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山,(1893-1977),河北省樺縣人。1910年來到哈爾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慶山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省樺縣
- 出生日期:1893年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翌年在道里外國四道街俄國理髮館學習理髮和燙髮。三年出徒後,與友人在南崗郵政街經營理髮館。1917年到南崗義州街法國人開設的法蘭西斯燙髮館工作,一做就是30年,不僅熟練地掌握了製做假髮和燙髮的全部技藝。而且還精通俄語、法語、日語、朝鮮語。1949年11月,該燙髮館經理布里姆回法國定居,臨行前將燙髮館及全部設備交給他代理經營,並將法蘭西斯燙髮館更名為"慶山理髮館"。獨自經營至公私合營。他從事理髮業工作55年,潛心研究西方的理、燙技術,特別是對假髮製作投入了畢生精力,並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操作工藝。他製作的假髮,不但在省內首屈一指,在全國也頗有聲望。曾先後為青島、南昌、遼寧、山東、吉林、河北、內蒙古、四川、江蘇等地的顧客做過假髮,深得好評。從50年代起,先後為省、市理髮業培養出18名徒弟,其中有的已成為名師。1960年調到北方理髮館,從此,假髮製作就成為北方理髮館重要服務項目。1964年7月,他被授予"三級假髮師"技術職稱。並被推選為市政協委員,區人民代表。1977年逝世。
人物生平
1911年,何慶山在道里外國四道街(現紅專街)俄國理髮館學習理髮和燙髮。1917年,來到南崗義州街(現奮鬥路)113號法蘭西斯燙髮館(外僑燙髮館)從業,同時跟店內擅長製作假髮的經理法國人布里姆學做假髮。從業30多年,不僅熟練地掌握了製做假髮和燙髮的全部技藝,而且還漸通俄語、法語、日語、朝鮮語等外語,尤以俄語最好。
1949年11月1日,布里姆回法國定居,臨行前將燙髮館及全部設備交給何慶山代理經營,何慶山將法蘭西斯燙髮館更名為“慶山理髮館”,獨自經營。由於燙髮技術高超,髮型多樣且美觀大方,又能製作各式假髮,因此,小店生意很興隆,不少顧客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店美發。1954年,“慶山理髮館”遷到南崗建設街61號。1956年公私合營時,“慶山理髮館”核定股金為1297元。
何慶山在理髮業工作了55年,潛心研究西方的理、燙髮技術,特別是對假髮製作這一要求高、難度大的操作技藝,更是投入了畢生精力。他把從法國人那裡學來的假髮技術與自己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操作工藝,能夠根據顧客的頭型、臉型、年齡、性格和民族特點,制出不同式樣的美觀大方的假髮。其中頭型尤為講究。製作假髮時,首先
確地量出顧客頭型各部位的尺寸,如前額寬窄、發位高低、鬢角長短等;由於顧客頭型各異,有的前額或後腦突出,頭頂也有尖、有平,還需找準其特徵。為了確保做出的假髮與顧客的頭型完全一致,往往要反覆調整木型,不合適的地方,總是耐心地進行修改。木型調好後,再按木型縫製發套,請顧客試戴合適了才進行栽發。栽發是製作假髮的重要工序,不僅要有過人的技巧,而且還要有極強的耐力。在進行這道工序時,首先要從收購的長髮中選出粗、長、亮、韌性好的頭髮,洗淨染黑之後再來栽發。一般每針勾1—2根頭髮,最多不超過3根。何慶山操作精嚴,即使在年高眼花的情況下,也能憑高超的技藝,栽出豐滿逼真的髮型。做出的假髮精緻、美觀、耐用,戴在頭上足以亂真。
高超的技藝贏得了顧客的信賴,許多外地顧客紛紛慕名而來。一位外地姑娘不小心將辮子絞進了機器,雖然保住了性命,卻永遠長不出頭髮了。這位姑娘悲痛欲絕,幾次想輕生,後經人介紹找到何慶山。姑娘戴上了何慶山為她做的假髮,不僅恢復了青春風姿,而且重新鼓起了生活勇氣。多年來,何慶山曾先後為青島、南昌、遼寧、山東、吉林、河北、內蒙古、四川、江蘇等地的顧客做過假髮,深受好評。
何慶山對自己做假髮的技藝毫不保守。從50年代起,先後培養出18名徒弟,其中吳松、喬淑蘭、蘇鳳霞等已成為名師。一批年輕的假髮技師也都技術嫻熟,頗得真傳。 1960年,何慶山調到北方理髮館後,製作假髮的服務項目一直延續下來。鑒於何慶山的獨特技藝,1964年7月10日,中共哈爾濱市委、市人委授予何慶山“三級假髮師”技術職稱,並特定工資為110.50元,這在當時理髮業中是最高的。1958年以來,何慶山一直是服務系統的先進工作者,並被推選為市政協委員、區人民代表。
1966年5月17日,73歲的何慶山離開了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工作崗位。1977年病故,終年84歲。
1949年11月1日,布里姆回法國定居,臨行前將燙髮館及全部設備交給何慶山代理經營,何慶山將法蘭西斯燙髮館更名為“慶山理髮館”,獨自經營。由於燙髮技術高超,髮型多樣且美觀大方,又能製作各式假髮,因此,小店生意很興隆,不少顧客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店美發。1954年,“慶山理髮館”遷到南崗建設街61號。1956年公私合營時,“慶山理髮館”核定股金為1297元。
何慶山在理髮業工作了55年,潛心研究西方的理、燙髮技術,特別是對假髮製作這一要求高、難度大的操作技藝,更是投入了畢生精力。他把從法國人那裡學來的假髮技術與自己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操作工藝,能夠根據顧客的頭型、臉型、年齡、性格和民族特點,制出不同式樣的美觀大方的假髮。其中頭型尤為講究。製作假髮時,首先
確地量出顧客頭型各部位的尺寸,如前額寬窄、發位高低、鬢角長短等;由於顧客頭型各異,有的前額或後腦突出,頭頂也有尖、有平,還需找準其特徵。為了確保做出的假髮與顧客的頭型完全一致,往往要反覆調整木型,不合適的地方,總是耐心地進行修改。木型調好後,再按木型縫製發套,請顧客試戴合適了才進行栽發。栽發是製作假髮的重要工序,不僅要有過人的技巧,而且還要有極強的耐力。在進行這道工序時,首先要從收購的長髮中選出粗、長、亮、韌性好的頭髮,洗淨染黑之後再來栽發。一般每針勾1—2根頭髮,最多不超過3根。何慶山操作精嚴,即使在年高眼花的情況下,也能憑高超的技藝,栽出豐滿逼真的髮型。做出的假髮精緻、美觀、耐用,戴在頭上足以亂真。
高超的技藝贏得了顧客的信賴,許多外地顧客紛紛慕名而來。一位外地姑娘不小心將辮子絞進了機器,雖然保住了性命,卻永遠長不出頭髮了。這位姑娘悲痛欲絕,幾次想輕生,後經人介紹找到何慶山。姑娘戴上了何慶山為她做的假髮,不僅恢復了青春風姿,而且重新鼓起了生活勇氣。多年來,何慶山曾先後為青島、南昌、遼寧、山東、吉林、河北、內蒙古、四川、江蘇等地的顧客做過假髮,深受好評。
何慶山對自己做假髮的技藝毫不保守。從50年代起,先後培養出18名徒弟,其中吳松、喬淑蘭、蘇鳳霞等已成為名師。一批年輕的假髮技師也都技術嫻熟,頗得真傳。 1960年,何慶山調到北方理髮館後,製作假髮的服務項目一直延續下來。鑒於何慶山的獨特技藝,1964年7月10日,中共哈爾濱市委、市人委授予何慶山“三級假髮師”技術職稱,並特定工資為110.50元,這在當時理髮業中是最高的。1958年以來,何慶山一直是服務系統的先進工作者,並被推選為市政協委員、區人民代表。
1966年5月17日,73歲的何慶山離開了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工作崗位。1977年病故,終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