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何塞·路易斯·特哈達·索爾薩諾,1882年1月12日出生於
玻利維亞 拉巴斯 的一個
貴族 家庭,父親是納波萊昂·特哈達·伊·古斯曼,母親是何塞法·路易斯·索爾薩諾,特哈達·索爾薩諾1889年起在家鄉的國小就讀,1897年進入中學學習,1900年從中學畢業,之後他前往聖安德烈斯大學學習法律,1905年特哈達·索爾薩諾從大學畢業並獲得律師資格。
年輕時的特哈達·索爾薩諾 從政經歷 在1899年~1920年玻利維亞自由黨掌權時期,特哈達·索爾薩諾加入了玻利維亞自由黨,1914年,特哈達·索爾薩諾作為拉巴斯代表當選為眾議員,任期至1916年,1917年~1918年擔任
何塞·古鐵雷斯·格拉 政府的財政部長,1925年12月1日,自由黨人特哈達·索爾薩諾作為總統候選人、玻利維亞真正的共和黨人
丹尼爾·薩拉曼卡 的競選搭檔參加當年的競選,負於玻利維亞共和黨人
埃爾南多·西萊斯 及其搭檔亞頓·薩維德拉(前總統
包蒂斯塔·薩維德拉 的弟弟)。1928年,前總統伊斯梅爾·蒙特斯返回玻利維亞,成為自由黨領袖,特哈達·索爾薩諾成為玻利維亞自由黨的二號領導人。
1931年3月5日,特哈達·索爾薩諾就任副總統職務 1931年1月4日,自由黨人特哈達·索爾薩諾作為當年唯一的總統候選人丹尼爾·薩拉曼卡的搭檔參加選舉,成功當選為副總統,當年3月5日正式就職副總統職務。由於玻利維亞實行總統制,副總統事實上很難發揮作用,特哈達·索爾薩諾擔任副總統期間亦是如此,他在自由黨內和政府中
默默無聞 ,只起到象徵性的作用,1933年10月,自由黨領袖伊斯梅爾·蒙特斯去世後,特哈達·索爾薩諾接替蒙特斯,成為了玻利維亞自由黨的領袖。
總統生涯 接任總統 1934年11月27日,
玻利維亞總統 丹尼爾·薩拉曼卡 在蒙特斯鎮視察
查科 前線時被軍人逮捕扣押,軍方逼迫薩拉曼卡辭去總統職務,薩拉曼卡在當日19點通過
無線電台 發表辭職聲明,當時身在拉巴斯的副總統特哈達·索爾薩諾依照憲法規定,於當日接任
玻利維亞總統 職務,軍方也默許了特哈達·索爾薩諾接任總統職務。
何塞·路易斯·特哈達·索爾薩諾 特哈達·索爾薩諾既是一位傑出的行政官員,也是一位能幹的政治家,他在上台後很快組織了一個囊括玻利維亞國內所有傳統政黨的內閣(包括前總統薩拉曼卡的支持者)。
結束戰爭 在特哈達·索爾薩諾接任總統時,
查科戰爭 繼續進行,1934年12月,巴拉圭軍隊此時大舉進入玻利維亞無爭議領土,直接威脅玻利維亞的
石油 產區。為了挽救國家命運,特哈達·索爾薩諾在12月4日下達了總動員令,動員了超過10萬人的軍隊,但戰爭局勢對玻利維亞並不樂觀,1935年1月16日,
巴拉圭 軍隊攻占了帕拉皮蒂河,2月~5月,巴軍試圖占領玻利維亞軍事重鎮蒙特斯鎮,但遭到了玻利維亞軍隊的頑強抵抗,玻軍最終守住了蒙特斯鎮,同時將巴軍趕出了帕拉皮蒂河,玻利維亞隨後展開了反擊,軍事優勢也逐漸轉向了玻利維亞方面。
特哈達·索爾薩諾總統視察查科前線 經過三年的查科戰爭,玻利維亞國內經濟瀕臨崩潰,財政
捉襟見肘 ,玻軍只能發起局部的反攻,已經無法恢復戰前在查科地區的勢力,巴拉圭也是國內經濟瀕臨崩潰,同時因為戰線過長,人力短缺,無法繼續推進戰爭。此時,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兩國政府都希望早日進行和談,雙方均做好了和談的準備。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兩國的國內情況,它們的鄰國十分清楚,
阿根廷 、
智利 、
巴西 、
秘魯 、
烏拉圭 和
美國 等國組成調停委員會,向兩國提出了停戰建議,在委員會的努力調解下,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兩國政府於1935年6月12日在
阿根廷 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簽署了停戰協定,6月14日雙方停戰,7月,兩國政府開始在
布宜諾斯艾利斯 進行和平談判,之後談判持續了三年之久。
國內動盪局勢 查科戰爭使玻利維亞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玻利維亞在戰爭中傷亡達10萬人,喪失了23.4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價值1000萬美元的武器裝備被巴拉圭軍隊繳獲,為了支持戰爭支出而從中央銀行借得的2.28億
美元 巨額貸款,造成了巨額
通貨膨脹 ,玻利維亞國內物價飛漲,物價上漲了25%,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失業率 劇增,國民經濟瀕臨崩潰。所有這些使玻利維亞人民,特別是退伍軍人
義憤填膺 ,認為戰爭的失敗,寡頭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要求使用激進的辦法來解決玻利維亞面臨的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
1935年6月停戰協定簽署後,玻利維亞國內政治局勢日益緊張,軍方要求特哈達·索爾薩諾在戰爭結束後立即結束自己的總統任期,而部分保守的傳統黨派反對這一行為,玻利維亞人民對寡頭政府愈加不滿,玻利維亞國內的工人運動此時迅速發展,老兵們作為一支強有力的力量要求對戰爭的失敗進行清算,甚至部分具有改革傾向的保守黨派也希望特哈達·索爾薩諾儘快下台。
特哈達·索爾薩諾試圖採用溫和的方式將所有運動平息,政府正式表態支持老兵,1935年10月政府甚至發起了一場採取法律措施來反對
美國 標準石油公司 (該公司是被指責為挑起戰爭的美國石油公司之一)的行動,1935年末,特哈達·索爾薩諾同意召開制憲會議,甚至建議建立新的福利部門和勞動部門,來起草社會改革法規。但這些並不能讓國內各方勢力滿意,特哈達·索爾薩諾顯得治國無方,於是,玻利維亞國內局勢愈發動盪。
政府垮台 1936年5月,激進的印刷工人
工會 發動並領導了一場總罷工運動,那場運動威力巨大,特哈達·索爾薩諾擔心發生動亂,遂把警察召回營地,同時軍隊總參謀部宣布中立,結果大罷工取得全面的勝利,一些工會成員在一些城市甚至接管了警察部門,工人們要求將工資提高100%,不達目的就將罷工無限進行下去,面對如此之多的
罷工 民眾,中央政府明顯表現的軟弱無力,他們藉口心神不安的政府官員們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計畫而遲遲不敢果斷行事,這為不久後特哈達·索爾薩諾政權的垮台埋下了伏筆。
1936年5月17日,當時罷工依舊繼續進行,激進派軍人戴維·托羅和赫爾曼·布希等人於當日發動軍事政變,布希調動軍隊占領拉巴斯的戰略要點,托羅帶兵闖入總統府,宣布罷免特哈達·索爾薩諾總統,特哈達·索爾薩諾政權垮台,隨後幾年,年輕激進的軍人掌握了
玻利維亞 的國家政權。
晚年生活 特哈達·索爾薩諾下台後,被迫流亡到
智利 ,他晚年在智利生活,再也沒有回到玻利維亞,1938年10月4日,特哈達·索爾薩諾在智利的
阿里卡 逝世,享年56歲。
逸聞趣事 儘管特哈達·索爾薩諾總統身體肥胖,顯得
大腹便便 ,但根據玻利維亞國內歷史學家研究,特哈達·索爾薩諾在年輕時是
足球運動 的愛好者,1903年,還在大學學習的特哈達·索爾薩諾已經成為了一名頗為專業的
足球運動員 ,儘管當時玻利維亞國內的足球事業十分落後,但他依舊熱愛
足球 運動,1928年成為球場委員會成員,還參與了拉巴斯大型體育場(即埃爾南多·西萊斯體育場)的建設工作。
何塞·路易斯·特哈達·索爾薩諾 特哈達·索爾薩諾是迄今為止最後一位自由黨人出身的總統,他在1935年擔任玻利維亞總統期間將玻利維亞國家圖書館和玻利維亞國家檔案館兩個單位合併,改名為“玻利維亞國家圖書及國家檔案館”,承擔國家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的雙重任務,這是
伊比利亞美洲 各國中獨一無二的一種建制,在特哈達·索爾薩諾下台後,玻利維亞自由黨的實力和政治影響遭到嚴重削弱。
家庭成員 特哈達·索爾薩諾的妻子是埃爾薇拉·弗洛雷斯,兩人共有三子一女,分別是:路易斯·埃爾南·特哈達·弗洛雷斯(兒子)、何塞·貢薩洛·特哈達·弗洛雷斯(兒子)、埃爾薇拉·特哈達·弗洛雷斯(女兒)、卡洛斯·特哈達·弗洛雷斯(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