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鬚井

龍鬚井

龍鬚井位於江西金谿縣何源村,距縣城35公里,距道教發源地江西龍虎山風景區10公里。是中國道教十六天師張應韶隱居之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鬚井
  • 位於:金谿縣何源
  • 距縣城:35公里
  • 屬於:武夷山脈
基本情況,文化底蘊,十六代天師,明太祖御贊碑,歷代詩文,

基本情況

龍鬚井位於金谿縣東部的何源村,何源村古稱三溪。舊屬四十六都,今屬何源村委會。據《金紫何氏宗譜》載:北宋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始遷祖何若訥由福建光澤經金溪後車短暫逗留遷來此地開基建村,現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建村之前的唐玄宗時期,道教十六代天師張應韶隱居於此。龍鬚井井為禾斛形,井身為船形。
龍鬚井龍鬚井

文化底蘊

十六代天師

張應韶,字治鳳,中國道教龍虎山第十六代天師,生卒年不詳。一生博學經典,精通道術,後隱居龍鬚井上,擅長辟穀之術,能百日不進食。善吹鐵笛,與妻兒耕作自娛。一日,懸笛井上,以印劍授子順告知曰∶“吾世傳真人之教,功及於人多矣吾今垂年,汝當傳守。”言迄,端作井上瞑目而化,年99歲,遂葬井旁,後人稱仙人墓,所耕之地號“黃沙坑”。元順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賜號為洞虛演道沖素真君。
御贊碑御贊碑

明太祖御贊碑

明太祖定天下後,為天師制贊,贊曰:繼傳十六,人皆辟穀。日食黃精,貌態異俗。歲月一來,亦復如復。牛背西風,蒼山一曲。後人立十六代天師贊之碑於龍鬚井旁。

歷代詩文

宋代白玉蟾《十六代天師贊》
一畝閒雲獨自耕,草廬寂寂誦黃庭。
又言辟穀歸山後,月夜時聞鐵笛聲。
明代朱元璋《十六代天師贊》
繼傳十六,人皆辟穀。日食黃精,貌態異俗。
歲月一來,亦復如復。牛背西風,蒼山一曲。
清代張玉運詩《龍鬚井》
潛龍蟄仗井渫老,井畔遍匝龍鬚草。
風梳雨櫛不計年,奮掀一拂天地小。
靈泉活活瀉九區,區區滿捋痴龍珠。
采之擷之編為席,高眠不捲冷雲噓。
草堂睡足臥龍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