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世博總體方案,是世博會主辦承辦方為全面實踐“低碳式發展”、充分展示“低碳”成果和廣泛傳播“低碳”理念制定的方案,全球氣候變化、能源消耗和生態破壞是21世紀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此背景下,“低碳”日益成為一種潮流,引領著人們探索更加美好的生活。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上海市環保局、上海市發改委、上海市科委共同向全社會發布了《低碳世博總體方案》。該方案以全面實踐“低碳式發展”、充分展示“低碳”成果、廣泛傳播“低碳”理念為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碳世博總體方案
- 全社會:發布了《
- 低碳世博總體:潮流,
- 引領著人:耗和生態破壞是
目標,世博會歷史上的創舉,綠色能源推動“低碳世博”,科技支撐“低碳世博”,
目標
“低碳世博”的三大目標是:全面實踐“低碳式發展”、充分展示“低碳”成果和廣泛傳播“低碳”理念。
世博會歷史上的創舉
從首屆世博會至今,已經有近160年的歷史“作為集聚全球思想前沿的舞台,本屆上海世博會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了‘低碳行動的實踐者’和‘低碳理念的傳播者’的重要角色。”上海世博局副局長黃健之說“當然,從籌辦到運行,從構想到實踐,‘低碳世博’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上海世博園區選址於黃浦江兩岸,通過舊區改造和搬遷改造污染企業,最佳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產業結構,有效減少了該地區的碳排放;通過建設大面積的濱江綠地,增加了這一地區的“碳匯”。在這“一減一增”中,上海世博園區成為市中心難得的“綠肺”。
上海世博會經過一個多月的運行,至6月5日累計參觀者已突破1000萬人次。廣大參觀者可以發現,在世博園區里,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最新的環保理念、科學技術及實踐案例。從中國國家館33米平台的低碳展區,到城市最佳實踐區的80多個城市案例;從川流不息的零排放公車,到精彩紛呈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展館,無不從各自的角度詮釋著“低碳”的成果。
黃健之說:“上海世博會的‘低碳實踐’是世博會歷史上的一個創舉,是中國政府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一次亮相,也是全世界‘低碳發展’的一場精彩展示。”
綠色能源推動“低碳世博”
上海世博會從籌備到舉辦“低碳世博”各項措施正逐一落實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據上海市環保局副局長孫建介紹,上海世博園區規劃、建設、運營中碳減排措施已得到全面落實。園區內綠化覆蓋率達到50%以上;80%以上場館採用屋頂綠化、立體綠化和室內綠化;老建築的保護和利用占園區總建築面積的1/5;60%以上的路面由建築垃圾和鋼渣製成;園區內目前已投用新能源汽車432輛;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到50%以上。
他說,世博會正式開園一個月以來,園區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累計達到120萬千瓦時,江水源/地源熱泵累計供冷量達到564萬千瓦時,各類新能源技術的實際套用相比傳統能源技術累計節能5152噸標煤,累計減排1.27萬噸二氧化碳。
值得一提的是,世博自願減排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一個月的時間裡首批2萬張“世博綠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已全部認購完畢。由上海世博局、上海市環保局、美國環保協會聯合發起的世博綠色出行活動從2009年5月啟動以來,穿越了“長三角”16個城市,78家行業協會和企業承諾員工綠色出行上下班,172所學校的近2萬學生和家長填寫了“綠色出行承諾書”,124個社區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綠色出行倡導活動,已認建“世博綠色出行林”5000平方米……
科技支撐“低碳世博”
據了解,“低碳世博”是中國舉辦世博會的目標之一。為此,科技部、上海市政府會同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在世博科技行動計畫的推進和實施中,明確提出了科技支撐低碳世博的目標:實現上海世博會園區的“低碳排放”,實現世博園區內客運交通工具“零排放”,以及園區內建築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減少30%。還要求實現上海世博園區生態和諧和資源綜合利用,園區內雨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100%,雨污水綜合利用率達到30%以上;工程廢棄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資源化利用達到50%以上。
為實現上述目標,太陽能成了上海世博會園區使用量最大的綠色能源,在中國館、世博中心、主題館和南市電廠等建築的屋頂、玻璃幕牆上,大量太陽能電池與建築融為一體。據測算,世博園區光伏建築一體化系統年平均發電量408萬千瓦時,可減排二氧化碳3330噸。
除了太陽能,世博會的場館還通過江水直接冷卻水系統,直接從黃浦江取水,經加藥控制微生物和藻類生長後,作為冷卻用水供水源熱泵機組使用,使用後的溫熱水排入黃浦江“採用江水源熱泵技術與燃氣供熱相比,年運行能耗可減少40-60%,年運行費用可降低50-70%,年運行能耗節省約5740兆瓦時,折契約1000噸標準煤,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600噸。”陳杰說。
另外上海世博會積極回響國家倡導的公交優先戰略,預計電-電混合超級電容車、混合動力等各類新能源汽車的規模運用將超過1000輛。這些在上海世博會期間進行示範套用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將引領未來城市交通發展方向並成為先進制造業的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