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從:我們的世界

何去何從:我們的世界

《何去何從--我們的世界》內容涉及全球面臨的一系列主題:社經發展、社會治理、全球化、性別平等、科學、宗教與發展的作用等諸多方面,發表獨特的立場和指明建議。人類正處於迅速而難於把握的劇烈轉型當中,每個個人和組織都有保障社會整體獲得良性發展的責任,而目前也正是為建立美好未來進行普世轉化的時機。對此一系列重要議題的文章編纂結集,是想讓更多人看到:近些年來,有許多嚴峻的現實擺在了會議桌上,但它們作為話題卻只是在人們身邊曇花一現,當熱度過去,焦點轉移,留在耳中的可能只有幾個半生不熟的名詞。然而,其未獲得解決的破壞性影響,卻在繼續蠶食著人類賴以生存的文明土壤。《何去何從--我們的世界》內力圖保證這些探討框架的持續和連貫,讓真正重要的議題保持活躍、獲得深化。採用科學與宗教兩種曾經在不同層面上高屋建瓴地指引著人類的視角,綜合審視當今社會構建的一些基本問題,對一些議題進行反思和釐清。本書由江紹發主編。

基本介紹

  • 書名:何去何從:我們的世界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2005042
  • 作者:江紹發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頁數:192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何去何從--我們的世界》內容涉及全球面臨的一系列主題(源於《天下一家》):社會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全球化、性別平等、科學、宗教與發展的作用等諸多方面,發表獨特的立場和指明建議。人類正處於迅速而難於把握的劇烈轉型當中,每個個人和組織都有保障社會整體獲得良性發展的責任,而目前也正是為建立美好未來進行普世轉化的時機。對於環境、爭端、貧富差距等問題,錯過了當下,留給未來的將是悔恨與嘆息。本書由江紹發主編。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社會與經濟發展
對繁榮的反思——取代消費主義文化
“動物精神”、人之靈性和經濟危機
透視現代病:只重物質而輕視靈性需求
消除貧困,共同進步
發展離不開精神文明
日趨融合的世界中的可持續發展社區
創建能持續發展的住區
掃盲與發展
可持續發展教育
科學、宗教與全球發展戰略
農業是根本: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食品的未來,有賴於達到地區與全球的平衡
微型金融:推動社會轉變的有力工具
第二部分 社會治理
腐敗與道德革新
個人行為和社會行為
新時代,新道德,新領導
集體商議方式的蛻變:重視團結與正義
一種有利於人類發展的選舉觀念
何為人權的精神基礎
民間社會的崛起
第三部分 性別平等
“北京+10”面臨道德挑戰
教育是每個男女兒童應有的權利
家庭和社會發展
宗教與婦女進步
必須消除對婦女和女童的暴力行為
婦女與和平
第四部分 全球化進程
恐怖主義與舊秩序的末路
轉型期的價值觀探索
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一種全球化的道德觀
同樣的實質
身份及追尋人類共同的目標
世界各國的轉折點
同一個世界,同一種貨幣
沒有哪個國家是孤島——集體安全再展望
重新定義氣候變化的挑戰
第五部分 科學、宗教與發展
科學、宗教與發展——一些基本的考慮因素
宗教、當今時代與未來的全球社會
跨越科學與宗教的鴻溝——關於進化論
徘徊十字路口的宗教和發展——殊途同歸或分道揚鑣
悄然興起的新動向
致世界各宗教領袖

文摘

發展是“通過物質生活表達和實現精神文明”的有機進程,真正的發展需要在看似對立的個人進步與社會進步、全球化與分權化、推行普世標準與鼓勵多樣文化之間求得平衡。在我們這個越來越相互依賴的世界,必須用普世的價值觀激勵發展,用世界大同的遠景引導發展。
要是某個國家和地區在未來繁榮富強起來,一定是因為他們承認人的本性包括精神方面,把個人的道德、情感、身體與智力的發展擺在最優先的地位,保障信仰自由。這樣的社區會提倡尊重權利和責任,促進男女的平等與夥伴關係;保護和扶助家庭。他們提倡美,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並將之納入他們的環境保護與修復的規劃原則中。在“多樣統一”觀念的引導下,他們將會支持社會事務的廣泛參與,並將更多地信賴那些樂於服務與奉獻的領導人。
我們相信這樣的未來注定會實現,並且已經初露端倪。我們知道實現這一未來需要巨大的毅力、犧牲和轉變。實現的速度和代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多邊組織、私營部門和民間組織。如果想成為這一進程的建設性的參與者,有關各方就必須清楚地知道為什麼而工作。
衡量精神進步的籲求
從聯合國、政府、工商企業到學術部門的各類組織,均廣泛套用社會與經濟指標制定發展規劃。指標不能改變現實,但能幫助我們觀察現實,有助於形成對發展的共識。
目前,人們做了諸多努力,以求發展指標更真實地反映個人與社區進步的內涵。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在每年的《人類發展報告》中所計算的“人類發展指數”。
精神價值對人類的進步至關重要這一觀念,長久以來得到了大多數人群的認同,也被越來越多的從事世俗發展工作的專家們所接受。20世紀以來聯合國一系列主要大會所制訂的全球行動計畫開始扭轉了對發展的主導看法,從“自上而下、靠技術和經濟驅動的進程”,轉變到了“人民和社區越來越多地為自身的進步自行設計並自我負責的進程”。這些計畫中很多強調了精神價值的重要性。因此,為發展制訂基於精神文明的指標是合乎時宜的。
精神文明指標把發展進步當作精神原則的套用效果來評估。精神原則的核心是,人的本質基本上是精神性的,與人類靈魂相契的精神原則能為犧牲和變革提供極大的動力。因此,世界人民將更樂意支持基於精神原則的發展指標所制訂的計畫與政策,而非僅限於物質生活範疇的計畫。運用這些衡量標準有助於制訂計畫和政策,明確和最佳化目標,有助於轉變對發展的認識,有助於轉變實際的發展活動。
具體如何量化
基於精神文明的指標包括:和平與大同前景的規劃;為實現這一規劃而選定的主要原則;依上述原則制定的相關政策;指標評估進步所參照的目標。精神文明指標必須既可以定量度量和驗證,也可以定性度量和驗證,並且在不違背有關原則之完整性的前提下適用於各種不同的情況。
在此,我們建議從下列五項原則開始:多樣統一;公平和正義;性別平等;信任和仁政;獨立探求真理。然後,將這些原則貫穿各項政策中,以制定出基於精神原則的發展指標。為了便於討論,我們建議由下列五個領域的政策開始:經濟發展;教育;環境保護;食品、營養、保健和住房等基本需求的滿足;管理和參與。
將上述原則與政策對應起來,便有許多擬訂基於精神文明的發展指標的方法。例如,將“多樣統一”的原則用於教育方針與政策。具體而言,這項原則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表達,它與全球化理念的關聯即是其中一個特別的表達方面。
為此,人們可以測定課堂及課外項目中用於培養全球化意識的課程或其他活動所用時間的比重。另一種可能的方法是,確定教科書中這一主題的內容所占的比例。再就是測定這方面內容在師範院校課程中的普及程度。
將公平和正義的精神原則套用於經濟政策領域,我們就會發現另一個能夠說明這種指標是如何得以訂立的例子。在套用中,目標將會是縮小富國與窮國之間的收入差距。誠然,各國已經有了各種各樣衡量收入差距的方法。可是,這些方法無法檢驗減少收入差距努力的進展情況。而一個更基於精神原則的方法應該是,用圖表形式反映收入關係,判定經濟最繁榮與最落後國家之間的差距是否減少。另一種可能的方法是權衡有利於經濟較貧窮國家的貿易機會所產生的經濟利益。
誰來做評定,為什麼
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對目標進行確切的驗證,訂立具體的基於精神文明的發展指標。我們建議世界各宗教的代表聚會(或許是在世界銀行或別的國際發展機構的支持下),開始就精神原則及其與個人和集體進步的關係進行磋商。初始目標應該是對大家都贊同的若干精神原則,及其涉獵的一系列優先政策領域達成共識。
本舉措的最終目標是,將精神原則置於發展的中心地位。正如現在越來越為人們所認同的那樣,若不能正確認識此類精神原則在個人和集體進步中的作用,便絕無可能做到可持續發展。衡量和凸顯這一進步的發展指標不僅是適時的,也是十分必要的。P20-23

序言

話語在當代生活中占據著相當的地位。除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我們每天身處在媒體無處不在的宣傳攻勢當中。它們,有些是赤裸裸的利益宣傳、打廣告,有些則是貌似公正地引導著公眾對事物的認知。然而,實際上回顧每個人的思想軌跡,極少有誰能從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通俗媒體中獲得一個穩固而深厚的世界觀。這是因為,電視、報刊都以客群的口味或其背後支撐者的意識形態為導向,沒有不帶傾向性的客觀媒體,每個人無意中都受到思維定勢、特殊視野和文化習慣的誘導。
人們的智慧來自古典或當代經典的信仰和哲學探討,以及經驗和過往印象。在不同國家、不同語境中,人面對事態會做出迥異的抉擇,甚至個人的意願受到社會文化的制約而表現出當時當地不可抗拒的隨他性。改變個人和族群的命運,思考方式——亦即話語——起到了內在的根本作用。任何團體、任何組織,都相信宣傳和教育的重要性,原因即在於此。
在一個團隊中,當它的成員們汲取了順應其發展的具有啟發性智慧和遠見的談吐風格,便會如同蠟染對布料所促成的視覺變化那般,達到由外到內、從工具影響到實質轉變的效果。他們首先是分享到新的辭彙、意義、思路,進而新的目標和途徑清晰地浮現出來,快樂地採集新鮮靈感,比劃著名能夠描摹和接近未來的探索姿勢,最終形成一個又一個成長階段。
當那些取得成功經驗的開拓性的團體,與傳統樣式為主導的社會普羅群體進行交流溝通時,除了有經驗供人欣賞,還能夠引領新概念的傳播,後者真正促使其他團體、個人獲得學習反思的具體步驟。一個社會的新語言工具的氛圍濃厚了,主流媒體才會隨之受到感召,進行更廣泛層次的推廣普及。所以,人群中最容易旁聽到的話語,其實往往是邊角余料,已經落入末流,真正有價值的啟示性的話語,要付出積極的行動去尋找和探討。
本書內容涉及全球面臨的一系列主題(源於《天下一家》):社會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全球化、性別平等、科學、宗教與發展的作用等諸多方面,發表獨特的立場和指明建議。人類正處於迅速而難於把握的劇烈轉型當中,每個個人和組織都有保障社會整體獲得良性發展的責任,而目前也正是為建立美好未來進行普世轉化的時機。對於環境、爭端、貧富差距等問題,錯過了當下,留給未來的將是悔恨與嘆息。
對此一系列重要議題的文章編纂結集,是想讓更多人看到:近些年來,有許多嚴峻的現實擺在了會議桌上,但它們作為話題卻只是在人們身邊曇花一現,當熱度過去,焦點轉移,留在耳中的可能只有幾個半生不熟的名詞。然而,其未獲得解決的破壞性影響,卻在繼續蠶食著人類賴以生存的文明土壤。本書力圖保證這些探討框架的持續和連貫,讓真正重要的議題保持活躍、獲得深化。採用科學與宗教兩種曾經在不同層面上高屋建瓴地指引著人類的視角,綜合審視當今社會構建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對一些議題進行反思和釐清。這是本書力圖展示的開創性思維。
知識,是人類文明的每一種體系賴以構成的基礎。雖然在當下,宗教與科學之間、不同的文化之間的衝突絲毫未減,還導致了累積數百年的許多團結果實的毀滅;但同時,人類也在邁向成年期,凝聚的呼聲正從被忽略的大眾中、意識的深層次中漸漸升起,構成建設性的關鍵力量。在面對各種問題或困難時,擁有選擇的自由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極為重要。不論採用什麼眼光和鏡片看世界,不論採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人總是希望那會是自己的統一的一套,而不是破碎分裂的理念拼湊。
在前進路上有太多的障礙,個人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哪些行為模式、價值、構想符合未來的更為成熟的模式?毫無疑問,未來所需的這些新的能力並沒有現成的完整經驗可模仿,圍繞著能力提升的目標,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能,與他人保持差異的獨特自我,如果能夠藉助參照全體,完善自身、實現真我,將會有可能為未來的整體新模式,提供極為珍貴的可借鑑的貢獻。
在經濟全球化的地球村時代,許多國家地區的居民正在尋求適合自身文明進步的獨特發展思維。一方面這是因為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傳統,將它與未來的普世文明相接軌的路線並非要通過已開發國家走過的歷史套路,那樣未必是最好的。對某一種成功的別國文化的盲目崇拜將造成對自身文化中優秀成分疏忽不見。另一方面,即使擁有優秀經驗的已開發國家,在協助別國發展時,也不免從自身利益出發,採取的方式不一定使受援助國長遠受益。真正切合未來發展目標的經濟建設,要求各國不再以自己的利益為基本出發點,認識到人類一家和文明的多元性,樹立尊重與和諧友好的心態,否定文化沙文主義並齊心協力根除恐怖主義。
世界是一個人體,這樣的比喻很能夠促使我們去思考發展的本質。自我審視才能帶來根本上的進步,人們要建立一個團結統一的未來社會,需要培養每個人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包括博雅的學識和專業工作技能,而個人的精神品質亦不可忽略,包括愛、憐憫、善、正義、慷慨等等。在當下,各種發展計畫不同比例地都包含著自利與合作的雙重目的,懂得辨識這一點,可以進一步調整、完善整個計畫的綱要,促進人類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個社團有自己的生命,有其局限性和個別特徵。能夠做的是加強個別與普遍存在的聯繫紐帶,使獨特性的優點能夠得以發揮。受到開創性的思想理念指引的團體,應當為協助社會構建新思維出力,共同打造建設新文明的基礎,其重要性不亞於人的大腦的思考論辯對身體的指揮作用。透過多種話語、志趣的培養和行動,不僅作為細胞的個人會獲得能力提升,個人與環境、外在、機構、神的關係得到重新定位,而且作為整體的社會也將煥然一新。
任何有意識的存在,都攜帶了兩重使命:一是完善自己,一是促進其他。這工具,這橋樑,便是語言。根的汁液可以滋養樹木,螞蟻的巢穴可以潰爛堤壩,都可以看作是語言改變事物內在本質的隱喻。話語構建所影響到的空間,包括了家庭、學校、社團、公司、單位部門、商場、城市、鄉村,等等。探討是激活思考的推動力。
構建話語的下一步,便是行動;改善周圍,推動全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