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丫村
- 村黨總支書記:秦志輝
- 村主任:奚懷泉
歷史,簡介,
歷史
何丫村原歷史地名是何泊丫兒,在抗日戰爭時期,著名將領梁靈光曾經率領新四軍橫渡何泊丫兒,計畫消滅占據在王家潭的日本鬼子和偽軍,但在強渡何泊丫兒的時候由於下陷延誤時機遭到了潮水的襲擊,使部隊200多人被淹死。此後,在中國歷史上就有了“何泊丫兒”這個地名。
戰爭勝利後,新中國成立,到1973年秋,如東縣人民政府發動全縣民眾進行圍墾造田1.3萬餘畝。1980年秋縣政府組織縣內童店、飲泉、苴鎮、長沙、新光五個鄉鎮的300多戶,1300多民眾進行移民拆遷到何泊丫兒進行開墾荒地,安家落戶,1981年1月正式建立行政村,取名“何丫村”,當時歸長沙鄉管轄。之後,何丫村曾分別劃撥苴鎮、經濟開發區管轄,現歸江蘇省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管轄。
何丫村位於何泊丫兒港槽兩側,港槽里丫子星羅棋布,鹽墩比比皆是。1981年長沙鄉人民政府發動全鄉男女民工8000多人,肩挑人拉平整土地,興建農田、水利設施,平整出耕地5000餘畝,墾區民眾在村黨支部帶領下,艱苦奮戰八年,於1987年春才過上了自給自足的普通生活。
從此以後何丫人真正有了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改革開放以來,善於創新致富的何丫人,充分利用低凹的鹽鹼地、港灣著力發展特種水產養殖。2000年何丫村因中華絨螯蟹育苗產業一躍成為“中華絨螯蟹全國第一村”;2013年,南美白對蝦育苗養殖成為何丫村的支柱產業,畝均收入達20000元以上,年產值達億元,優質品牌對蝦暢銷全國各地,並於2014年獲得了國家農業部頒發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的榮譽稱號。
如今的何丫村人在黨總支部的帶領下,經濟富裕發達,人居環境優美,並不斷地朝著自己的奮鬥目標前進!
簡介
何丫村地處黃海之濱,南鄰鐵路、西鄰223省道,東面是建設中的洋口港,何丫村現有農業人口1500人,505戶;18個村民小組;總面積4.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00多畝,我村有(河蟹業協會、蔬菜繁種專業合作社)、育苗企業120家、09年實現社會總值8996萬元,人均純收入9863元。
何丫村黨支部始終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做到公道正派,為此建設好一個廉潔的班子,要求班子成員要自身過硬,敢抓敢管,帶頭弘揚正氣,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認真學習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嚴格按規定實施政策採購制度;控制不合理的費用支出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班子成員經常交心通氣; 堅持集體領導制度,凡大事都召開黨員社員代表會議研究決定; 自覺加強黨性修養,真抓實幹,建設一個務實的班子把黨的事業放在第一位,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工作基礎夯實,加強內部管理,充分調動每一個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目標任務求實,確保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與時俱進,建設一個創新的班子,發揮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
村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何丫村主要以三大產業共同發展的步伐,主要以傳統農業的種植,蔬菜種子的繁殖、和特種水產養殖示範園區,蔬菜種子的繁殖我們是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第三是特種水產養殖園區,村目前的南美白對蝦大棚養殖園區面積達1100多畝,畝獲經濟效益達萬元,涉及全村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村經濟總產值2009年8000多萬元,人均收入達9000多元,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發展環境的美化,全村所有的道路實行硬質化,兩旁種植的是綠化經濟苗木,同時利用村內的休閒農莊,實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發展模式。
村在自身各方面的發展同時,也離不開市、縣、鎮的領導及各部門關心支持下,取得了得各項榮譽,獲得市、縣文明村、小康村、獲得全國科普惠農先進單位、被國家財政部、科協評為“四有”合作社,被縣科協評為科普之星;被南通市評為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