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中國著名的地質、礦冶教育家)

何杰(1888-1979),男,廣東省番禹縣人,中國著名的地質、礦冶教育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杰
  • 出生地:廣東省番禹縣
  • 出生日期:1888年
  • 職業:教育家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1913年獲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採礦工程師學位。
1914年獲美國理海大學地質系碩士學位後,在北京大學任工程教授。
1917年首任北京大學地質系系主任。他除主講《地質學概論》、《經濟地質學》、《中國礦產專論》、《採礦工程》等課程外,還指導學生組織地質研究會,在系內開展地質學術活動,並出版了《國立北京大學地質研究會會刊》和《國立北京大學地質學會會刊》。
1920年發起成立中國礦冶工程學會,並任理事。
1922年參加中國地質學會。
1925年何杰轉往天津北洋大學任教,兼任礦冶系主任和教務長。他協助校長進行教育改革,改變了當肘以美國教授為主的局面,逐步聘請本國教師任教。由於當時高等學校一般都沒有適用的教科書和參考材料,為此何杰積極組織力量,在北洋大學校內自行影印外文科技書藉,以彌補教學參考資料不足的缺陷。
1931年任中山大學地質系主任兼兩廣地質調查所所長。
父蓬洲是清朝廩生,古文和書法的造詣很深,在鄉設私塾授徒為生。何杰自小在家從父學習,並從事農活以助家計。13歲到廣州就讀于格致中學,18歲考入唐山路礦學堂(後改名唐山工學院),初學採礦,後改學鐵道管理,尚未畢業考取“庚子賠款學金”赴美國留學。他先在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學習煤礦開採工程,畢業後又獲理海大學研究院獎學金,攻讀地質,得理科碩士學位。當時有人勸他再學兩年,考取博士學位,留在美國謀取高職位。但何杰堅決地說:“不!國弱民窮,我取個高職有何用?救國有責,我還是要回去!”旋於民國3年(1914)回國。
何杰歸國後,在北京大學任教授,講授工程學。後在校長蔡元培的支持下,創立了中國第一個地質學系。第一年,學生只有2人,第二年增加到36名。他邀請了從英國回來的李四光到地質系任教,兩人親密協作,培養出中國早期的一批批地質學人材。民國18年(1929),何杰轉到天津北洋大學任教授,並曾任礦冶工程系主任、教務長、代理校長。每逢暑假,親率學生到華北、華東各地調查地質,或到礦山實習。在這期間,他還先後兼任過交通部周襄鐵路工程師、農礦部設計委員、教育部編譯委員、實業部工業標準委員、河北省農礦廳顧問和設計委員等職務。
民國21年(1932),中山大學校長鄒魯特意邀請何杰回粵任中大地質系主任,兼兩廣地質調查所所長。何杰在教學之餘,對兩廣地質、礦產開展調查,收集和出版了不少礦產地質資料。他以南嶺山地作為重點,把地質調查研究和採礦、冶煉工程結合起來,每有重要發現就立即建議當局和實業界開採。經過他的調查,弄清了這一帶山地的煤炭、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具有品種多、品位高、蘊藏量豐富的特點。為廣西賀縣一帶礦藏的大量開發,作出了貢獻。其時廣州的鐵路用煤和珠江內河小火輪用煤,以及廣州發電廠等工業用煤,向靠河北開灤煤礦從水路南運。抗戰爆發後,北煤來源斷絕。當局只好自尋出路,把希望寄托在湘粵交界處的山區土煤窯上。那時雖有楊梅山等許多小煤礦在開採,但全是土法生產,產量太低,當局向中山大學借調何杰到湘南任楊梅山礦場場長兼總工程師。何杰到任後,有力地改變了煤炭生產落後的狀況,使煤的產量大幅度增加。武漢和廣州淪陷後,煤炭的需要量大減,何杰才離開楊梅山,前往剛遷到貴州的唐山工學院任教。後又轉到重慶大學任礦冶系主任,併兼任一些技術工作,如採金局的金礦勘探總隊長等。抗戰勝利後,重返唐山工學院,後應邀到廣西大學任教務長和礦冶系主任,同時兼任廣西稀有金屬礦產勘探隊隊長等幾種職務。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廣西大學師生也有被捕的,他不避嫌疑,親自出面保釋被捕師生。有人鼓動他參加南京政權的“國民大會”代表競選,他不屑一顧。
其後,解放戰爭進入決勝階段,廣東省立文理學院院長辭職,學院無人主持。在這關鍵時刻,何杰應邀從廣西回廣州,接任了文理學院院長之職。這時不少高等學校已經停課,而文理學院卻依時開學。一個多月後,廣州解放,學院完整無損。他將學院移交給軍事管制委員會後,返回廣西大學,旋又重返唐山工學院。1952年中央在北京建立中國礦業學院,任命何杰為教務長,負責建校工作。後學院改為隸屬煤炭工業部,易名為北京礦業學院,任命他為副院長。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院停課,後又籌備遷往四川,何杰以高齡暫時離校回原籍等候。打倒“四人幫”後,他精神煥發,草擬了一份《發展我國礦業科研的意見書》,上呈有關領導部門。這時,北京礦業學院又決定遷徐州重建新校舍,他親赴北京,向上級建議在北京礦業學院原址設立研究生院。這一建議得到採納。“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當選為廣東省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委員。1979年12月,因闌尾手術後感染而病逝。

主要貢獻

何杰在地質學、採礦、工程學方面造詣很深,先後參加編纂了《普通地質學》、《礦床學》、《礦山勘驗及估價》、《礦山地質》、《金屬礦開採法》、《煤礦開採法》、《砂金探采法》、《石油探采法》、《選礦學》、《探礦學》等教材。1957年組織出版《數學手冊》。1964年創辦《煤炭學報》,任總編輯。1966年組織編輯出版《英漢礦業詞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