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簡介】
“雲光水色潞河秋,滿徑槐花感舊遊。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枝塔影認通州。”這首《古塔凌雲》詩,是清代詩人王維珍乘船至通州時有感而發,詩中的“塔影”指的就是北京通州佑勝教寺的燃燈佛舍利塔。
北京通州佑勝教寺位於通州區大成街1號,是一座千年古佛道場,寺內燃燈寶殿內供奉著光明遍照燃燈古佛、本師釋迦牟尼佛和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似始建於北齊(550—577),歷經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總計12個朝代;院內的燃燈佛舍利塔建於北周末期(577-581),略晚於寺院;與寺院同時並存的還有古槐一棵;它們共同見證了寺院1400餘年的興衰歷史。
燃燈佛舍利塔因塔前供奉燃燈佛像而得名,通州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燃燈塔”,是京杭大運河北端起點的象徵。燃燈塔為八角形十三層磚木結構密檐式實心塔,高56米,基圍38米,由須彌座、塔身和塔剎組成,塔身八面均有精美磚雕,造型優美,氣勢巍峨,名冠幽燕,構成了“通州八景”之一的“古塔凌雲”。明代詩人王宣,曾用“冰虬峭立依雲霄,雲際層巒勢比高。一柱界空分曉色,八窗飛雨響秋濤”的詩句來形容這塔巍然屹立的景象。塔上銅鈴共有2248枚,數量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每個銅鈴上面都鐫刻“善男信女”的姓名,有的還附寫小詩、祝語和年號。微風拂過,銅鈴便會錚錚作響,不經意間又為寶塔平添了幾多佛韻。
院內的國槐出生即與佛結緣,與寺院同齡,年長於燃燈佛舍利塔數十年。昔日曾經古樹參天,蔭避燃燈寶殿整個前院,從古至今多少人曾在樹下念佛誦經,多少遊人曾經望樹興嘆,多少善男信女在樹下遮陽避雨,多少童男童女認樹為親,多少行者在樹下打坐參悟真理。然教法師有詩云:無情亦有佛性在,為擋夏日葉成蔭。多少眾生槐下過,唯贈清涼不留痕。2017年8月11日夜晚,一場罕見的暴風驟雨,摧毀了古槐的主樹幹,使之遭遇了滅頂之災。然古槐不畏風雨,靠僅剩一個側枝頑強地生長著,祈願古槐早日枝繁葉茂!
佑勝教寺以燃燈佛舍利塔與古槐交相呼應而聞名千年,曾經是古通州最大的寺院,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近代因為歷史原因漸漸衰敗。2010年11月上然下教大和尚懷揣復興千年古剎的夢想,帶領幾名僧人來到佑勝教寺,為佑勝教寺的再度啟航揚起風帆。
在北京市宗教局、北京市佛教協會、通州區政府的共同關懷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寺院僧俗二眾的共同努力,寺院逐漸恢復了佛事活動,眾多的信眾、遊客前來觀光、參拜、繞塔,香火不斷,共沐佛光。並於2012年11月29日舉行了宗教活動場所頒證儀式暨全堂佛像開光盛典,從而正式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成為北京市佛教協會所屬的第22個宗教活動場所,也是通州區第一個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的佛教寺院。
佛事活動恢復正常後,寺院又成立了燃燈佛學研修院,加強對在家居士的培訓工作。當今社,學佛者多,正信者少,不少在家信眾因為得不到善知識的正確引導而誤入歧途。燃燈佛學研修院的成立,為眾多在家信眾和對佛教感興趣的人士提供了一個系統修學佛法的生命教育平台,得到了廣大信眾的熱烈歡迎。
佑勝教寺現有山門,天王殿、燃燈寶殿、三聖殿、觀音殿、地藏殿五間,寮房數間。寺內的僧人們日夜誦經、祈福、守護著這座古寺,並以弘法、修持、教育、慈善為己任,對通州乃至整個北京東部地區佛教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加緊建設,也為佑勝教寺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相信有市、區兩級政府的正確領導,常住法師的精進修持,以及社會賢達、仁人志士和在家善信的大力協助,佑勝教寺這座千年古剎復興之夢一定能夠得以實現。
【史料記載】
根據資料記載,佑勝教寺是通州修建較早的古寺,應是與燃燈舍利塔同建的(燃燈舍利塔建於北周之前,北周完成的通州塔並不叫舍利塔,而是鎮水的土塔,後來土塔很快消失,遼在北周土塔的舊基上重建磚塔。
距大運河西岸數百米的燃燈塔全名是燃燈舍利塔,據傳裡面藏有佛舍利。清康熙18年,通州地區發生了七八級的大地震,燃燈塔塔身也轟然倒地。據縣誌記載,當時很多人都看到塔里藏著的十幾顆舍利子和一顆佛牙。後來重建時,舍利和佛牙又被重新放置於塔身的“天宮”內。“天宮到底在塔的哪一層卻沒有記載,裡面到底有沒有舍利和佛牙也不清楚。”周良說,上世紀80年代,政府對塔進行了修繕。“當時只修了第13層,現在只能肯定天宮不在第13層里。”
燃燈佛舍利塔,簡稱燃燈塔,是大運河北端的標誌。據縣誌載,此塔始建於北周,唐、元、明諸代曾予以維修。此塔為磚木結構,密檐實心,八角形13層,全高56米,基圍38.4米,每椽端、仔角梁皆懸掛銅鈴,總計2248枚,塔懸銅鈴之多為世界之最。
趣聞“豬八戒”藏身燃燈塔“一支塔影認通州”,這個塔就是燃燈塔。古時,各種物資順著大運河由南方運往京城,通州燃燈塔就是船夫心中的目標。
於是,人們把風調雨順、航運順利的心愿都匯聚在塔上。1987年修繕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塔上的154尊神像中居然有一座是豬八戒形象。“《西遊記》小說是明萬曆年間出版的,而豬八戒的神像是在明成化二年建的。”老專家說,可見《西遊記》出版前民間就有“豬八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