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占魁(中共七大代表)

何占魁(中共七大代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占魁,193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井陘縣委委員、組織部部長,中共晉察冀區委黨校教務主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幹事,中共中央黨校第三分部主任,中共冀魯豫第四地委委員兼滑縣縣委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組織部行政科科長、辦公室主任等職。是中共七大代表。1951年12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占魁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井陘縣莊子頭村
  • 出生日期:1893年
  • 逝世日期:1951年12月24日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中共七大代表
    中共中央黨校第三分部主任
    中共中央華北局組織部辦公室主任
  • :梅亭
  • 化名:梅開五
人物簡介,生平履歷,土地革命時期,全國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北平解放後,社會評價,

人物簡介

何占魁,1893年生,河北井陘縣莊子頭村人。字梅亭,化名梅開五。出身貧苦農民家庭。在本村國小讀書兩年半即轉到威州高級國小。畢業後在威州等地擔任教員。以教員身份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193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生平履歷

土地革命時期

1932年春在威州高級國小參加組建中共威高支部,擔任支部組織委員。7月發動學生參加反對內戰、反對獨裁的革命活動。10月在學校參與建立反日救國會,組織領導學生舉行愛國示威遊行,深入集市和農村進行集會演講、貼標語、撒傳單,揭露國民黨的不抵抗主義,激發民眾的抗日熱情。
1933年1月任中共井陘縣委委員。發動學生驅逐思想反動、體罰學生的教員,同國民黨當局展開鬥爭。後奉命轉移,以教員身份為掩護,組織學生和農民同敵人鬥爭,並先後同一些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聯繫,進行黨的秘密活動。
1933年中共井陘縣委遭到第三次大破壞後,一度與上級黨組織失掉聯繫。後秘密參加重新組織中共井陘縣委的工作。
1933年7月至1936年4月任縣委組織委員,在艱難的條件下繼續從事黨的地下活動。在黨組織困難時,拿自己的錢作為黨的活動經費。

全國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8月至1939年1月擔任中共井陘縣委委員、組織部部長。組織業餘文藝宣傳隊,進行抗日宣傳。1939年1月調中共晉察冀區委黨校學習,4月任中共晉察冀區委黨校教務主任。後到延安。1944年8月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幹事。在激烈的“反掃蕩”鬥爭中,為保藏黨的重要檔案資料,或為掩護其他同志安全轉移,他總是沖在最前,撤在最後。他密切聯繫民眾,埋頭實幹,無論什麼工作,無不全力以赴。1945年4月至6月作為晉察冀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黨校第三分部主任。1947年5月調任中共冀魯豫第四地委委員兼滑縣縣委書記。1948年10月起先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組織部行政科科長、辦公室主任等職。

北平解放後

1949年2月隨中央機關遷到北平。中央機關進入北京後,他因身體不好,愛人隨遷入京。他時刻牢記毛主席“兩個務必”教誨,保持艱苦樸素的革命本色。按照規定,他愛人的生活費用應由國家承擔,但他一不報告,二不申請,堅持以自己一人的生活費用供兩人使用,直至上級領導發現後才明令解決。他說:“我們剛進城,眼看百廢待舉,民生艱難,我怎能向黨伸手向國家要錢呢!”在積勞成疾患重病住院後,病危之時,他對親友說:“我能力不大,貢獻不多,可黨和人民給了我很高的榮譽。”他再三叮嚀:“為給我治病,黨已經花了很多錢。我已無法報償,只求死後一切從簡。”
何占魁同志何占魁同志
1951年12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58歲。

社會評價

雖然何占魁離開了我們,但他一生忠貞為革命的敬業奉獻精神,留給後人的將是一份值得永久珍藏的紅色記憶。其立黨為公,為國分憂的拳拳赤子之心,令人肅然起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