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格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布在廣東廣州、廣東江門、廣東珠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油格田
- 土種編號:30677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壤亞類:潛育水稻土
- 土類(二普):水稻土
- 亞類(二普):潛育水稻土
- 母質:沖積物
- 剖面構型:Aa—Ap—G
- 面積(公頃):3067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珠海市南屏區5蘿圍。位於三角洲前緣低沙田區,海拔高-0.2—-0.7m。年均溫22.4℃,年降水量1700mm,≥10℃積溫7900℃,基本無霜凍。 Aa層:0—20cm,棕灰色(濕,10YR5/1),壤質粘土,小塊狀結構,稍緊實,根系多,pH7.4。 Ap層:20—24cm,灰色(濕,5Y6/1),壤質粘土,塊狀結構,緊實,根系少,pH7.6。 G1層:24—45cm,淡藍灰色(濕,10BG7/1),粉砂質粘土,糊塊狀結構,根系極少,pH8.4。 G2層:45—120cm,灰藍色(濕,10BG6/1),壤質粘土,糊塊狀結構,pH8.5。
主要性狀
該土種成土母質為沖積物。剖面為Aa—Ap—G構型。耕層深厚鬆軟,犁底層軟爛,呈暗褐色或灰黑色,具潛育特徵,下部潛育層深厚,養分豐富,俗稱油格層在30cm以內。土體深厚,質地均勻,粘重,多為壤質粘土。土壤多呈中性—微鹼性。交換量>15me/100g土,並含有一定鹽分,且底層較高(達0.24%)。據耕層(n=5)樣分析統計:有機質含量3.57%,全氮0.187%,全磷0.109%,全鉀2.45%,鹼解氮129ppm,速效磷11.5ppm,速效鉀154ppm。
生產性能
該土種質地粘重,地下水位高,田底較軟,不利於機耕。適耕期短,宜種性不廣。土壤通氣性差,養分釋放慢,早稻返青、分櫱慢,但後勁足。易受颱風災害造成倒伏。耕作一粗放,水稻常年畝產400—500kg,改良利用主要措施是:①完善排灌渠系統,改大圩為小圩(50—100畝),圍內排灌分設,降低地下水位,新會縣黃市等地多採取上述措施,水稻增產45—127kg/畝;該縣大鰲水科站連續7年(1967—1975年)降低地下水位至60cm,水稻比未降低的增產30—70kg/畝。②堅持犁冬曬白,或疊壟深翻,加速心土熟化,活化養分。③實行蔗—稻或蕉—稻輪作,改良土壤結構。④增施磷、鉬肥,有砂源地區可摻砂改粘,改善土壤物理性狀。
歸屬分布
低油格田,屬潛育水稻土亞類青潮粘田土屬,主要分布於廣東省廣州、江門、珠海市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珠江入海的口門附近。面積4.6萬畝。