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築經濟

住宅建築經濟是指住宅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造價和平面利用係數等。[1] 分析住宅建築經濟的主要依據是(每平方米建築面積造價置、平面利用係數等指標。[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住宅建築經濟
  • 含義:住宅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造價等
  • 分析指標:每平方米建築面積造價置等
  • 因素:住宅層數,進深,長度等
兩者關係,具體關係,

兩者關係

住宅建築經濟直接影響用地的經濟,而用地的經濟往往又影響對住宅建築經濟的綜合評價。分析住宅建築經濟的主要依據是每平方米建築面積造價,平面利用係數等指標,而用地經濟的主要依據則為每公頃居住面積密度。下面就住宅建築經濟和用地經濟比較密切相關的幾個因素分別加以分析。

具體關係

1.住宅層數:就住宅建築本身而言,低層住宅一般比多層造價經濟,而多層又比高層經濟,但低層占地大,如平房與5層樓房相比要大3倍左右。對於多層住宅,提高層數能降低住宅建築的造價。
2.進深:住宅進深加大,外牆相應縮短,對於採暖地區外牆需要加厚的情況下經濟效果更好。至於與節約用地的關係,一般認為住宅進深在11m以下時,每增加lm,每公頃可增加建築面積1000㎡左右;在11m以上時,效果相應減少。
3.長度:住宅長度在30—60m時,每增長l0m,每公頃可增加建築面積700一1000㎡左右,在60m以上時效果不顯著。住宅長度也直接影響建築造價,因為住宅單元拼接越長,山牆也就越省。根據分析,四單元長住宅比兩單元長住宅每平方米居住面積造價省2.5%一3%,採暖費省10%一21%。但住宅長度不宜過長,過長就需要增加伸縮縫和防火牆等,且對通風和抗震也不利。
4.層高:住宅層高的合理確定不僅影響建築造價,也直接和節約用地有關,據計算,層高每降低10cm,能降低造價l%,節約用地2%。但層高不應降得過低。
5.平面係數(K):在住宅建築面積相同的情況下,提高K值能增加居住面積,K值每提高1%時,如果建築面積單位造價不變,以居住面積平均計算,投資可減少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