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仿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8年2月
- 逝世日期:2013年9月21日
- 職業:作曲家
個人履歷,成就及榮譽,作品介紹,採集民歌《茉莉花》,解放期間的創作,解放後的創作,80年代後的創作,
個人履歷
何仿,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曲家。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天長市石樑鎮何莊村。1941年春入新四軍淮南聯中。1942年調進淮南大眾劇團。 194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華東(第三)野戰軍政治部文工二團、華東軍區解放軍劇院、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工作。歷任團員、音樂組長、副股長、作曲、合唱隊長兼指揮、副團長、前線歌舞團團長、藝術指導。1951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幹部進修班,1956年入總政文化部合唱指揮訓練班,師從德國專家。一曲清麗優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紅了中國,響徹了全球,也給其收集加工者帶來了聲譽。著名軍旅音樂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江蘇民歌《茉莉花》蒐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因肺部感染於2013年9月21日中午12時在南京逝世,享年85歲。
成就及榮譽
1993年出版了《何仿歌曲選集》,2000年出版了《何仿音樂作品選》。何仿早期作品《反攻》、《民兵之歌》被輯入《抗日戰爭歌曲選集》。何仿曾先後榮獲“獨立功勳榮譽章”、“解放獎章”,並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作品介紹
在長期的革命和音樂創作、指揮生涯中,何仿寫出了《毛澤東的戰士人民的兵》、《前進在陸地天空海洋》、《五個炊事兵》、《我們是千裏海防的巡邏兵》、《我的名字叫中國》等一批激動人心、廣泛流傳的歌曲和《大翻身》等歌劇音樂,在全國全軍多次獲獎,並收集、加工、整理江蘇民歌《茉莉花》。1949 年7月6日,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舉行的音樂會上,何仿指揮第三野戰軍文工團演唱《淮海戰役組歌》,毛澤東主席聽後高興地說,三野的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1964年,參加指揮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採集民歌《茉莉花》
一曲清麗優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紅了中國,響徹了全球,也給它的收集加工者何仿帶來了很高的聲譽。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 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準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江蘇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讚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解放期間的創作
何仿早期創作的歌曲難免幼稚粗拙,但也有一些優秀作品,如《民兵之歌》(何捷明詞)、《反攻》(何僅詞)等。這兩首歌詞曲樸素,曲調是以民族五聲調式為基礎的七聲宮調,沒有裝飾音和大的音程跳躍,然而雄壯有力,節奏性強,很適合當時的戰士和民兵演唱,因此在淮南根據地及蘇北、山東一帶流傳較廣,起到了很好的宣傳鼓勵作用。
三年解放戰爭期間,何仿常有佳作流傳。1947年,他創作的歌曲《練兵》(楊濃詞),在華東野戰軍中廣為流傳,並獲得創作獎。1947年7月,孟良崮戰役結束後,何仿及時創作了《去掉一個大禍害》(自己作詞),歌聲響徹齊魯大地。接著,他又陸續創作了歌曲《打死老瘋狗》(繆文渭詞)、歌劇《兩種作風》的主題歌等,流傳甚廣。當年冬,文工團集體創作了反映土改反霸鬥爭的大型舞劇《大翻身》,何仿與吳祖庚負責作曲。此劇演出後產生了轟動效應,一直成為該團的保留節目。1948年10月,何仿隨軍參加淮海戰役追擊戰,創作的佇列歌曲《拉開兩條飛毛腿》(葛培武詞),在部隊中迅速流傳並獲獎。
解放後的創作
1957年秋,何仿回到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任合唱隊隊長兼指揮。此時正值總政調該團到北京匯報演出和公演,何仿指導排練了安徽民歌《姐在田裡薅豆棵》,浙江民歌《李三寶》,蘇皖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演唱後反響更大。《茉莉花》體現了何仿在學習民間藝術、蒐集加工整理民歌方面的突出成就,構成了他藝術生命的一個輝煌側面。
此後,何仿的主要精力用於組織建設合唱事業方面,前線歌舞團男女聲小合唱、混聲合唱的藝術水平空前提高,《澧水船夫號子》、《五個炊事兵》、《我們是千裏海防的巡邏兵》等合唱,都曾名動一時。1964年,何仿被選調北京,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音樂指揮。這構成了他藝術生命的又一個重要側面。
80年代後的創作
上世紀80年代,何仿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譜寫了《將軍騎馬上雪山》、《我從江南到天山》等,一如既往地歌頌社會主義祖國、歌唱民族大團結、歌唱人民軍隊。
何仿新時期歌曲創作的藝術風格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戰歌風的宣傳鼓動歌曲,旋律雄健豪邁,多用來歌唱祖國、軍隊、長城等莊嚴重大題材;一類是帶有民歌風的抒情歌曲,旋律委婉多姿,多用來歌唱地方風物和鄉情等題材。但不論哪一類歌曲,其調式或旋律都既繼承了民族音樂傳統,又汲取融化了西洋音樂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