。
靈泉活活瀉九區,
區區滿捋痴龍珠。
采之擷之編為席,
高眠不捲冷雲噓。
草堂睡足臥龍廬。
天師贊之十六代天師張應韶
明太祖 朱元璋
繼傳十六,人皆辟穀。
日食黃精,貌態異俗。
歲月一來,亦復如復。
牛背西風,蒼山一曲。
旅遊路線:
206國道由鷹潭入金溪對橋鄉穿過金溪,可由兩處進入何源天門嶺:
自架路線:
自駕開車路線一:
206國道龍虎山圩上——楊蔣——孔坊——三江口——何源村——天門嶺
自駕開車路線二:
206國道金溪對橋鄉——橫源——孔坊——三江口——何源村——天門嶺
江西省金谿縣何源村
乘車方式:
路線一:鷹潭火車站前乘至黃通的班車,在三江口下車,之後去何源
路線二:在金溪汽車站乘至黃通的班車,在三江口下車,之後去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