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志

何俊志,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政治科學系教授,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俊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政治學
  • 職務: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學位及授予單位,學術特長,學術活動,代表論文,專著,譯著,主編,主要參著書目,評論文章,

學位及授予單位

博士,復旦大學
碩士:廈門大學
學士:廈門大學

學術特長

比較政治學,當代中國政治,港澳政治

學術活動

2006.6-2006.8 耶魯大學 訪問學者
2007.9-2008.8 牛津大學 訪問學者
2013.8-2014.8 哈佛燕京學社 訪問學者

代表論文

(1)“結構、歷史與行為: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範式”,《國外社會科學》,2002.5.
(2)“新公共管理的制度基礎與制度限制”,《復旦政治學評論》,2002年。
(3)“社會中心論、國家中心論與制度中心論:當代西方政治科學的視角轉換,《天津社會科學》,2003.2.
(4)“政治科學與三個新制度主義流派”(譯文),《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5.
(5)“傳統政治科學的內在矛盾及其轉向”,《復旦政治學評論》,2003.11.
(6)“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流派劃分與分析走向”,《國外社會科學》,2204.2.
(7)“政策過程的網路分析--概念框架的產生、深化與拓展”,《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4.2.
(8)“中國地方人大制度的研究現狀與展望”,《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5.
(9)“對馬克思關於巴黎公社有關論述的再認識”,《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5.1.
(10)“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對話基礎與交流空間”,《教學與研究》,2005.3.
(11)“雙層委託原則與中國政府體制改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當代中國:轉型,發展,科諧》(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2)“分層結構與縱向貫通:從兩級人大的聯結看中國地方人大制度的成長模式”,《中大政治學評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年。
(13)“中國地方人大的雙重性質與發展邏輯”,《嶺南學刊》,2007.3.
(14)“民主工具的開發與執政能力的提升:解讀溫嶺民主懇談的一種新視角”,《公共管理學報》,2007.3(《新華文摘》,2007.19;《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1).
(15)“混合選舉制度的興起與當代選舉改革的新發展”,《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6.
(16)“預算透明的理論源流與國際實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2.
(17)“自主參選人的興起與中國選舉生態的新變化”,《復旦政治學評論》(第六輯),2008,pp.95-111.
(18)Power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Entrepreneurs:Evidence from Liuzhou,Guangxi,China, with Zhao Chen and Ming Lu, Journal of Asia Pacific Economy,Vol.13,No.3 August 2008,pp.298-312.
(19)“鄉鎮公共預算改革的起步與思考”(與周梅燕合作),《人大研究》,2008(11)
(20)“Independent Candidates in China's Local People's Congresses:A Typolog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10),19(64), March, 311-333.
(21)“雙向強化的鄉鎮負債模式:對上海郊區92個負債鄉鎮的統計分析”,《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4.91-95.
(22)“權力、觀念與治理技術的接合:溫嶺'民主懇談會'模式的生長機制”,《南京社會科學》,2010.9.49-56(《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1.112-114).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10.12.64-73.
(23)“新中國人大制度演進的三個階段”,《探索與爭鳴》,2010.12。28-29。
(24)“從'個案監督'到'代表參與訴訟調解':地方人大與法院關係的'變'與'常'”(與王伊景合作),《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6.58-62.
(25)“村民委員會選舉中的選票設計與民主質量”(與朱忠壹合作),《復旦學報》,2011.2,pp.92-101.
(26)“中國人大制度研究的理論演進”,《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4.186-194.
(27)“民主程度與政府質量:文獻回顧與評論”(與強舸合作),《國外社會科學》,2011.4.14-20.
(28)“議會制度與公共預算的監督模式比較”,《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1.6.15-25.
(29)“代表結構與履職績效:對北京市13個區縣的鄉鎮人大之模糊集分析”(與王維國合作),《南京社會科學》,2012.1.78-83.
(30)“多元化與規範化:中國地方人大監督司法機關的兩種基本策略”,China Knowledge Network(韓國),2012.03,pp.161-172.
(31)“公民自主參選人大代表過程中的新特徵”,《上海行政學院學報》(與劉樂明合作),2012.4,pp.43.50.
(32)“公民自主參選人大代表過程中的三對關係”(與李夏溦 朱健敏 凌翔合作),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編:《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月,第106-119頁。
(33)“全國人大代表的個體屬性與履職狀況關係研究”(與劉樂明合作),《復旦學報》,2013年第2期,第113-121頁。
(34)“比較政治分析中的模糊集方法”,《社會科學》,2013.5,pp.30-38.
(35)“測量中國的選舉競爭:指標建構及其驗證”,《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5.2,pp:177-186.
(36)“中國地方人大代表的構成變化趨勢:對東部沿海Y市的考察”,《南京社會科學》,2015,2,pp:76-81.
(37)“‘文化戰爭’與美國政治的神話和現實”,《國外理論動態》,2015,10,pp:72-81.
(38)“分區制與整區制:美國地方治理中的選舉制度競爭”,《中山大學學報》,2016.1,pp:124-135.

專著

(1)《結構,歷史與行為--歷史制度主義對政治科學的重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2)《制度等待利益:中國縣級人大制度模式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年。
(3)《選舉政治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4)《從蘇維埃到人民代表大會制--中國共產黨關於現代代議制的構想與實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
(5)《作為一種政府形式的中國人大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譯著

(1)孫哲著:《全國人大制度研究》(與趙可金合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12月。
(2)西達.斯考切波著:《國家與社會革命》(與王學東合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理察.雷恩著:《政府與市場》,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主編

(1)《中國民主的制度結構》(與陳明明合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新制度主義政治學譯文精選集》(與任軍鋒、朱德米合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參著書目

(1)孫關宏胡雨春任軍鋒主編:《政治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2)孫關宏胡雨春主編:《政治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3)陳振明主編:《政治學:概念、理論和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9月。
(4)《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研究》(與劉建軍、楊建黨合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評論文章

(1)“選舉法急需解決的兩對矛盾”,《瞭望東方周刊》,2009.11.9.
(2)“中國人大代表選舉中選舉權配置的三個階段”,《上海人大月刊》,2009.12.
(3)“讀懂兩會”,《新理財》,2013年第02/03期,第116-117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