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華(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何平華(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平華,男,江西彭澤人,漢族;筆名荷鋤,自號荷篠翁。獲文藝學影視文學方向碩士、中國古代文學古代詩畫比較方向博士學位;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現代廣告》雜誌社“學術版”特約編審、上海市理論電視專題片策劃中心特聘專家;兼涉文學、繪畫及影像藝術創作實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平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中國文化與傳播;廣告文化與創意;電影藝術與批評等
  • 職務:廣告學系主任
  • 學術代表作:《視覺饕餮的秘密—作為符號的現代影視廣告語言及其傳播》 
    八大畫風與楚騷精神 
  • 任職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個人經歷,社會兼職,社會履歷,研究方向,開設課程,出版圖書,學術成果,部分科研項目,專 著,編 著,部分論文,

個人經歷

社會兼職

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現代廣告》雜誌社“學術版”特約編審
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上海市理論電視專題片策劃中心特聘專家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廣告學系系主任(2017—)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黨支部書記(2004-2013 )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有線台副台長(2002-2004)

社會履歷

[1] 2004.3-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廣告系任教。
[2] 2000.9-2003.7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在職攻讀中國古代詩畫比較方向博士學位,師從古代文藝理論家、知名唐宋文學及中國古代繪畫思想史研究專家鄧喬彬先生。
[3] 1997.7-2004.3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有線電視台任職,任內對傑出文學家施蟄存、文藝理論家徐中玉、錢穀融、歷史學家戴家詳、心理學家楊治良等的長篇電視訪談《學人專訪》節目,使之成為國內電視口述歷史節目的早期探索者。
[4] 1995.7-1996.10 北京電視台電視劇藝術中心見習,參與1990年代知名長篇電視劇《京都紀事》的拍攝、宣傳和發行工作。
[5] 1994.9-1997.7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文藝學影視文學方向碩士學位,師從著名作家王曉玉、電影藝術家張駿祥,此間曾參與1990年代中國“第五代”電影運動文化話語批判活動。
[6] 1992.7-1994.1 廣州金大設計裝飾公司廣告部任職,從事廣告策劃、文案撰寫,較早投身1990年代國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廣告實踐活動。
[7] 1987.7-1994.7 江西九江市彭澤縣第三中學任教,期間開始學術理論研究,並公開發表哲學、美學及教育學學術論文。
[8] 1984.9-1987.7 江西九江高等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就讀,期間始在省市級報刊公開發表散文、詩歌等文學作品。

研究方向

視覺文化與傳播、廣告傳播與實務、文藝理論與批評

開設課程

◆ 本科生專業課程:視聽語言與影視廣告製作、廣告經典理論與著作選讀、廣告與行銷前沿講座、廣告理論與案例評析
◆ 研究生專業課程:影視語言與影視廣告創作研究、廣告經典著作與廣告理論史專題研究、國家影像跨文化傳播:廣告與電影、視頻廣告傳播與行銷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何平華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8年5月1日
《視覺饕餮的秘密》是2008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何平華。該書通過對影視藝術和影視廣告的比較研究,試圖探尋影視廣告語言的基本規律。

學術成果

何平華長期致力於視覺藝術和文化傳播方面的理論研究,先後出版專著2部、編著7部,發表論文40餘篇,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在內的課題多項。大學甫畢業,其公開發表的美學論文《試論孤獨在審美創造中的獨特地位》(1992)一文核心觀點就被國家期刊《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摘編;學術專著《視覺饕餮的秘密——作為符號的影視廣告語言及其傳播》,曾被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中心”所屬全國第一家符號學網站及豆瓣網給予專門書評及介紹;專著《八大畫風與楚騷精神》首次以比較詩學角度對八大山人及其繪畫予以全面專門研究;其在《現代傳播》、《當代電影》、《中國編輯》、《中國出版》、《新聞記者》、《中國廣告》、《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等專業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較具影響力的學術論文,關於國家形象影像傳播的專題論文曾成為年度傳播學研究代表性學術話題。

部分科研項目

[1]2013年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文化誤讀與國家影像的廣告傳達研究”(13YJA860010)
[2] 2009年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多屏化時代視頻廣告的傳播特徵及其趨勢研究”(09YJA860006)
[3] 2009年商務部中國商務廣告協會立項的“中國知名品牌危機管理與傳播對策研究”(48601920)

專 著

[1]《視覺饕餮的秘密—作為符號的現代影視廣告語言及其傳播》,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編 著

[1]《中外廣告案例選講》(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揚州畫派精品選·李鱓》江西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
[3]《揚州畫派精品選·李方膺》江西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
[4]《中國古代肖像畫精選》江西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
[5]《王原祁山水精品選》江西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
[6]《王翬山水精品選》江西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
[7]《影視文學創編引論》(合著,第三作者)重慶出版社,1996年版

部分論文

[1]《長鏡頭廣告發展及其傳播特徵與體驗行銷》,《現代傳播》,2015年第4期
[2]《全媒體語境下台灣地區老年人閱讀現狀實證研究》,《中國出版》,2014年第3期
[3]《新媒介技術革命下的中國廣告》,《江西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
[4]《符號學視野下的古代詩畫關係理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2014年第39輯
[5]《電影要向世界客觀而完整地傳達中華民族形象》,《文匯報》(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2014年1月4日第8版全版,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學院官網全文轉載
[6]《廣告視聽語言轉向及其後現代趨勢》,《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7]《新形勢下書刊廣告發展之我見》,《中國編輯》,2013年第9期
[8]《廣告教育的“學”與“術”:從課程設定角度看我國高校廣告教育的“術化”傾向》,《新聞界》,2013年第12期
[9]《從“紙媒”到“屏媒”:現代編輯的視覺素養論》,《編輯之友》,2013年第12期
[10]《網路事件的報導與新聞價值的取捨》,《新聞與寫作》,2013年第12期
[11]《多屏時代視頻廣告的敘事轉向》,《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12]《影像的時空觀與電視廣告敘事史中的時間》,《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1年第4卷
[13]《論傳播語境、價值取向與國家影像的符號表達》,《新聞記者》,2011年第8期,被2011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全文轉載,論文觀點被中國人民大學陳力丹教授列為2011年度新聞傳播學代表話題之一
[14]《論電視廣告對電視媒介形象的建構》,《新聞界》,2011年第8期
[15]《試論廣告文本的特性及其史學價值》,《歷史教學問題》,2011年第6期
[16]《媒介特性與節目風格:關於電視節目紀實化傾向的思考》,《新聞記者》,2009年第3期
[17]《從“需要層次論”看廣告理論策略的嬗變》,《九江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18]《論廣告影像風格的形式主義特徵》,《中國廣告》雜誌,2008年第10期
[19]《論影視廣告語言的泛符號化》,《廣告學報》雜誌,2008年第3輯
[20]《影視廣告中的女性與商品的情色化》,《廣告研究》雜誌,2008年5月號
[21]《影視廣告語言傳播與客群的期待視野》,《傳播學研究集刊》,2008年第6輯
[22]《論影視廣告語言傳播與完型心理》,《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23]《論“雪個精神”及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啟示》,《愛藝客》,2008年1月
[24]《<神話>的商業拼盤》,《美化生活》雜誌,2006年1月
[25]《論影視文學審美創造特徵》,《當代電影》,2005年3月號
[26]《民族文化符號與廣告創意》(學術主持),《社會觀察》,2005年2月號
[27]《寫作的二難》,《傳播學研究集刊》,2004年第2輯
[28]《重塑輝煌的上海廣告業》,《廣告導報》,2004年4月號
[29]《靈與肉:生命的雙翅—伯格曼電影劇作主題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5月
[30]《摩燈的力量—伯格曼電影劇作主題論》,《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4月
[31]《比興與八大畫風·上篇》,《榮寶齋》雜誌,2004年1月
[32]《比興與八大畫風·下篇》,《榮寶齋》雜誌,2004年3月
[33]《喧譁在別處—“後五代”電影緣何遭市場冷遇》,《社會觀察》雜誌,2004年2月
[34]《海派繪畫的文化策應和自律傳統》,《藝術探索》雜誌,2003年1月
[35]《簡論中學語文教學課堂導語》,《九江師專學報》,1993年1月
[36]《試論孤獨在審美創造中的獨特地位》,《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3月,該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觀點摘編
[37]《從“水氣火土”諸概念看早期中西哲學闡釋世界的差異》,《高師函授》,1992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