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瑞

何應瑞(?-1646年)字至符,號大瀛,明朝曹州府(今菏澤市--牡丹區高莊集鄉何莊)人,御史何爾健之子。

何應瑞於1610年中進士,先後歷任戶部主事、常州知府、河南參政、副都御史工部尚書等職,具有較高的治理政事才能,在朝內享有較高的威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應瑞
  • 別名:應瑞
  • 逝世日期:1646年
  • 字號:字至符
  • 朝代:明末
人物事跡,日記傳世,選賢任能,

人物事跡

說起菏澤牡丹,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曹州牡丹園、曹州百花園以及古今園內的牡丹,其實在菏澤城東北處,聞名遐邇的凝香園(又叫何家花園)更以栽培了珍奇牡丹品種而享譽天下。而要說起凝香園牡丹的栽培歷史和品種培育的故事來,不能不提這何家花園的第二任主人、明朝末年的工部尚書何應瑞。
“廿年夢想故園花,今到開時始到家。幾許新名添舊譜,因多舊種變新芽。搖風百態嬌無定,墜露叢芳影亂斜。為語東皇留醉客,好教晴日護丹霞。”
在今日凝香園的何家祠堂大殿前,矗立著一座古香古色的碑牆,由青磚青瓦壘砌而成,上面雕刻著何應瑞著名的七律詩《牡丹》,整首詩通過對牡丹的相思和相見後的喜悅,表現了辭官回鄉後的何應瑞對家鄉的親情。
“何應瑞喜歡牡丹,因此他辭官回鄉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園子裡欣賞牡丹。看到園中盛開的牡丹,他大為欣喜,因為這其中蘊涵了他的辛勞。”何應瑞的後人何淑文說。
明萬曆年間,御使何爾健將“凝香園”買下,成為此園的第一任主人。這期間,何爾健四處為官,幾乎無暇顧及這個園子。作為家中長子的何應瑞就擔負起管理園子的重任。此時的凝香園內也是奇花異草美不勝收,但惟獨牡丹品種較少,而何應瑞對牡丹卻情有獨鐘,他就四處收集牡丹品種,並親自栽植在園內。
當時的菏澤城內,趙樓、李集的牡丹享譽周邊,何應瑞便常常去考察那裡的牡丹。遇到好的品種,他就以高價買來種植。但很多名貴品種要進貢朝廷,何應瑞就在園子裡培育牡丹,結果培育出了許多名貴的品種,有的品種連趙樓、李集的老牡丹花匠看了都大為驚嘆,連連稱奇。
據史料記載,昔日凝香園種植牡丹數十畝,品種達數百個,包括名貴牡丹何園紅、何園白等。但歲月滄桑嬗變,這座古園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目前花草種植面積僅剩10多畝,專植牡丹不足3畝,牡丹品種也僅有70多個。而且隨著園子的日漸荒廢,牡丹品種還在逐年減少。

日記傳世

“何家祠堂中曾經懸掛一塊明末刻字木匾,是何應瑞從南方送回老家的。聽說上面記錄著明朝崇禎皇帝和何應瑞的談話內容,但如今已經遺失,我們也沒有看到過。”走進何家祠堂,何淑文講述了原懸掛其內的一塊木匾的故事。
據記載,這塊明末刻字木匾長185厘米,高64.5厘米,厚3.5厘米,系用同一棵樹的三塊截板組成,兩面均不見釘眼,應是隼鉚拼接而成,木質較硬。正面四周有寬約3厘米的平整框線,正面刻陽文,背面光滑。刻文自右至左豎排34行,滿行14字,最少的只有一個字。
明末刻字木匾刻文為:崇禎四年正月二十三日,上御文華殿,召大小九卿科道、錦衣衛與十三省藩臬……召江西左布政使何應瑞。上問:“潘府贍田,屢奉明旨,如何不見回奏?”臣應瑞奏曰:“江西砂磧之鄉,山水多而可耕之田少,都是小民種……見今撫按嚴催各府州縣,臣來時尚未回報。”……上曰:“遵旨作速回奏。”……各官承旨,一叩頭一躬而退。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臣何應瑞謹紀。
“這是當時江西左布政使何應瑞的一篇日記,它記錄了崇禎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崇禎帝在文華殿召見重臣一事,重點是皇帝與何應瑞的對話及召對後的諭旨,語氣中肯,口語化濃重,比一般史料的書面文字顯得生動、形象,並且準確地記錄了群臣朝見皇帝時的禮儀,應被視為第一手資料,可與文獻中有關的記載相印證。”對於這段文字的記載,我市史學界有關人士評價道。
日記中關於何應瑞向崇禎帝的上奏內容,清晰地表現了何應瑞對黎民百姓的體貼和想方設法維護明朝政權的政治策略,顯示了一個賢臣的忠貞。

選賢任能

何應瑞不僅具有較高的政治才能,而且他胸懷寬廣,積極向朝廷舉薦有真才實學之人。但明朝朝廷的腐朽、宦官專權的黑暗,致使這位空有抱負之臣的一切努力化為泡影。
何應瑞任常州知府時,當時朝廷在遼東的戰事頻頻失利,朝廷上下一片譁然。於是,朝廷便啟用熊廷弼經略遼東,並下詔各地舉薦邊防人才。何應瑞就在州府轄內下發布告,徵召賢能之才。
這天,州府內來了一位手持厚厚文書、身材魁梧的年輕人,他還沒等何應瑞問話,就將手中的文書遞給了何應瑞,大呼“不忘溝壑終吾志,未滅匈奴莫問家!”並稱若沒有他出馬,熊廷弼經略遼東必然失敗。何應瑞聞此奇言嚇了一跳,起初以為遇到了瘋子,但當他打開手中寫有洋洋灑灑數萬字的《安邊十策》,十分驚嘆此人的氣魄和才能,但從中也發現了這位年輕人的傲氣和稚嫩。為了使年輕人在不斷經歷磨鍊中成長,何應瑞沒有馬上舉薦,而是十分耐心地勸慰年輕人應該虛心學習,再圖大業。
這位年輕人就是明末著名將領堵胤錫。堵胤錫投筆從戎被何應瑞善意拒絕後,就安心科舉,並在崇禎十年得中進士。同年四月,入大理寺規政,先後任南京戶部河南清吏司主事、江北浦差分司、長沙知府、湖廣分守長寶道副使等職。在江北任上時天災流行,百姓流離失所,堵胤錫一邊開倉賑濟災民,一邊大刀闊斧地改革弊政,減輕人民負擔。後來,在抗擊清兵的戰鬥中,堵胤錫為明末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期間,堵胤錫在說道自己的從仕經歷時,對何應瑞十分感激,因為正是何應瑞的善意拒絕才使他學到更多東西,進而有了他真正的用武之地。
何應瑞在督學河南時,竭力杜絕請託,不徇私情,提拔有真才實學之人。當地有一財主,其家財萬貫,但其子不學無術,是當地有名的紈絝子弟。這財主總想讓他的兒子當官,為此,就拿出大量錢財給當地的官員,希望給兒子捐個官做。收錢的官員就上報督學何應瑞,妄圖花言巧語矇騙他。其實,何應瑞在暗訪過程中已對此事有所耳聞,他當即嚴懲了受賄的官員,並撤了財主兒子的官。
雖然何應瑞對明朝忠貞無二,一心一意維護明王朝政權,但歷史的潮流終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結局。1646年,在崇禎皇帝吊死兩年後,因為忠君心切,何應瑞絕食七日而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